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计划申请表
1、(6)明显不符合低收入农户认定条件,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
2、(1)申请时间:2017年9月1日—10月31日。
3、登录广西扶贫信息网“雨露计划申报系统”,实名注册,选择“职业学历教育”,点击“新生申请”→学生在线填写培训审批表,上传录取通知书、农户一折(卡)通(户名、开户行和账号页)照片和个人一寸半身照片→县扶贫信息中心在线出具初审意见→通过初审的学生10月31日前在网上上传就读学校出具的当学期学籍就读证明。(雨露计划申请表)。
4、二是贫困户中的复员退伍士兵(含技术军士,下同);
5、县(市、区)扶贫办盖章
6、有效的学籍证明,将学籍证明原件或拍照上传给村“尖刀班”。
7、村级尖刀班入户、审核时间:2019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雨露计划申请表)。
8、职业学历教育(“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协作广东招生培养模式)。
9、学生网上申请成功后,扶贫部门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审核,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财政部门将学生的扶贫补助划拨到账,不存在委托其他部门或个人代办拨款业务。
10、学生申报时间:2019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
11、确认流程。持有上述有关资料,先到村级和乡级进行确认,乡级政府会把你的雨露计划申请表和上述资料移交到县级扶贫单位,至此,申请工作完成。
12、职业学历教育 — 学年 季学期
13、以2013年省定扶贫标准(5500元以下)并录入浙江省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低收入农户、2015原“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20xx年认定的农村困难家庭,以及其它农村特别困难家庭为补助范围,其家庭子女在校接受中等(普通高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为补助对象。根据低收入农户动态管理原则,各乡镇(街道)要及时做好低收入农户与民政、残联、公安、财政、地税、工商、房产、社保等部门的数据比对,掌握低收入农户家庭经济、投资、入股、住房、车辆、纳税、享受社会保障等情况。其中,下列六种情况不宜列入补助对象(家庭有特殊困难的除外):
14、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通知,20xx年秋季学期雨露计划申报开始了,请相互转告,确保贫困学生按时申报:
15、2020-2021学年“雨露计划”资助申请表(到各乡镇领取或到榆社政府网、榆社扶贫公众号下载)
16、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渠道,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农民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满足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实需要的各类培训。
17、A.中职( )B.高职专科( )C.高职本科( )
18、扶贫助学补助受益对象为全县农村贫困家庭中有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学习,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系统注册正式学籍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中专、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
19、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如:在“雨露计划”的申请书中,正文部分要围绕“家庭困难”为主旨书写,理由要充分、客观。
20、申请表必须从雨露计划官网上导出来,(自制和复印无效)一式两份,在学校签字盖章,贴好照片并签名,于2018年10月30日之前交村委会审核,不能按时将申请表送达的,后续导致补助资金无法发放的后果自负。
21、(4)各村注意雨露计划申报截止时间,过期不予办理。
22、提供证明材料。贫困建档立卡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不是建档立卡户,就要提供其他的证明,如烈士贫困证明,退伍军人贫困家庭证明等等。此外,还要学校的证明材料,户口簿和户口复印件,户主和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等。
23、学生在填写雨露计划时填写“家庭信息”、“个人信息”、“学籍内容”。信息一定要按要求填写完整,银行卡号写户主的社保卡号,必须准确填写常用的手机号码,以备接收审批进度短信通知。
24、点击雨露计划官网进入显示以下界面。在职业教育培训资助申请处点击立即申请。进入申请界面。
25、雨露计划补助对象中,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生。
26、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家庭子女,每生每年一次性给予3000元的助学补助(包括顶岗实习)。该项补助资金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列支(《关于下达20xx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通知》〈浙财农〔201x〕77号〉),雨露计划补助学生根据实际人数给予补助。
27、 “雨露计划”一学年申请一次,原则上每学年都在上学期申请,由于特殊原因上学期没有申请资助的,下学期可以补交申请。
28、→②选择“职业学历教育”,点击“新生申请”→学生在线填写培训审批表,上传材料:A.录取通知书、B.家长信用社的存折或卡(户名、开户行和账号页)照片;C.个人一寸半身照片;
29、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2017年9月1日—10月31日
30、(1)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中有行政、事业在编人员的;
31、一是扶贫工作建档立卡的青壮年农民(16-45岁);
32、青壮年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采取各级扶贫部门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公开认定培训基地,由各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就业和维权服务的办法实施(具体实施指导意见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