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由来(文案精选2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5-25 07:49:20 浏览59

歇后语的由来

1、臭弹方言,坏子弹或炮弹。指有苦衷,而说不出话来。(歇后语的由来)。

2、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用棉花球蘸了墨,一会儿就勾出了双笔的“千秋长存”四个字,再用墨填心。

4、人们看了都说:这是曹雪芹用双勾法写的大字,别人谁也不行!

5、古代的门旁边都有个插栓的,锁门用的,现在倒过来了,是外面人的来开的,这是一件会被人笑的事,笑这个做门的师傅技术太差。形容男方入住女方家里,说这个男的不行被人笑意思。“倒插门”的学名叫“入赘”,旧指结婚时男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为女方家的“儿子”,继承女方门第,生的孩子随女方姓氏。倒插门的男子被称为“上门女婿”。过去,倒插门是一个普通而又略带贬意的名词。现在上门女婿很多,也很常见,如今并不是要随女方姓氏,所生子女也照常姓男方姓,只不过是在女方家定居。

6、冀州的滏阳河—-曲里拐弯。滏阳河初名滏水,为《禹贡》所称九河之一。滏水得名原因有二:其一是滏水源出自釜山;其二源于《淮南子》:“釜山在邯郸西南,滏水所出,其源沸涌如釜中汤,故称滏”。滏阳河为天然河道,发源于今邯郸市峰峰矿区,自宁晋县艾辛庄闸流经新河县境后流入冀州境内,流经冀州的码头李、零臧口、范家庄、衡尚营、东兴出境入桃城区,后与滹沱河汇流后,北达天津汇大清河东流入渤海。滏阳河冀州段长70公里,其中冀州市、新河共界80公里,河底宽16米,全深50---50米,纵坡万分之河底高程70---70米。域内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滏阳河在冀州域内,大小弯曲很多,三里一拐,五里一弯。所以,有了“冀州的滏阳河—-曲里拐弯”的歇后语。

7、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8、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9、喻事类,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

10、▶天气|弱冷空气明天来袭!新兴人的长衣长裤准备好了吗?

11、《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 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

12、《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 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 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 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 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3、  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14、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15、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6、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17、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8、可他能“各别”出道理来,不是见谁都故意蹩着劲儿。

19、▶国庆长假快到了!这种车震式的出游你绝对未曾试过!

20、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