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1、(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2、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4、(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5、(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6、(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7、(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8、(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9、(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10、(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11、(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2、释义: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 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13、(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14、(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5、(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6、(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17、(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8、(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19、(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20、(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1、(解释):任:负担;道:路途。已:停止。担子很重,路很远,责任重大,经历长期的奋斗,死了以后才肯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22、(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23、(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4、(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5、(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26、(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7、(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9、(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30、(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1、(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32、(出自):《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33、(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34、(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5、(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36、(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37、(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38、(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9、今天,大家就来跟乐读君一起看看吧!建议家长们为孩子收藏哦~
40、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相关成语如:
41、(1)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
42、(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43、(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4、(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45、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6、(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47、(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48、言而有信 众星拱月 温故知新 既往不咎 不耻下问
49、(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50、(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