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句翻译(文案精选7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01 09:07:45 浏览59

论语名句翻译

1、不管怎样,从字面意思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已经成了古往今来攻击女性的第一话术。同样因为这句话,孔子一到现代社会就背上了“不尊重女性”的黑锅。(论语名句翻译)。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论语名句翻译)。

3、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4、此处的“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的庸人。

5、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具权威性的一部著作,而且论语也是有着很多的经典名句,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的相关资料。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赏析)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往往想让别人来承担,但是若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不管谁来承受结果,其最后的性质是不会变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战在对方的立场想想,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

7、译文:不要愁得不到职位,该愁自己拿什么来立在这位上。不要愁没人知道我,该求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这四个字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报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0、(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  (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4、(译)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15、诚信是人的本钱,没有诚信的人是一个失败者。

16、译文: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17、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论语的名言警句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21、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22、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孔子《论语》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2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26、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27、(释义)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为乐。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29、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0、(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1、译文: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3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33、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34、(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35、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论语·宪问》)

36、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3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8、(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

39、译文: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0、(释义)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才是聪明的(求知方法)。

4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2、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

43、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44、(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45、(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46、对于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8、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9、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50、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51、(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52、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日本池田大作

53、(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54、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5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7、译文:见到一个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已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

58、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59、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60、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忠厚老实了。”

61、(释义)不配样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正确的主张却不能跟着去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愁的啊。

62、(译)孔子说:“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63、出自《论语·子路》,很多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挂在嘴上。但其实和孔子的想法相左。

6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5、  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66、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

67、(译)孔子说:“(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6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9、(释义)早上听到了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可以。

7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71、(讲解)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72、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73、  (27)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74、(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75、(赏析)这是曾子的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曾子是儒家学派中强调内省、修养的有力倡导者,他自己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他告诫人们:做人不要自欺,要天天反省自己,做事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