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名句因果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2、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3、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觉悟世间无常,远离生死轮回||佛经名句(二百二十八)(佛经经典名句因果)。
5、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6、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
7、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8、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0、有福德的人,通过欣赏别人的优点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光明;通过赞美他人的功德来让自己的福德更加圆满;通过观照自心来让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更加发挥。缺福德的人,常常观察别人的缺点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污染;常常谈论他人的是非来给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常常评判别人的对错来惩罚自己使自己倍受折磨。
11、痛恨一个人四年比喜欢一个人四年更加厉害。喜欢只是一种惯性,痛恨却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才行。
12、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3、 七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4、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15、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佛家认为“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
16、23我等实乐生,憎怨中无憎。于憎怨人中,我等无憎住。我等实乐生,疾病中无病。于疾病人中,我等无病住。
17、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8、8)但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知。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若无心妄照,则万累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圆起。
1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0、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21、人字一撇一捺,左右支撑、顶天立地。一边是自由、一边是独立,您剥夺了我们的自由、否定了我们的独立。
22、28)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23、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24、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25、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7、 20一切众生皆是前世之六亲眷属。昔日寒山大士游化人间,见一户民宅娶亲,锣鼓喧天,席开百桌,即以天眼观之,不禁流泪叹道:“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一语道出无始劫来,一切轮回六道之众生,皆是吾人累劫之亲眷,只因众生无明覆心,未能了见。
28、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9、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30、 1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31、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友朋,睦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功;救难济急,恤孤怜贫;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损赀成美,垂训教人,冤仇解释,斗秤公平。
32、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3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4、 八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35、我无所事事地度过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奢望的明天。
36、 九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37、《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38、10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39、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40、 六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41、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2、多做一些,机会将随之而来。为别人服务最多的人最富有。服务的道路才能通往快乐的城市。
43、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44、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
45、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
46、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47、 1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48、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
49、8如牧人以杖,驱牛至牧场,如是老与死,驱逐众生命。若以刀杖害,无恶无害者,十事中一种,彼将迅速得。
50、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51、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52、 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53、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郎中天。印光法师《了凡四训序》
54、那边那个穿得像母鸡一样的疯婆子就是顾里,旁边那个摔的四仰八叉的是她的男朋友。
55、你问我什么爱情,我不知道因为我是机器人。如果我有生命,如果我有温度,我会告诉你,我爱你。
56、 2清净心现前,所有一切善恶业都变成功德,都变成大圆满。凭善业你到三善道度众生,凭恶业你到三恶道度众生,在六道九法界得大自在,广度一切众生。
57、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58、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59、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让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贵人;让你讨厌的人,是助你成长的;他们都是你自己的不同侧面,是另一个你自己。相反,你喜欢深爱的事物,常给你制造痛苦带来烦恼,它们是你的影子,让你老是也抓不住。是故,保持一个好心态去面对才是真理。
60、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61、 1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62、我想,今后你也一定会继续想念这个人的。没关系的,没关系的,没关系的,没关系的
63、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4、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65、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66、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7、佛语有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68、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佛语经典语录
69、聊得挺投缘,赔点医药费算了。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70、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71、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72、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73、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74、这些年下来,新衣服被洗得褪了色走了形,但好歹还在,而新恋情却被放进染缸,被生硬的一染再染,直到我再也认不出来。
75、 六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6、 2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77、 2随缘开妙法,教众得真情。圣道多辛苦,西方一路平。
78、18)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无所住,不染不着,如人有目及日光明,见种种法。
79、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80、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1、15)但识自心,恒沙法门,无量妙义,不求而得。
82、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3、 2真正修道人不见一切众生的过失,心才真正清净,才不染著。众生有没有过失?决定没有,造极恶业的众生也没有过失。我们看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我们尊重、赞叹、恭敬他的本性,我们自己才能成为纯善纯净。最傻、最笨的人,才把众生的染污放到自己心里面去,把自己的心变染污了,自己的心坏掉了。我们心里装一切众生的善,众生的不善我一丝毫都不装进去,所以,好快乐、好自在、好欢喜,见到任何人都恭恭敬敬。这方法要学。
84、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8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鸠摩罗什《金刚经》
86、听得懂吗?所以说害人就是害自己,害自己之后,又害了人家,最好不要去害,连脑筋都不要动,行为也不要有,嘴巴也不要说。告诉你们,如果你今天牙痛,也叫报应,你可能会想师父说的严重了,其实我说的一点都不严重,如果不是灵性给你报应,。求佛教中一些关于因果报应的话语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
87、朋友做的七个短片,谈论爱是什么,并希望有定论。我觉得爱就是能推翻一切定论的情感。
88、《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89、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0、 2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91、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