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月亮图片
1、十五的月亮,又升上了天空。看,一轮明月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微笑着看着大地,大地上一片洁白,好似笼着轻纱。(八月十五的月亮图片)。
2、夜色降临,闪电新闻记者登高观月。从山顶向下望去,济南的大街小巷,洋溢着着喜庆的氛围。济南经十东路两侧,中秋祝福语在高楼显示屏上亮起,节日气氛浓厚。
3、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天,有谁知五六月?七夕相聚太遥远,八月半月圆人盼圆,九重登高把你念,十里长街望穿秋水!祝中秋快乐!
4、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5、满月(望月):到了农历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黄昏时满月由东边升起,黎明时向西边沉落。
6、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7、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9、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10、到了中秋节了,您今天都打算吃什么呢?吃月饼肯定是少不了的,不过,像江南一些地区,这天要吃芋头,台湾地区除了吃月饼还要“烤肉赏月”。总之,过节美食是少不了的,您今天吃什么呢?期待您的分享,一同过中秋,节日快乐!
11、香港的中秋节公众假期定在农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翌日)。如果碰上星期日,则在星期一补一天假;如果碰上星期六则没有补假。
12、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八月十五的月亮图片)。
13、家人是太阳,朋友是月亮。晒晒太阳生活安康,看看月亮心情舒畅。中秋佳节里,享受阳光版温馨,品味月光版温情。“泉州瑞和英菲尼迪”祝福我的“月亮”们中秋快乐!
14、 —— 摘自《图说中国节》
15、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
16、月升代表着我的牵挂,月落代表着我的关怀,月盈代表着我的惦记,月亏代表着我的思念,月芽代表着我的真诚,月弯代表着我的微笑,月圆代表着我的祝福:中秋快乐!
17、“中秋节”自古有之,所以它也成了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绝佳题材:
18、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少数民族祭月的活动内容除了与汉族的中秋节相似外,还有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壮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节”。
19、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20、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21、农谚准不准不好说,毕竟离我们太过久远了,但是有一句农谚一直都感觉很准,屡试不爽,就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我们又迎来了验证的机会,看看古人留下的这句农谚还准不准了!写到最后: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你肯定还有一些事不知道,例如,今年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可别再等十六圆了。还有,中秋节这天在古代还叫作“进账日”,老板们会在这一天算账盘点发工资。在古书上有“凡钱债至五月节、八月节,必节清,谓之节关”的记载。你的老板,把你工资结清了吗?
22、夜静悄悄的。深蓝色的天空,月亮好似圆盘,已不是平常的那种弯弯的小船了。它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辉洒向大地。它不像太阳光那样耀眼夺目,只是将自己的光轻轻地洒向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23、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24、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25、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26、让秋风捎去我对你的祝福,让繁星点缀你美好的生活,你问我思念你有几分,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秋夜语寄相思,花好月圆盼团圆。
27、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28、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9、起源于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以圆月发明月饼,发军中作为军饷,解决军粮问题。扩展资料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八月十五的月亮,明净透彻,轻洒着素洁如水的银辉,盘旋在城市上空。现代的都市配上中秋明月,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1、葡萄美酒夜光杯,欢声笑语蟹更肥。又是一年秋好处,细品嫦娥舞姿美。远方有我在举杯,衷心祝福漫天飞。祝你全家中秋节快乐!
32、最近时有36万千米,最远时有40万千米,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个月快了,就会准时到达圆月的位置,在十五圆,如果慢了,就会“晚点”,赶在十六或十七到达圆月的位置。这种“十五不到位”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33、古人在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中发现太阳运行规律与作物的播种、生长和收获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和固定某一个点上,午时影子的长度变化有关。发现这个规律之后,古人开始测定节气,这个过程是极其漫长和考验耐心的,需要几辈人的共同努力,记录、修正,才能测算出一个节气大概在哪一天。
34、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5、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扩展资料: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36、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37、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
38、传说故事在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嫦娥奔月”无疑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了。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
39、《新唐书·卷十五志第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40、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
41、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升起来了。它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绺一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就在一刹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变白了,它高傲地升起来了。它圆得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我透过望远镜,看到了一个庞大的月球,它明亮亮、白晃晃的,月球的左下角还有一些像烟花散开的时候一样,好美呀!
42、今天,终于盼到了中秋,古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而且今天的月亮亮的格外耀眼。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无数的星星围绕着圆月。有些星星喜欢独自呆在一旁,但是当它们看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团圆。
43、意思是说,农历七月份下雨,接下来两个月也是以多雨为主,如果,不下雨,接下来两个月也会干旱少雨。我们知道作物到了生长后期,已经不需要过多的雨水了,需要光照和积温使籽粒饱满成熟。这个时候长时间下雨,田间积水,影响根系呼吸,就会导致植株叶片早衰,影响光合作用,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而到了八月十五这段时间,有的作物要成熟收割了,刮风下雨会导致作物倒伏,不利于收割和晾晒。并且,田间积水还会影响当下茬的播种和出芽,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有了“七月十五看当年,八月十五看来年”的说法。
44、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
45、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46、..............................................................................................
