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令色(文案精选4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5-21 08:53:41 浏览59

巧言令色

1、解缙还只是说,你嘴巴会讲肚子里没货是华而不实。孔子这话就重了,你说得太好听了多半是没安好心啊。

2、换句话说,领导一个大国家,或者领导一个单位,乃至领导地方的政治,要“敬事而信”,这是很难的。“敬事”,对一件事认真做为“敬事”,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现在就有许多地方许多人不敬其事的。至于“而信”是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争取下面的“信”,如何得到“信”,就要敬其事,说了的话一定要兑现。如好的将领,身先士卒就是敬事,那么谁也会受感动而信赖他。所以要“敬事而信”。

3、结合现在的社会实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中国的语言文字,很喜欢使用难辨褒贬的一些词。举个例子:“巧言令色”这个词,从古代到现在它都是一个贬义的词,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呢,很喜欢用这种分不清楚贬义和褒义的词。这个词到现在极有可能变成“忽悠”。“忽悠”这个词最先开始我印象中是来自于一个小品,这小品实际上也上不了台面,但是它的传播性非常广。这样的词,有一个这样的特点:说“你这个人真会忽悠”,有的时候,听起来好像是在夸人——你口才很好,你表达能力很强,你很会忽悠;但大部分时候又像是一个贬义的词,你这个人巧言令色,都是在对别人进行诱骗、诱拐。

4、写了很久才写了一句的感受,以上是我对老师讲的“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一点体会。

5、小人没有这种道义的牵引、引领,就像我们说的没有光明的引领,他在黑暗当中,所做的事情是盲目的。那么在这种盲目的情况下,我们又回到了义利之辨。

6、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7、另外,老师又讲到,巧言令色是鲜矣仁,不是没有仁,哈哈,还留了一点余地。“鲜”在哪里呢,我自己的乱想,如果一个人,为了让父母开心,为了令妻儿开心,为了一个善良的心愿,那巧言令色一下,其实也是蛮可爱的。

8、而对于君子来讲,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个人做的这件事情,有可能对我来说不仅是没有好处,甚至还有些坏处,但是他所做的这件事情是符合道义的,我就觉得这个人很不错。这个“好”字是这样安在他的头上的,而不是说他跟我一伙的就好,他跟我不是一伙的就不好。

9、一直播平仁学社直播间ID:189365897

10、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在这四门学科之中言语列在第二位。而且孔子的弟子宰我子贡,都是言语这一科之中,首要的一位弟子。也就是宰我子贡在孔门之中,对于言语这一科学习得最好。言语学习得最好就是会说话,会说话在这里就是巧言。跟巧言这两个字,一般人就很难以分别清楚。

11、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喜欢被别人赞美、夸奖和奉承,但如果带有欺骗性的不良动机,就会招人痛恨。孔子对这种行为就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提出了“巧言令色,鲜矣仁”的观点,这和他痛恨“乡愿”一样,谓之“乡愿,德之贼也。”

12、(示例):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他真是一个巧言令色的小人。”

13、令色:用命令的语气和神色态度指使他人,主要适用于对待自己的下级;

14、为此,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我们一定要做到真情流露,说真话,做真事,有情绪也不要过度的刻意去压抑。

15、这样的人,巧言就说话说得很好听,人家一听起来觉得很高兴。令色就是见着人,就表现一种,让人感觉很欢喜的那种容貌。

16、从心理学上来讲,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没人愿意听假话。事实证明,现实生活中,人们更愿意与那些做人做事光明磊落、真性情的人交往。而对于那些苛求完美,从不显露自己的脾气和秉性的人,人们则敬而远之。

17、我们讲正直,如果又正又直就不会斜,也不会曲,不会是弯曲的。现在的这个社会实际当中,你要如果去做一个正直的人,会有一堆人来跟你讲,你这样做不对,甚至包括你的亲人。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想这个义利之辨。我们为什么做人,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是为了利还是为了义。

