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精选解析
1、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齐物论》
2、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3、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庄子名言精选解析)。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齐物论》
6、(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7、译文: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
8、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9、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10、(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11、“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12、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含义:读书要精神专全神贯注。
13、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14、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5、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16、(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1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庄子名言大全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9、(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0、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1、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22、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23、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24、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实之蕲生乎!----《逍遥游》
2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26、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7、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翻译):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30、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31、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32、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3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34、(翻译):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35、白话释义: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3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3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38、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39、来自于《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意指真正的“道”总是自然运行而勿须多“言”的。
40、译文: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41、“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2、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43、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44、解析: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4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46、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47、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48、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49、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5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51、(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52、译文: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53、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54、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55、译文: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56、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5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58、(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9、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60、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6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庄子名言,庄子语录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