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写性的诗
1、“余老师您好,您说到您在写诗的时候总把自己搞得像花痴一样,请问您怎么看待卑微的、单向付出的爱情?”(没错问这个问题的人就是我)
2、前两年有一首诗曾经火遍中国,名字叫《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蝉主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3、春天的时候,我举出花朵,火焰,悬崖上的树冠
4、 余秀华诗歌创作的起点较高,她的诗作既有古典诗歌的意趣,又有现代诗歌的抒情性,创作主体的真实意图通过富有意趣而灵动的语言传达出来; 她的诗作没有凌厉的性别对抗姿态,也没有回避女性生存之痛,而是以鲜活的身体经验和生命经验客观地表现底层女性的生存之痛,以强烈的主体精神去展示人的价值和尊严。她的诗是坦率的,就像发现了余秀华的《诗刊》编辑刘年所说的:“她的内心,没有高墙、铜锁和狗,甚至连一道篱笆都没有,你可以轻易地就走进去,”“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7)她的诗又是孤傲的,没有低眉、没有妥协:“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我养的狗,叫小巫》) 余秀华的略带忧伤情绪的诗歌,带领着读者返回到日常生活,返回到个人记忆,生动地表现了复杂的人生况味。
5、余秀华的强大是用半辈子的折磨换来的,就像她曾对环球人物记者所说的:
6、余秀华因为自身残疾的缘故,而被迫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其实这也没什么。关键是他不懂她,以及她的诗歌,两人在精神层面是无法交流的。而且两人的嫁娶关系,并非建立在情感基础上,是包办婚姻。
7、她把一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都用朴素的语言铺陈成诗,似是信手拈来,却充满诗歌的张力。如用“白丝巾”引出身世之感,结尾的两个“浩浩荡荡”,把简单的诗意扩展到深沉广阔的空间。
8、其实在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要受伤。”她还是比较认同为爱付出,因为心甘情愿,“但要看这个男生值不值得,如果他无情地把你踢开,那说明他不配,因为他不懂人性,不懂人性的人是很可怕的。”后来的提问者又提到卑微这个词,余老师补充说坦荡的卑微比扭曲的卑微好得多,“我只是把我很笨拙地把我真实的一面拿出来。再者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什么是卑微?说我卑微者,就见得比我高贵吗?
9、她胆小,缺少安全感,去海边遇到海浪也会退缩。
10、无论是关于她诗中那些凶猛、野蛮且浪漫的直白情欲表达,还是诗人的女性、残疾身份,都将使得许多争议中存在着强烈的阴影。而当余秀华因为在微博上同样任性妄为地以各种激烈的语言回击那些挑衅的网友而获封“键盘侠克星”与“战斗系女诗人”的称号时,围绕在她以及其作品上的争议也再次引人注目。
11、但是风一定会吹过黄昏,我们同葬于泥土,距离恒定。《月光落在左手上》
12、他们觉得丈夫不嫌弃她残疾娶了她,结果她现在红了要闹离婚,真不要脸。
13、那些麻雀,它们的闲言碎语掉了很多在地面上,毫不在意。仿佛人间本该承载它们不担心那片云会掉下来它们是多深多深的水潭。《摇摇晃晃的人间》
14、网上关于余秀华的争议颇多,我想大概是很多人都只看了她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对性的渴求展露无遗,勇猛地说出大多数人的本能渴求,同时也被诟病低俗。几孔子就说过“食色,性也。”几千年前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谈论性,几近于食,并没有什么不自然的。但到了现在,人们似乎认为赤裸裸地谈论性爱是羞耻的,是避讳的,诚然,小清新、校园民谣式的纯爱也是一种美,但出于生命本真需求的赤诚表达就很丑陋吗?正如余秀华本人说,她只是笨拙地表达出她的本真,女人没有爱情不完满,人生没有性爱也不圆融。余秀华认为这只是一首一般般的诗,只不过语言相对露骨了些,但人们对它的兴趣非常大,是因为在这谈“性”色变的世道,人们又猎求这相关的字眼,真矛盾啊!为何不能像余秀华一样坦荡荡呢?
