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文案精选7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05 09:07:55 浏览59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1、这一节的标题是“英格兰的政制”,本书的编者在这里做了这样的评论:“相对于其他那些提到了名称的国家来说,英格兰这个名称在本节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实际上,这里仅有两次提到英国,另一次提到英格兰。编者在这里算错了。

2、关于这个看法有大量的文献。十九时期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也相信这种看法。在我们时代,这种看法遭到了普遍的拒绝。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你们可以在麦基文(McIlwain)的著作中找到关于这一点的讨论,或者在他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讨论中,或者是在他的《宪政古今》中看到相关的讨论。在今天已经没有人这样认为了。

3、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道德自觉在权力面前是何等苍白无力!当人们拥有权力从而面临巨大利益时,他会变得忘乎所以,毫无顾忌,甚至忘却生死。道德算得几何?!权力往往会凌驾于道德之上,使人不要脸面。对于一个不要脸面的人,是没有什么力量能约束他的。道德自觉隐含的逻辑前提是:人性是善的。而法治的前提是人性恶。事实表明,人性善的假定往往导致恶,而人性恶的假定却导致了善。至于人民监督,诚然是一个必要的措施,人民有权利监督自己的官员,但问题在于,对于官员的行为人民并不了解,而且那些违法行为都是秘密的,人民无法监督;即使监督,也常常受到有权者的伤害和干预。

4、美国总统虽为国家元首,三军统帅,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力和军事大权,但总统及其阁僚并无立法权,更没有司法权。

5、读一读塔西佗的名著《日耳曼尼亚志》就能发现,英国人的政治体制观念是从日耳曼人那里引进的。这种优良的制度最初是在森林中发现的。

6、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也是近代分权学说、地理环境论与历史方法的创立者。他的政治观点倾向于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是孟德斯鸠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资本主义的宪政制度,尤其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宪法原则和政体,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至今对世界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7、“我们可以规定在每一个政制中都包含有三个要素或者三种权力。一个优秀的立法者必须思考,在这三种权力的名目之下,对于各自来说最为便利的东西是什么。三者中的第一个是审议性的要素,与公共事务有关,并且与严格意义上的政制有关,第二个是管理性的要素,第三个是司法性的要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8、所谓三权,就是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这三种权力应当分别由三个机构来掌握和行施,之间形成互相制约和监督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专权和腐败的出现。任何一个机构若是掌握了其中的任何两种权力,自由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9、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法院,而且国会与法院都不受白宫的支配,因此,总统的提案在国会并不一定能够顺利通过,美国的司法体系是真正独立的,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美国的宪法是可以实施的。也就是说,法官可以直接根据宪法条文进行审判。总统的行政令也可以作为法院审判的对象。

10、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具有进步性。第它首次提出了司法独立原则;第系统的论述了权力制衡的理论;第提出了分权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的宪政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第提高了国家职能部门的专业性,权力之间相互制约,有效的减少了贪污腐败、决策失误的情况。

11、 ●香港立法会议事厅。香港实行英式的三权分立,由基本法予以保障。(苹果日报)

12、这种情况在“马布里诉麦迪逊”案发生后得到了改变,司法权在三权分立机制中的制衡作用真正实现。18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约翰·亚当斯连任失败,托马斯·约翰逊胜利,同时在国会的选举中联邦党人也失败了。为了保住在司法领域的权力,在总统权力交接前,亚当斯对司法机构作了调整,任命一批联邦党人担任联邦法官,但因为疏忽和忙乱有17份委任令在国务卿约翰·马歇尔(同时兼任大法官)卸任之前没能及时发送出去;继任的总统托马斯·约翰逊让国务卿詹姆斯·麦迪逊将这17份委任令全部扣发。威廉·马布里是没有得到委任令的17人之马布里等3人在得知委任令被麦迪逊扣发后,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提起诉讼。马歇尔在判决该案时援引了《1789年司法条例》的第13条因违宪而被无效,从而解决了此案。

13、很显然,这里所说的不是法律,法律对于自由显然并不充分。因为法律可能是非常劣性的或者是压迫性的。我认为,自由在此的含义是,能够履行一个人的义务,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义务,并且,一个人不被强迫去做违背他的义务的事情。因此,自由意味着能够道德地行动,不被强迫地去做不道德的事。这是一种非常著名的自由观,这种自由观在孟德斯鸠这里得到了暗示,但是他却一笔带过。这不是他在这个主题上的定论。

