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名句
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老子道德经名句)。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 译: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4、老子名言: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5、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
6、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7、选自《老子·第七章》。(译文)天地所以能够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才能长久地生存着。
8、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道德经名句)。
9、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缺陷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宏达的声音没有声响;最大的象却没有形迹。
10、老子名言: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1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4、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16、老子名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8、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19、老子名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20、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21、 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感情,能产生出宇宙里最伟大的动力,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门。
22、那些轻易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在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真的很实用。真正想要帮你的人,会问清楚你现在面临的是哪些困难,需要帮到什么程度,会认真考虑自己能帮到哪些,而不是张口就说行行行,好好好,你尽管说,这种人往往是不靠谱的。
23、(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24、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出生入死。
25、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
26、《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7、(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28、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29、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3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3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
3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6、 译: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37、(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38、首先“反者道之动”,意思就是说矛盾的对立物是向着对立面转化的,永远是这么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比如你修道,是得向着非凡俗的事情所努力,这样才能到达你想要的结果,才能真正修得道。
39、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40、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1、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4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43、 译: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
44、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45、(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46、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7、(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48、——第四十九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0、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1、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
52、老子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4、(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5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56、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意思是: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5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58、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
5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60、(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6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62、(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63、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64、(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65、老子名言: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6、老子名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67、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68、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轻易许诺别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