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1、l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
2、然而,由于受到历史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超越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并且,其思想中明显地透露出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鄙视,这可以从其教育内容上看出,因而,我们在宣扬孔子的积极思想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局限,扬长避短。
3、孔子自称“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什么专著,仅有由其弟子记录的《论语》一书。《论语》20篇,记载孔子言行共509条,关于教育方面的有371条,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有332条,其它是孔子弟子的教育言论。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
4、孔子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与苏格拉底在古希腊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媲美。大约在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开始讲学。颜回、曾点、子路、冉有和子贡都是他最早的学生。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在讲学和从事著作。“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5、第以上诸章句中,唯有“子以四教”,为传人归纳。其中,“文、行、忠、信”虽不是基于统一标准的划分,因属当事人的印象,或为当事人所传,故单从《论语》中涉及孔门授业的记载来看,此说或比通常所谓“六艺”之说更为可信。
6、陈来先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教育部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等。
7、l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8、所谓“君子立本,本立而道生”。子曰:“仁者,爱人”。可以理解为爱自已、爱亲人、爱朋友、爱他人,也包括爱乡土、爱家园,这种爱甚至延展为普被自然万物。
9、l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10、l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1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资质高下……这是教育的平等与公平。
12、孔丘生在一个有贵族血统的家庭,父亲孔纥,字叔梁,是一位下级武官,曾任限邑宰。孔丘3岁时父逝,随母颜徴在迁居曲阜阙里,家教中重视礼仪之教。生活贫困,促使他较早为谋生而做事学会多种本领。他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青年时期,他在季氏门下当过委吏(管理仓库),还当过乘田(管理畜牧),由此他接触到社会下层,了解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
13、 在《论语》中,“教”“诲”“学”之类语词,虽然可依照其语境,大致了解其语义,其语义毕竟不甚分明。战国至汉代,由于私学以致官学的出现,在古籍中陆续出现有关教育语词的“定义式表达”。此类表达,既有别于按照属概念加种概念之差的逻辑学规则下的定义,也不同于《论语》记载中孔子对某些问题专对性的回答。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说》)像是“仁”的定义,其实不然。因为在樊迟另一次问仁时,其答复却是“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可见孔子的专对性的表述,不像“定义式表述”那样有规定性的内涵,其内涵又具有普适性,才成为文化传统中教育固有内涵的表述。
14、第墨子则进一步拓宽了孔子的教育对象范围。他主张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将王公大人和匹夫徒步之士都作为自己的教育对象,将受教育的群体扩大至下层劳动者。墨子对不来者也主动施教,他发挥强说人的主动精神,送教上门,以教人为己任,希望用上说下教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15、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主张以仁孝治国,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16、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17、思学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而不思考,就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也很危险。
18、(1)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①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整
19、010子适卫,冉有仆……(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子)曰:“教之”。(《子路》)
20、儒家与墨家都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但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21、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②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丰富而详实,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23、孔子非常重视德育管理。德育管理思想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提出“以德育人”、“以德治国”,都体现了德育在孔子教育管理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做法有:树立榜样,正面引导——“见贤思齐”;严格要求,尊重爱护——“既往不咎”;身体力行,及时反馈——“听其言而观其行”;自我反省,自我改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4、我国如今通用的教育基本语汇,其实是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形成的外来语汇的译词。此类语汇虽同外来语词的原义大致相当,事实上,同翻译所用汉语词的原义亦有出入。
25、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始出处。
26、注重理想信念的鼓舞和凝聚作用,成为中国以德治国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过犹不及”的辩证思维体现了高超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丰富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素质教育仍有启迪意义。
27、第四孔子认为所有人都要接受教育,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因为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品质。
28、有道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秦伯》)“恭”与“劳”,“慎”与“葸”,“勇”与“乱”,“直”与“绞”,原非对举的概念,而具有“恭”“慎”“勇”“直”之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性的人,一旦违背礼仪,便可能成为不良的行为,所以“不学礼,无以文。”(《论语·季氏》)以礼乐为核心价值观念,在复周礼的假设中,既是君子之道,又是参政资质的准则。
29、l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30、(4)刘琦.译评论语(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
31、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32、①“仁”的思想: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
33、第墨子强调的行内容更宽泛。在道德教育上主张无差别的爱,以兼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睦;以非攻去除强凌弱,众暴寡的非正义征战;以尚贤破除世袭特权,实现贤人政治;以节用非乐制止劳民耗财;以非命鼓励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中自强不息。通过天志明鬼约束统治者的行为,使之体恤百姓。生产、科学技术、军事方面的行,目的在于帮助兼士获得各种实际本领,培养思维逻辑能力和论辩能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墨家所培养的兼士,不仅接受了兼爱非攻的系统道德教育,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具备了运用科学技艺到实践中的能力。墨子主张动机与效果的统以此作为判断行的标准。他认为一个完全的道德行为,应该兼有内外各种因素。在行为未发之前,有动机、欲望等因素;在行为出现后,应有实际的效果。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由此可见,墨家十分注重思想与实践的结合,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不仅诉诸内也同时诉诸外。墨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兼士,这些兼士贤士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34、这就是说,有忠信之德者并不少见,但“好学”之人则难见矣。从这句话也可看出,孔子是把“好学”看得比“忠信”更为难能的一种品质,虽然在道德德性的系谱中“好学”不见得比“仁”“忠”更高(忠信本来是春秋时代最重要的德行)。
35、比如,孔子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6、l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37、“中庸文化”。“中庸”主要是强调“善”。“中”乃适合,“庸”乃按照适宜方式做事。“中庸精神”指的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对我们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8、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39、总而言之,儒家思想的确我是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今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时代,为了创建适合于新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应当总结工业文明时代教训,而且应当从古典的农业文明中去吸取人类生存的智慧。儒家思想固然有局限性,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在当今社会合理运用,发挥其合理的教育指导意义。
40、l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1、第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孔子采取了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消极等待态度,对传授学生知识方面,则采取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拱己以待的被动方法。
42、 子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43、“礼”的要义在于以社会等级定尊卑,以礼抑欲。如果说“教化”“先教”属于将礼外化于活人之政,那么学礼则是将礼内化为修己之道。这便是夫子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中表露出来的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实现这种教育价值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