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关于诚实的故事
1、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3、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历史上有没有关于诚实的故事)。
4、最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每次回家,妹妹非但不许我们干活,反而象客人一样,好吃好喝招待。
5、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6、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7、强盗们见他真的回来了,非常吃惊!大家都说:「从前听老人们说孝子、义士如何如何,今日真是眼见为实了。你回去吧,你是孝子,又是守信之人,我们怎么忍心吃你呢?」于是,刘平靠诚信受到强盗们的尊敬,得以保全性命。
8、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注:宋濂,明初文学家)
9、晋公子重耳因蒙难而流亡他乡,当时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最困难的时候介子推只能从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国后,楚国热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时,楚国国君问他说:“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历史上有没有关于诚实的故事)。
10、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11、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12、两友重信义 胜过亲兄弟汉朝时代,有两个很重信义的朋友,一个叫张劭,一个叫范式。他们两个人同在太学里(中国古代的大学)读书的时候,张劭要回家,范式便对张劭说:「两年后的某一天,我一定到你家去看望你,并拜见你的母亲。」后来,到了这个日期,张劭便将范式要到家来的事告诉母亲,他们杀了鸡,备了饭菜,等待范式到来。张劭的母亲半信半疑说:「儿呀,范式离我们家相隔千里远,而且是两年前的约期,你怎么这么肯定范式会来呢?」张劭说:「范式是个有信义的人,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这一天,范式果真到来了。后来,张劭临死前对妻子说:「范式是个可以托付的人。」果然,张劭死后,范式替他丧葬,并一直保护张家人回到老家临湘。
13、胡锦涛主席讲的“八荣八耻”中就说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人人都应以诚实守信为荣。八荣八耻。
14、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15、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也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16、商鞅帖出的告示成功的吸引了城中百姓的注意,然而大家都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并没有人上前搬木头。因为,大家都不太相信商鞅会真的给出十两黄金的天价报酬!!
17、他那贪婪和不诚实的样子遭到了河神的痛恨,河神没说话,拿着金斧头沉入了河底,再也没有出来。贪婪的樵夫不但没有得到那把金斧头,就连他自己的铁斧头也拿不回来了。
18、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
19、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
20、妹妹却认为母亲住在农村,由她独自护理更为妥帖。她说你们离家都远,又有工作,分不开身。
21、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
22、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今天让我们来了解那些关于诚信的历史小故事。
23、季札说:“在离开徐国之前,我已经在心里许下诺言,要将这把剑送给徐君。从那时起,这把剑已经不属于我了。这段时间以来,我只不过是借用,现在是来把剑还给徐。”
24、这位“真阿长”就是章福庆的妻子,她叫阮太君。
25、相比呆板、性格有些懦弱的鲁迅,章闰水则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是鲁迅儿时的偶像。
26、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没有聪明才智,但不可以没有诚信的品格;一个人可以没有卓越的成就,但不可以有损害诚信的行为。诚信是人格的基础和精髓,是立身之本,是事业之根。“人无信,则无立。”所以一诺千金不管是在人们生活中还是事业上都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做人就应该一诺千金,要不然不仅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在事业上的也不会有多大成功。
27、但满清那个时代,再勤劳的农民也是刀板上的肉,温饱都很困难。章家只有六亩薄沙地,收获的粮食缴完租税后所剩不多。尽管章闰水起早摸黑地干,还是养不活一家人。遇到大旱,地里颗粒无收,逼债的、收捐的又找上门来,没办法,他只好把地卖了,成了一贫如洗的穷苦农民,只能靠租种土地和出外打工为生。
28、商鞅关于秦国变法的法令在拟好之后却并不急于公布,因为他担心秦国民众会不相信自己。
29、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施行。
30、季札,春秋时期吴国人,是吴国国君的小儿子。他博学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许下的诺言,也要竭尽全力去做。
31、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32、如果真正是好朋友,鲁迅为什么不多少接济一点。
33、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十分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我,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我,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34、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
35、以至于新年过后做完忙月,父亲要带着章闰水回乡下时,鲁迅每次都急得大哭,章闰水也躲在厨房里不肯出门。
