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十六字家训
1、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理智和冷静。
2、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3、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4、②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5、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但也是晚清极具争议的人物,抛开他的功名成就,最让人熟知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他曾留下十六个字的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对家人的教育与训诫让他的家族受益匪浅,后人也十分赞赏他的治家方略,直到现在,众多家庭仍然在学习与践行他的家训。(曾国藩十六字家训)。
6、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7、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8、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坐克己,静坐反思。静能生动,更能制动。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人打第--下,我打第二下。
9、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10、曾国藩家书告诉饿哦们的道理就是: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浮躁,贫的时候不抛弃。勤即是指思维勤奋也只也说身体勤奋。永葆勤和俭,一个家族才会永续地发展下去。第二勤于治学:以俭持家之外,曾国藩另一要求就是“勤”。曾国藩通过书信的方式,给自己的子女批改诗文,一起探讨生活中种遇到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第一启蒙老师,父母是带领我们接触着自己人生中第一接触到事物,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就如自己的父亲,一直告诫自己只要有人在一切都会有的。
11、玄面又敬,假也。爱情是秘密的,但不是秘密的。
12、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13、恒:有恒断无不成之事。-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14、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15、 ...............................................................
16、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17、三: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8、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9、未来不迎是指还未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要去管,更不要恐惧和心慌,活在当下,却犹豫将来。
20、 古人云: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养不教父母之过也!2019年19-23日家长们最期待的九华亲子游学即将来临,这是一次感恩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孝的教育,是仁的教育,是勤的教育,更是播种善良和智慧的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觉悟人生!让我们家的幸福生活从九华山亲子游开始吧......
21、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2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3、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心中没有牵挂,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不必过多担忧,徒增烦恼;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留恋只会拖慢你做事的进度。
24、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
25、曾子说:“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说喜爱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厌恶而知道他的优点。
26、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27、曾国藩的墓穴在荒凉的无名山上,这是他一生节俭、低调的写照。
28、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29、在俭朴上,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按理来说,曾国藩作为清朝大臣,位居高官,财富应该是十分优渥,可曾国藩却是“穷的叮当响”。
30、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31、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32、弘扬养生、游学、禅修文化。每月定期举办“辟谷”“游学”活动,使中国多一群身心健康,有道德与信仰的人,助力中华复兴!
33、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34、 .............................................................
35、我们要学着接受现实,才能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36、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
37、吞下的委屈 最终喂大了格局。
38、其意为: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曾国藩以此为家训,经常要求自己和家人,以俭持家,勤于治学。在俭朴上,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39、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40、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41、最后一部分未来不迎,是告诉我们对于未来的事情,变化莫测,没有人可以预测,我们不要刻意的去迎合它。对于未来,我们可以拥有计划,为了完成向自己的计划,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努力,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的富有动力。
42、在国家勤劳,在家庭兴旺,说话忠诚,做事认真尊重。
43、曾国藩以此为家训,经常要求自己和家人,以俭持家,勤于治学。
44、重视家教。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45、十五: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46、对于未来,我们常常难以把控。与其在那里担惊受怕,焦虑不安,不如先做好现在。
47、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48、古人以修德避名,今人以尊荣为美。因此,古人并没有把大年节拿走,但现在人们看到小的利润和容易保持。
49、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50、这样的情况很多,养出一身懒病的孩子,必定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51、第二部分:当下不杂。是指当下的事情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活在当下我们做事时不要思前想后, 保持心绪平静不杂乱。
52、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53、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54、这四点,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骄横傲慢、仗势欺人的会衰败;是非不明,放纵后辈的会衰败;贪婪苛刻、过度指责别人的会衰败;反复无常,不讲信用的会衰败。
55、八: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56、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57、只有俭朴之人,才会懂得珍惜;当然,过度的俭朴也会适得其反,成了吝啬,这其中的度也要把持好。
58、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张-弛。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59、曾国藩家训16字: 家俭则兴, 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 永不贫贱。
60、张爱玲说:为什么有些人总爱和我提过去的事,好像我是一个死人一样。
61、福生于清俭,俭于饮食,不伤脾胃;俭于交游,寡过息劳;俭于应酬,自得本心;俭于嗜欲,优游自得,自然有福。
62、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63、重视家教。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64、前些年来一句:且行且珍惜道出了多少人们的苦涩心声,年轻时容易好高骛远,心急赶路,等到时间匆匆流逝,到头来我们又喜欢回头看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殊不知在这一前一后中,我们却丢掉了最为珍贵的当下。脚踏实地的我们才有资格仰望星空,去追求自己的所爱的事情。
65、四: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66、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67、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