18、令色,令色这个令字普通也讲到,当善字讲,对人用很和善的颜色,那就是很好的意思。但是在这里讲巧言令色,令色就不是好的意思。如何辨别,宰我子贡他们的言语,跟这里巧言怎么分别。一般讲的和颜悦色,以善意表现出来的容貌对待人,与这里的令色怎么辨别,这一般人感觉不容易。

19、    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对上对下往往有不同的嘴脸,这种人我们要保持距离。

20、平仁学社是格物正心(李国栋)老师创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旗下的屯蒙学舍创立于2012年,致力于平民教育、平民医疗、平民文化服务,旨在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善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和谐程度的同时改良整体的文化生活氛围。

21、“巧言令色”为什么“鲜矣仁”?“巧言令色”为什么就很少有仁心?仁心是博爱的、广大的,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而“巧言令色”呢,有非常多的矫揉造作在其中,如果我们是处以公心的,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大家好、众人好,那我们就不必去讨好某一个人。

22、接着老师继续讲到这种讨好的来源,和家庭的关系,和父母的关系,父母亲的权威严肃,子女为了生存,自然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讨好、看人脸色的心理。一方面,我们的人性有讨好、谄曲谄媚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文化中自古有对付和应对这一面的方法方式教育,那就是气节。最后老师又补充到,巧言令色鲜矣仁。不是没有仁,只是很少仁。

23、巧言:用乖巧动听的语言来打动他人,主要适合对待上级领导的态度;

24、上一章我们讲了,君子务本,这个本就是行孝悌之义。这个孝悌之义,就是人的本然的真性情,真爱真情,核心就在一个诚字。我们要有大心志立住这个本。

25、这句话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呢?别的都好理解,最难的地方就在于这个“仁”,因为我们很难理解这个“仁”,虽然在论语当中多次提到“仁”,我们也可以讲“仁”是仁爱、仁慈的含义,但在这个地方“巧言令色”为什么“鲜矣仁”?还是用我们刚才讲过的“君子九思”里面的最后一条:疑思问,有问题就要问出来。学问学问,一定要有问才能有学,如果你学的东西,别人给你讲完,你说“好,我就学会了”,却没有问题出现的话,这个学问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26、他本可以选择用巧舌如簧和充满想象的方式去陈述美国的问题,例如,对扭曲的税制进行改革试点。

27、不辞费,辞是言辞,费呢?一般人讲说的是废话。不辞费,不要说那些废话。君子说话出来,为什么要说话呢?办正事情,跟人家说话说正经的话,不要说那些无用的话,无用的话就是费辞。

28、再看当时的地位等级——天子·诸侯·陪臣·士大夫·士子·庶民,大概就是这几个等级。就分为纵向的有等级关系,很横向的平级关系。谁会巧言令色呢?显然是下一级对上级的所为,那么会不会存在同级,以及上级对下级的巧言令色吗?那也会有的。比如,君子对士子说好听到话,和颜悦色的,就是想让士子为自己卖命,为自己做事,当士子不能做事的时候,就忘了他了,这种事情很常见。

29、欢迎加入我们共同学习公益课程:钉钉群号31911058

30、  那时候并不知道“少说多做”是有来历的,原本于圣人之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只是当我后来能读上《论语》时,这“少说多做”已经不能消解我对巧舌如簧者的“羡慕嫉妒恨”了,因为我在圣人语录中找到了比“嘴尖皮厚腹中空”要先进得多威力大得多的升级版武器:巧言令色鲜矣仁!