14、但是私有利的出现虽然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带来了科学和艺术等人类文明,但是他使人失去了纯真的本性、平等自由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奴役与被奴毅的关系之中,社会罪恶开始出现,人人怀有损人利己之心,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导致了残酷的竞争和倾轧。社会的邪恶也产生了道德的堕落,阴谋、欺诈、虚伪、贪婪代替了良心、同情、怜悯。这种社会不平等和道德沦丧的高峰就是暴君专制。物极必反,不平等的极点就是新的平等的开始。于是出现了社会契约中的平等。

15、我怎么会那样说呢?因为我明白,就连理性的过头也是不应该的。对于人类来说,适度几乎永远比极端更好。

1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的论述,并不完全与米国现行制度相吻合。老孟说的意思是全力不能过分集中于一点,而并未说权利不能来自于单一来源。怎么说呢?意思就是,你丫一个人说了不算,一群人说了其实可以算,但是你们内部得平衡平衡。

17、伏尔泰的影响扩展至全世界,他在启蒙运动时期为思想大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

18、本栏目空仓后大盘开始较大幅度下滑,上证今日29日跌幅达18%,风险很大啊!

19、但关键点在于,自由是某种不同于德性的东西。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支配德性的原则。自由不必然存在于宽和国家,政治自由不必然地存在于宽和国家中。那么,一个国家何时才能成为一个宽和国家?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在一个国家中,没有人在法律上是全能的,这就可能是一个专制国家,但肯定不是一个宽和的国家,因此,我们就有两个或三个或多个掌握权力的人,但是他们可能会拒绝赋予少数人以自由。

20、美国的政治体制可以说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实践的体现,而美国的迅速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21、英国不像中国和美国,并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conventions)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其他的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英国的国家元首和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英国的政府被称为“女王的政府”或者“国王的政府”,但女王(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最终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主要负责英国的行政功能。所以,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即PrimeMinister简称“PM”。

22、卢梭认为,良心不是感觉,也不是理智,而且与任何外物无关,而是超越感觉,先于理智、纯粹内在的人之天性,是上帝给予人类的共同道德原则,是超越个人,超越民族、超越历史的永恒正义。良心是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的道德原则。良心使人由自爱扩展为爱他人,由爱他人扩展为爱人类,由爱人类扩展为爱上帝。所以由自爱而来的爱他人、爱人类、爱上帝不仅是人类正义之本,也是人的自由之源。(一个自由的人必须既自爱、又爱他人,而卢梭本人的生活方恰恰违反了这种要求,所以他的生存方式比他的理论重要)。

23、缺点:一是影响国家权力的统特别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往往造成几个权力机关各说一套,造成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混乱,无所适从。二是由于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往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

24、走钢丝所获得的自由感在生命的发挥上要成倍地超过走平坦大路所获得的自由。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走钢丝的冒险中获得自由,那么世界就会是人的潜在生命力的一次大爆发。尽管在卢梭的身上,存在着现实与理想之间、束缚与自由之间的二律背反,尽管他在彻底否定现实的同时还构想着浪漫的乌托邦。但是,这些都无法湮没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向社会发出的挑战。

25、所以,用一群人去制衡另一群人,得看这些人之外的人对他们的想象;而一群人之中的相互制衡,在共同想象构成后,未必不能达到真正的平衡。

26、其实,三权分立已经算不上最先进的制度了,只是因为欧美仍然掌握世界话语权,受欧美影响很深的高级知识分子不敢去质疑而已。

27、独自人类又重新回归到自然状态,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回归,人由自然人变成非道德的自私者,再由自私者变成有道德的自然人,与这个过程相适应是人类摆脱了理性的束缚,砸碎了文明的枷锁,进入了纯自然的情感状态。它就像“湖畔诗派”笔下的田园,恬淡、幽静、朴素、纯净,一尘不染;也像拜伦与人类决裂,独自一身投入大海的怀抱;更像卢梭自己笔下的恋人,抛弃高低贵贱的等级,离开雅致做作的舞会,去原始森林中,毫无顾忌地拥抱、接吻。耳边是狂风呼啸、野兽吼叫,头上是星光闪耀,只有在这里,才会为一次炽烈的情感而献上整个生命。生时沉浸在孤独与抗争的痛苦中,死时安眠于青山绿水中。

