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做人36字诀
1、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2、有时人心就如同这面镜子,在利害得失中摇摆,困顿于浮华的宠辱,滋生千般妄想,在幻境中裹足不前,忘记了本来的使命。
3、实: 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4、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5、做人,不要自恃清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保持低调的人,才能赢得人心。
6、“人不得全,瓜不得圆”,是讲世上并无完美之事,人要知足,方能天宽地广。
7、滑:不愿做的事更要做。迷人之谜,其觉也易,明人之谜,其觉也难。由滑而奸,取祸之道。
8、待祢衡上场,曹操暗示司礼官,要求他换上击鼓人专用服饰。
9、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10、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11、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12、有句话说,剪不断的是手足情,割不裂的是血脉线。家庭和睦,在于兄弟姐妹能团结一致,也在于夫妻的同心同德。
13、(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11)。”每次温习旧的知识时,都能有新的体会和新的发现,说明自己已经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能够灵活分析和应用了。而刻意地从别人或圣人的书中去寻求深刻含义,就是书呆子,会使自己永远没有正确主张,做事的时候往往会屈从于他人。每天都能记录心得体会,以免将灵感忘记,这样既可以检验自己是否有所长进,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14、忍: 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15、恕:多想坏人,不如多想好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己之心爱人。
16、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曾文正公全集杂著》)一面明镜,人来时照人,物来时照物;人未来灵明虚空,物已去不留痕迹。
17、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
18、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9、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资深研究员吴樵子历时数载,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
20、0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21、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22、慎: 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23、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24、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25、(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26、(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27、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28、战国时期,子思向卫侯推荐苟变,卫侯明知苟变是难得的将才,却因他吃了百姓两个小鸡蛋,便不任用他。
29、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30、他认为: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专而精。
31、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32、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33、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34、(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35、常言有道富不过三代,并不是指富贵之家传承三代就会家道中落,而是指只靠财富来传承,生活又贪图享受的家庭,富不过三代。
36、苏轼说:“唯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37、(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38、曾国藩讲:“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39、张伯行在《困学录集萃》说:“心无私欲,自然会刚;人无邪念,自然会正。”
40、0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
41、缓: 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42、一代大儒曾国藩,天生并不聪明,却能以勤奋成就大学问,终成“人生赢家”。
43、和: 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44、(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