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歇后语是什么(文案精选29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5-27 00:34:51 浏览59

草船借箭歇后语是什么

1、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2、到家了,我还没有缓过来劲儿,一直在那高兴的手舞足蹈呢!

3、(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草船借箭歇后语是什么)。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5、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草船借箭的歇后语篇3草船借箭的故事(草船借箭歇后语是什么)。

6、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8、(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9、  17, 在处理公司事务时一定要记得顾全大局,不要因小失大.

10、(1)忠厚守信;(2)欺骗周瑜;(3)不诚实

1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12、(1)忠厚守信;(2)欺骗周瑜;(3)不诚实

13、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14、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5、(1)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

16、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17、这些故事让爸爸和妈妈听的津津有味,爸爸妈妈说:“你这一上午真的是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呀”。

18、(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                                                                                                                        

19、“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20、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21、解答这个歇后语需要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件事情背后的典故,虽然是借箭实际上并不是,而是使用敌人曹操的疑心,用稻草人当作假人,智取了敌方曹操的十万支弓箭。

22、(4)……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

23、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24、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着重写了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25、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6、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7、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28、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