28、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分权理论,他在《政治学》中指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议事职能、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政体的基础,因为只有这三方面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一个均衡、正常和稳定的国家结构,从而发挥国家权力。

29、对于孟德斯鸠的理论我们也要辩证的看待,明确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30、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政府就是从议会中产生,并对其负责。英国的议会主要是由国王或女王、还有两院组成,两院分别是上议院(HouseofLords) 和下议院(HouseofCommons)。议会主权(Parliamentarysovereignty)是英国宪法的重要原则,议会主权是指议会拥有最高立法权,议会立法不受限制。

31、我们将在下面考察这一自由得以建立起来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是合理的,自由就会如同在镜子中一样显现得清清楚楚。

32、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

33、而权力的制衡,其实就是平衡。不多不少,不左不右,刚刚好。

34、三权分立学说是由英国人洛克最先提出的,然后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完善,成为一门成熟的思想理论。

35、三权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内阁制、法国的双首长制三种模式。在美国,行政权指政府,立法权指国会的上下议院制度,司法权指法院,三者互相制衡。罗斯福新政时期,行政权力全面扩张,确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新的三权分立格局。

36、那么,为了使我们对关键问题有一个充分理解:也就是说,这确凿无疑就是英国政制,尽管在它是否是英格兰政制这个问题上,孟德斯鸠保持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缄默。为何他要这么做?我们看一看本节倒数第二段。

37、 三权分立 Powers,separationof 将政府(萧乾明按:政府疑为国家之误。)的立法、行政和司法职权分归各自独立的部门。据说这种分权使得政府难以专断而滥用权力,因为制订、执行和掌握法律必须经过3方面认可。这种三权分立的学说可追溯至古代和中世纪的混合政府的理论。虽然英国哲学家J.洛克很早就主张将君主的立法权与国会的立法权分开,但是近代这一学说的首次系统论述见诸法国作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748)一书中。孟德斯鸠认为三权分立是维护自由的最有效的办法。他的这一立论是受了英国宪法的启示。他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在美国最为显著,它深深地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美国宪法通过在政府主要机构中实行官员任期的定期制度来进一步阻止政治权利的集中。现在各国宪法体系对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有种种不同的处理,三权分立学说随之而有所变化。20世纪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参与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从而扩大了行政权力的范围。有些人担心这样会影响个人自由,主张建立对行政和管理当局的决定进行上诉的制度(设置官员调查人民对政府部门的指控),而不再强调三权分立的学说。

38、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议会有立法权、国王有行政权和法院有司法权,用这种方法来限制王权,防止国王暴政。“三权”相互分开、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

39、三权分立之原则来源于1748年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权力分离为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三种权力。

40、    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与实行总统制的美国不同。英国强调议会的作用,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如果内阁不能得到议会的信任,就须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再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英国的法院没有宪法解释权。上议院还保持一定的司法权。在日本,国会和内阁的关系同英国相似,但法院有宪法解释权。

41、接下来第六节的倒数第二段,现在继续读这段话的倒数第二段。

42、制宪会议上,汉密尔顿、杰斐逊等人在洛克、孟德斯鸠的思想基础上,对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进行了适应美国国情的发展,并且将三权分立与制衡宪法化,从根本上确立和巩固了三权分立的制度。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法院行使。

43、致命缺陷在于,三权分立只能保障少数人的利益,不能保障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为三权分立不光会导致互相牵制,避免腐败,更大的可能是三权官官相护,互相利益输送,今天你放我一马,明天我必有回报。美国有非常多的利益集团,他们就是这么做的。作为绝大多数的人民只有在选举的时候才会被想起,选完之后就啥也管不了了,成了最终受害者。

44、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一战后和二战后,诞生了很多没有国王的国家,也就是共和体制国家。比如说美国,法兰西第一二三四五共和国,魏玛共和国等。