47、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为每年的农历八月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48、我们静静地等待着月亮的出现,此时晚风柔和似絮轻云如绢的浮云,簇拥着皎皎明月徐徐上升,月光把周围映成一轮银色的光景,它不像朝霞那样浓艳,反而显得素雅。有多少人看着它得到了喜悦,又有多少人看着它燃起了思想之情。
49、这时,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逼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奔腾一天的小河,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的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欢腾。河边有许多人在那里乘凉,轻松而闲适。孩子们在这月白风清的夜晚下捉迷藏……连歌声、笑声、说话声也像月亮那样轻柔、和谐。
50、中秋节的月在新江桥显得格外宁静。没有汽车的桥上安静极了,桥下江水滔滔,游船往来,月光照在水面,洒下一片银辉。对面繁华的街道上传来时隐时现的越剧声。月亮是那么亮,使五彩的霓虹都黯然失色。
51、古人在测算一个节气的时候方法很简单,就八个字——“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也就是白天观察太阳角度的变化,晚上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变化。慢慢知道了太阳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造成地球四季更替,寒来暑往。在《冠子·环流篇》中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意思是说,我们要是每天傍晚的时候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位置,会发现二月春分的时后斗柄是指向东面的,五月夏至的时后斗柄是指向南面的,八月秋分的时候斗柄是指向西面的,十一月冬至的时候斗柄是指向北面的,斗柄方向的变化就是四季的变化,斗柄转了一圈就是一年的长度。
52、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53、?中秋时节,秋意渐浓,✨欢天喜地,共庆佳节!中秋,不忘送你祝福,?祝你中秋快乐!月圆人团圆?
54、源于农业生产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55、满月经常成为鉴赏的对象,自古就有赏月活动。特别是秋季的满月非常美丽,中国、日本、韩国等地都有特别的赏月活动。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56、中秋节的习俗是祭月、燃灯、赏月、追月、观潮、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竖中秋、耍禄仔、扎灯笼、玩花灯、烧斗香、拜祖先、舞火龙、听香、烧塔、中秋宴俗、玩兔爷。
57、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58、中秋节我拜托天上的明月,麻烦月光带着我对你的思念,将祝福撒遍你的全身,捎去我的心声:风起的时候,我想你!月圆的时候,我念你!
59、中秋的月亮那么亮,像一面明镜被嫦娥握在手中。
60、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便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61、曾是济南第一高楼的绿地超高层建筑上,显示着节日的祝福语。
62、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63、以真诚为圆心,心意为半径,画出友谊的圆;以缘份为圆心,浪漫为半径,画出爱情的圆;以关怀为圆心,惦挂为半径,画出团圆的圆;中秋节至,愿你快乐!
64、妇女拜月之俗的形成,可能和古代月亮主生育的民间信仰有关,有些地方拜月活动结合求子仪式,是其证明。闽南及台湾地区的妇女,中秋节有“听香”之俗,听香人燃香礼拜后,或静立或出游,注意窃听别人语言,以占卜吉凶。
65、中秋到了,我给你送来节日的祝福。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心底,用真诚凝集而成。祝愿您节日快乐喜丰收,收完金钱收健康,收完快乐收友谊,好事连连收不完。
66、古人还发现“冬至日”这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到达南回归线时,就开始往北回来了。从一个冬至日到下一个冬至日就是一年,所以,古人把“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开始,来决定人们的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经过多个朝代的变迁和几辈人的共同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把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增加到历法里,这样人们就可以按时令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
67、 中秋节的两种节物,现在仍然“活跃”于中秋佳节。月饼的花样出新,恐怕有过于前代,只是炫饰的成分多了一些。兔儿爷虽然并不那么普及,但作为一种佳节象征,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新时代的生活。
6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69、十五的圆月像一只雪球,镶嵌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上,显得格外皎洁。
70、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71、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72、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73、、开学季书单|“鼓楼新悦”13种人文社科好书推荐
74、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离秋分就越来越近了,当太阳从北回归线回归,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北半球因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照射角度越来越大,逐渐转凉。此时,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正适合赏月。
75、果子节,这也是旧时中秋节的别称。仲秋时节,适逢各种瓜果成熟上市,金黄红翠,流香溢彩;而且中秋节又有以瓜果馈赠、供月的习俗,所以老北京人称此日为“果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