金刚经经典语录
1、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3、2)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华严经·菩萨问明品》
4、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5、佛曰: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静,客尘所染而为不净。
6、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7、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源自:《楞严经》
8、 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金刚经经典语录)。
9、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及涅盘寂静,是三是法印。——源自:《莲花面经》
10、佛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1、闻所说而信者,不名为信;智慧知己,名为信。——源自:《大智度论》
12、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3、佛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
14、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源自:《大日经》
15、佛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16、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7、17)摄护意忿怒,调伏于意行。舍离意恶行,以意修善行。智者身调伏,亦复语调伏。于意亦调伏,实一切调伏。
18、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9、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20、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21、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2、虽然诸法性空,但也不是断空、顽空,不能因为“空”我们就什么都不做,还应当“生其心”,就是要发起慈悲的大愿,庄严净土,修菩萨道,利乐有情。
23、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正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源自:《佛遗教经》
24、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5、6)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注:贫苦的人往往怨天尤人,意外地结下了恶缘。
26、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27、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9、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楞严经》
30、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31、3)若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砦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戒本经》。注:如果菩萨为名利赞叹自己、毁谤他人,是第一重罪。
32、6)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33、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34、佛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朝露、如镜花、如水月、如闪电、如水泡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平时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象,实际上都不是它们真正的形象,事物的真正形象是“无相”。也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都是不断的生灭变化的。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都不应该执着,这就是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否则就是“着相”,即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具体的讲,就是个人过多的考虑自己,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得到文凭、知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
35、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36、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7、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38、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愣严经》
39、我也相信:真正爱一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40、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4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42、4)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空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四十二章经》
43、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4、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45、佛曰: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46、2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4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48、 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49、似清风,如明月,美丽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静却不沉闷。透过爱的清清溪水,你会看到细石粒粒,看到游鱼欢快地在溪水中游来游去。这种沉静的爱所蕴含的美丽,是要用一辈子用心去读的,才能在平淡真实中读出鲜活和感动。
5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51、 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52、南怀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53、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54、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55、 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56、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7、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8、诵持佛名故,超亿千万劫,一切诸烦恼,疾得成菩提。——源自:《八佛名号经》
59、7)世间大地称为重,慈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慈母恩高过于彼。——《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注:慈母的恩情重于大地、弥山。
60、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61、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62、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63、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64、佛曰: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65、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6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7、译文: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
68、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69、佛曰: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
70、解析: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71、信为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无信如无手,无手人入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入佛法宝山,都无所得。——源自:《大智度论》
72、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73、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74、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5、28)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法句经·多闻品》。注:阐明了了解朋友、伙伴、妻子、智者分别要采用的方法。
76、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77、《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78、 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79、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