45、人为法可分三个部门:国际法、政治法、民法。孟德斯鸠主要考察了其中的政治法。政治法的核心问题是权力,所以他从各个方面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法律、财富、宗教、人口、贸易、传统、风俗、习惯、气候、地理等因素,对政治制度都会产生作用。他从这些研究中发现了法的精神。

46、1787年5月14日,美国的精英齐聚费城独立大厅参加制宪大会,55名在制宪大厅撰写美国宪法的人士中,50或52人是基督徒。当时,在整个美国,98%是新教徒,8%是天主教徒,0.2%是犹太教徒;也就是说,那时的美国,99%以上的美国人是基督徒。

47、此换言之,做一个伟大的人并不难,靠向社会献媚也可以得到鲜花和欢呼;做一个彻底的人极为困难,因为这种人只有在整个社会的对抗中才能完成。我认为,作为卢梭的朋友,休谟在与卢梭绝交后对卢梭的评价是颇为中肯的。休谟说,“他指卢梭在整个一生中只是有所感觉,在这方面他的敏感性达到我从未见过任何先例的高度,然而这种敏感性给予他的,还是一种痛苦甚于快乐的尖锐感觉。他好像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但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在这情况下被赶出去和猛烈的狂风暴雨进行争斗。”唯一要补充的是,卢梭不是被别人剥光,而是他自己剥光的。他带着自己新鲜的血肉之躯,赤身裸体,走向社会和自然,走向无情的拼搏。

48、在这里,自由被界定为有权去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这个定义我们也可以在霍布斯《利维坦》第21章中能够看到。自由是指有权去做法律许可的事,但这是自由的一个必要条件吗,或者说是自由的必要且充分的条件?因为法律可能会允许一些不应该允许的事。有些人可能会允许人类为我所知道的那些东西牺牲自己,那这些人是自由人吗?这是一个问题。

49、《萧氏百科大辞典》政治类辞条选读——三权分立(2)

50、最初,三权分立的思想是在孟德斯鸠(外国孟子?!)的《论法的精神》中阐述的。为啥老孟要说这个?结合当时同样有名的卢梭和伏尔泰就可以看出,不过就是联合群众反对封建统治的手段罢了。先来一个人人平等,再来一个主权在民,然后就是三权分立了,打得当时教会和封建君主不要不要的。然而目前,没有哪一个国家完全实现了三权分立,实践最好当然是实行总统制的大米国了。腐国其实是个内阁制,其实就是议会,分上议院、下议院,贵族和平民的对立;法国是双首长制度,日本还是个君主立宪嘛!

51、1787年,刚独立的美国通过了美国《宪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来组织政府。三权分立第一次从理论变成了现实。此后,绝大多数欧美国家都陆续采用了三权分立制度,直到今天。

52、分权的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没有三权分立,就没有西方现代文明。三权分立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亚于人类第一次钻木取火。

53、近代的伦理学政治学在反形而上学、反专制的斗争中的最大功绩是:公开人的自私、自利、自爱是人性的实质,公开情欲对伦理和政治的重要作用,公开人与人之间残酷的竞争关系,公开人性的贪得无厌的致命弱点。一句话,公开了个人主义的合理性。正是在这个公开的世界中,才会有自愿的社会契约,有法律高于权力,有权力互相制衡,才会有以保护个人权利,发展个人自由为宗旨的民主政体的产生。可以说西方近代的民主政体是一种人类通过限制自身而获得自由的手段。但是必须指出,这种限制是自愿的,也是自觉的。

54、不错,民主政体下的人民仿佛可以随心所欲,可是,政治自由绝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在一个国家里,即在一个由法律来调整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做我们应该意愿的事情和不被强迫做我们不应该意愿的事情。

55、                     

56、孟德斯鸠说:“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其政制的直接目标就是政治自由。”也就是说,那些之前提到的国家,例如罗马、斯巴达等等,都不以政治自由作为直接目标。他接下来说:

57、看看菲律宾,完全照抄了美国的制度,抄作业都抄不得那么完全一样,好吗!结果呢,不咋滴嘛,腐败横行,人民生活也不幸福。再看看弹丸之地,新加坡,那可也是一党专政的国度,城市干净,环境优美,人民幸福指数很高。