31、有的时候,你就记住这样一句话——依法不依人,用事实来说话。比方有个人说“我有这种经验,告诉你,人在这种时候就该如何如何”,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反过头看一下他的人生,甚至可以去问他一句话——你过得开心吗?你对你的人生满意吗?如果一个人告诉你“我这样过下来,我的人生就很成功,你看,我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和不同的人来讲,他们都是很认可的,认为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那你可以照着他去做,但是极有可能你问完这句话之后,这个人当时就语塞了,答不上来。即便他是一个五六十岁甚至六七十岁的人,当然一般到了六七十岁,到了年纪特别大的时候就不会再这样教你了。就是在四五十岁,或者是年轻又不是特别年轻,有一定经验,然后觉得自己好像有一些社会经验的时候,特别会告诉你“碰到了领导,你要巴结”。我说的是比较直接的,他可能会告诉你说“你说话要如何,你做事要如何”,然后告诉你一些,其实就是在教你“巧言令色”,怎么样去讨好别人。但其实我们人最需要去讨好的是谁啊?是我们自己嘛。是不是?因为你讨好了别人实际上是对自己很大的一种委屈,你到了一定的岁月,然后回过头来,如果你真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话,你会为这些事情感到非常的难过,没有必要。就是当这些人如果给你传授这样的经验的时候,你看一下他是否已经获得了圆满的人生,如果没有的话,你心里应该明白:那你还是省省吧,你自己如果这件事情还没做好的话,那就不要来教我。有的时候,比如我们以前见到的父母去干涉子女的婚姻,告诉子女“你这个结婚啊,应该怎样怎样,你应该选择谁”,其实子女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看下他的婚姻是否幸福,就是真正的心底里的判断,有的时候你去一看心里就明白了,其实他并不了解婚姻的奥秘,也不了解生活的奥秘,更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但是他在这个时候来强迫你去这样做、那样做,这种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跟他讲,其实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32、但相反的,没有具体事实的夸赞虽然也会让人一时爽快,但那并不会让人踏实,倒会令人膨胀,而且并不会增加对自我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误解,而且因为不了解自己真正好在什么地方,会需要更多的夸赞来维持这份不安的虚荣,那个永远也“不够”的感觉,慢慢就变成了对外抓取的求关注求认同的力量。中国文化有个词叫捧杀,因为这个词,很多父母吝于给予孩子赞美,其实,那也同样是误会了,基于事实的真实的赞美是不会的,只会令人越来越优秀,那个用巧言令色,用夸大事实,或没有事实的赞美,才会令人膨胀,才是捧杀。

33、所以我们就要再思考,孔子所言,是在说谁呢?

34、(释义):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35、人们应该学会如何从激烈的网络漩涡中剔除煽动性的巧言令色及宣传伎俩、并成为一个消息灵通且有独立见解的公民。

36、巧言——巧,反之不巧,就是“拙”,“直”(不加修饰的言论)巧言相对应的就是“拙言”、“直言”、“诚言”。用拙言,不大好,这是和人的天性有关。直言和诚言都比较适合。诚言,可以是美言,可以是直言,可以是拙言,也可以是诗言,甚至可以是妙言。

37、从懂事起,我就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深感自卑。我的嘴唇长得比较厚,比弟弟妹妹都厚,好像比左领右舍的儿时同伴都厚。在我们乡下有个说法,嘴巴皮厚的人笨嘴拙舌。七九年高中毕业考取湖南师院,母亲说,这可怎么得了,笨嘴拙舌当老师怎么行呢。母亲一直说我嘴笨,都说了半个多世纪了,早些天都还说我嘴笨。

38、    解释:怎么会畏惧善于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共工呢?

39、这个时候,就好像看到了黑暗的夜空,但是要知道黑暗的夜空上总是点缀着星光,而且有星星在闪烁的时候,就有光明在。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明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当中,太阳是一定会出来的,只要太阳一出来,所有的黑暗都会消失掉,光明在的地方,黑暗马上就会逃走。

40、令色呢,是一种不言之言,是身体语言。相对应的就是正色。

41、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42、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43、老师对于这句话的讲解,也是层层剖析,层层递进,先讲了领导人要特别小心巧言令色,要警惕,可见这种现象之普遍。然后解释这种现象普遍的原因,因为这是人性的问题,一方面,领导人被人拍马屁是很舒服很享受的,另一方面,因为人的自卑感,有讨好求认同的心理,所以也喜欢巧言令色。(两方都有需求,一拍即合)。

44、一个巧言令色的人,对上对下往往有不同的嘴脸。

45、老练的探员每次见到一些精明谨慎的商人,苦心经营多年,建立了自己的业务,十分殷实可靠,竟然会给巧舌如簧的老千用甘言美语骗去钱财,都感到非常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