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及解释
1、“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2、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庄子·人世间》
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庄子名言及解释)。
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6、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名言
8、北宋散文家苏洵在《心术》中说: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意思是:手拿木棒,遇见老虎也敢呐喊出击;但是徒手而遇见蜥蜴,却被吓得脸色大变而不断后退,这是人之常情。
9、鲁迅就曾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你又不是我,你又怎能代表我表达我真实的感受呢?
10、人生苦短,无需太过计较,生活是自己的,别人只是路过的风景,所以大胆地追随内心的感觉,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待到老去,回首一生,无怨也无悔,不枉世间走一遭!
11、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2、解析: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13、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14、(释义)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15、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16、——《庄子•大宗师》(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17、(释义)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 。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18、白话释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19、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20、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21、解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2、形容孩子举止优雅、从容淡定,善解人意的一面。《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24、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25、《庄子》是一本“智慧之书”,犹如一道光,洞穿人生的虚无和烦恼的无谓。如何放下烦恼,寻找本真,寻找快乐的坦途,需要读一读这本书。
26、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27、译文: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3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解)真朋友不言利。
3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释义)正人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务功利色彩,淡的像水一样,于是就成为真正的朋友,取得对方的信任。
3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33、“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34、而当有不一样的声音出来的时候,就好像自己的自尊心被践踏一样。
3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36、(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37、如何才能逍遥于水呢?庄子告诉我们,要相忘于水,相忘于江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