58、那么三权分立,走上神坛,就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毕竟要看时机,阶段的嘛!人间哪有真理,都是猜测。

59、这里的“借此”说的是对这一具体的政府的称颂,也就是对他在前面提到的英格兰政府的称颂。他继续写道:

60、提起“三权分立”,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英国人洛克,而是法国人查理.路易.孟德斯鸠。他的政治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是从对人的权力欲的人性入手来建立“三权分立”之说的。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正像人的其他欲望一样,如果不加以限制,都将毫无止境。区别在于,像财产、性等欲望波及的范围有限,而权力欲的恶性膨胀则及全社会。因此,政治的根本任务或首要原则就是对权力加以限制。使社会上的一切力量都有对最高权力的牵制作用。限制权力绝不能寄希望于人性的改善、道德的培养,而只能诉诸于制度。没有健全的政治制度,任何掌权者最终都将走向独裁、专制。

61、在此,孟德斯鸠谈到了不同国家的目标。在第八章第16节中,他曾谈到过不同于原则的目的。在此,很清楚,他谈论的是不是原则,而是某种类似于目的的东西。但我们已经在第八章第16节的讨论中看到,没有一个共和国以德性作为目的。并且这一点在此得到了证实——在此,提到的共和国中,,没有一个以德性作为目的,在此也没有界定说专制政体是以恐惧作为目的的。相反,这里说,专制君主的欢悦是专制政体的目标。因此,目标是某种与原则截然不同的东西。在此给出的推论是,共和政体的目标或目的不是德性。

62、为了制约封建王权,英国学者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提出“三权分立”理论,提出通过法律规定,将上述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63、卢梭精神最有价值的地方:把自己置于没有任何退路的绝境之中,然后为走向自由而拼搏。尽管他的身后常常是万丈深渊,他的眼前是茫茫雾海,尽管他往往孤身一人对抗整个社会,在没有任何防卫的情况下横冲直撞,但是他宁可在困惑迷茫中摸索,也决不犹豫,不后退,决不为自己寻找一种可以心安理得地去生活的先验模式。孤独、幻灭、绝望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生就是卢梭的一切。

64、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在此基础上提出“三权分立”理论,提出通过法律规定,将上述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

65、接下来,美国只有两条路:联合欧洲,让这个东方大国服软,然后抢一把,吸一下(血)。这样欧美立马复兴,经济再次崛起。在国内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和对手正面拼经济和科技。两条路都不好走,就看美国的选择了。

66、哎呀,我终于瞎扯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儿八经瞎扯是很累滴,累得我就是不放图了,咋滴。

67、英国行政机关(TheExecutive) 

68、萧乾明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修订版2007年4月第一版第13册第475页 。

69、“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三权,即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议会有立法权、国王有行政权和法院有司法权,用这种方法来限制王权,防止国王暴政。“三权”相互分开、互相制衡,并保持平衡。这些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思想。

70、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但问题是,与孟德斯鸠同时代的那些英国人,他们写过与孟德斯鸠有关的事,也引领我们去理解孟德斯鸠,他们认为,孟德斯鸠看到了真相,认为他看得比英国人自己看得要更清楚。之后,布莱克斯通有关英国宪法的解释中也引用了孟德斯鸠,给了他更高的赞誉,他说,从事英国宪法的法律人,如果要想解释人类灵魂的这个奇迹,也就是英国宪制,就必须以同时代的人中的那个人为师。

71、     三权分立的理论是在反封建专制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但也有掩盖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实质的欺骗作用。恩格斯指出:“事实上这种分权只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关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第224~225页)。三权分立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事实上,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的日益扩大和立法权的日益缩小,现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陈宝音)

72、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它是在森林中被发现的,这一点暗示了我们什么?。这就暗示我们,它是合乎自然的(natural)。在某种意义上,根据孟德斯鸠时代仍然影响力仍然十分巨大的思维方式——他在某种程度上分享了这种思维方式——合乎理性的便是自然的。自孟德斯鸠那里,我们还可以读到,

73、最早由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克提出,用以巩固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后来该学说不断传播,并被法国著名人物孟德斯鸠诠释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形式,解决了在该种政治制度下可能出现的部分问题。该学说在当时被广泛认为是民主制度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