36、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37、第二天,放羊小孩故伎重演,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放羊小孩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第三天,放羊小孩又欺骗了人们,人们对放羊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38、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39、章闰水则成为普通农民,在清末民初 国破家亡、兵匪横行的时代,也就一塌糊涂了。
40、同时,商鞅命人贴出告示,向城中的百姓宣称:只要谁能将南门外的这根木头搬到集市的北门,他就给其10两黄金。
41、北宋词人晏殊,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42、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43、商鞅变法时,为了建立信誉,使出了立木为信的策略。
44、项伯连夜赶回楚营后,找到侄儿项羽,替刘邦分辨,请求不要攻打刘邦,还说刘邦答应天一亮,就亲自到鸿门来跟项羽赔罪称臣,项羽答应了项伯的请求,还用当时的方式,说了一句“诺!”,后来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项羽信守承诺,没有偷袭刘邦,结果是放虎归山,最后项羽死在了汉军手里。
45、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也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46、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赖父母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马上杀猪煮了肉吃。
47、刘平向强盗们叩着头说:「我今日出来,是为母亲找些野菜吃的,希望你们先让我回去,把野菜给母亲吃了,回来任由你们处置。
48、他一直居无定所。一次,他终于又租到了一套房子。在与房东签订租房契约的时候,他看见房东事先写好的契约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房客因为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须赔偿15000卢布。
49、河神果然从河里冒了出来,来到他面前。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后,河神沉到河底捞起一把金斧头来,问道:“这把金斧头是你的吗?”贪心的樵夫高兴地叫道:“是的,是的,这正是我丢失的斧头!”
50、最后,周幽王竟然听信了佞臣虢石父荒唐的意见:无故点起了镐京附近二十多座烽火台!!
51、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不是通过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就能检验得出的,它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我们应该以诚为本,以科学知识造船,用诚实守信扬帆,乘风破浪,前方的天地就会广阔无边,未来的人生就会烟花烂漫!
52、经济上补偿,也总会婉拒。她说,母亲有病,你们手头宽裕就买点医药和营养品吧,至于我们辛苦受累,那是为了孝顺母亲,付出值得,不图回报!
53、其实,当年章闰水家的生活就很艰难,不然怎么可能又种地又做长工呢?章闰水其实从小就跟着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看瓜地,网鱼,晒稻谷,并向父亲学会了竹编手艺,变得心灵手巧。
54、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张良十分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55、 出自《伊索寓言》: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56、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诚信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诚信,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57、一次,季札遵照国君的旨意出使各诸侯国。他中途经过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两人意气相投,谈古论今,十分投机。
58、后来孩子长大点,与姥姥的感情更加深厚,每天睡前都会抽点时间,把姥姥扶在自已身上,一坐就是个八小时。
59、宋濂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60、北宋词人晏殊,在他十四岁时,有人以神童之名将他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61、即便如此,鲁迅毕竟有周家这个底子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生活比章闰水那是好上百倍了。
62、 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63、几天后,季札要离开徐国继续赶路,徐国国君设宴为季札送行。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而且还是优雅动听的音乐,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酒喝到兴处,季札起身,抽出佩剑,一边唱歌一边舞剑,以助酒兴,表示对徐国国君盛情款待的感谢。
64、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贫困,但他却生情乐观,碰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快乐的心情。
65、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66、晏殊做宰相时,女婿富弼做枢密副使,他便请求辞去所兼枢密使职务,宋仁宗没有允许,他受到仁宗的信赖和恩遇达到如此地步。
67、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
68、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贪官污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
69、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70、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此刻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71、启示:国家要富强,国君就要率先垂范,信守承诺,践行约定。
72、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73、李世民不但没发怒,反而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理解了这句逆耳的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