15、这首诗的结尾,就是当动词用,可谓不落窠臼。
16、但丈夫不想离婚,村里人也指责余秀华有钱了就想甩掉老公。
17、当然,她的诗歌也并非囿于人间情事,还有许多清新可喜的田园式的质朴诗歌。如《下午,摔了一跤》。
18、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诗,鲜明地抒发了女性自我爱欲的痛苦,却不局限于对女性自我欲望的书写,诗人将对自然、环境、人性的关切熔铸于自身的生存体验和生命经验之中,凭借“睡你”实现了对生存困境的言说、对人性的关怀,使得女性诗歌创作视域得以扩展。笔者认为这首诗在表达上也存在着不恰当的地方。比如,“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一句,作者将政治犯、流民与麋鹿、丹顶鹤并置在一起,使前者明显地被赋予了弱势的或被损害的之意,作者给予情感上的同情和认可,以期用这种极端的话语方式增强诗歌的批判力度,或显示自我的率直和天真,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诸如“政治犯”这个语义明确的词,不仅根本不能指代社会底层群体,还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和读者道德立场的挑战,影响了诗作对普通人的热诚和关怀。
19、她的诗歌写出了中国亿万女性的心声:去睡你!简单直接但并不粗暴,而是像一个少女对爱情纯真的追求。
20、露骨的诗歌让她饱受争议,大家骂她是荡妇,因为她满嘴都是生殖器。
21、 余秀华的诗歌以冷静朴素而灵动的语言展示了底层女性的生命经验和生存之痛,以强烈的主体精神表达出对现实的关怀和对人的同情。本文试图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我爱你》《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诗作进行解读,从而概括其诗歌的艺术创造特点。
22、因为余秀华是个敢爱敢恨的人,和丈夫离婚后她谈到自己的感受,她觉得很无奈。
23、余秀华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题目是热辣得烫心的,直白大胆,充满了青春的冲动、勇气,打破了传统女性对爱情向往却含而不露的矜持。
24、《且在人间》是余秀华的自传体小说,中篇小说,大约4万多字,曾在《收获》杂志发表。
25、我是我自己的灾难,你是灾难的四分之三。--《再见,2014》
26、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27、因为春天的美好,不是身为“稗子”的她所能拥有的,她很清楚。
28、因为哪怕上天对她并不宽厚,她也从未失去过爱与被爱的勇气。
29、能够思念的人越来越少,我渐渐原谅了人世的凉薄。如果回到过去,我确定会把爱过的人再爱一遍,把疼痛过的再疼一遍。
30、春天的时候,我举出花朵,火焰,悬崖上的树冠
31、年轻时的她在思想上就是无比独立的。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四肢,但是却在努力主宰着自己的人生。
32、前半生的压抑,让她“逃出牢笼”之后愈发“放荡”,因为她明白“放荡”的背后是一股让人重生的力量。
33、出名前的余秀华,是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贫困,身患残疾,是轻度脑瘫患者。她走路时颠簸摇晃,四肢不协调,说话时面部肌肉扭曲,口齿不清。读到高二时辍学返家。19岁那年,父母为她招了个比她大13岁的上门女婿,可她并不满意这桩包办婚姻,一生都在为此抗争。终于在她成名后,结婚快20年的日子,她给了前夫15万作为离婚条件,才结束了这场名存实亡的婚姻。
34、好在上学后的余秀华终于找到了一丝慰藉。因为她很聪明,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很不错。这是她憋屈人生里的一点星光。
35、茶叶轮换着喝: 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36、编 委:乌日龙梅 柠檬树羊得草 蓝色梦中雨 美妮 老曾
37、“来,封我为荡妇吧,不然对不起这春风浩荡里的遇见”,诗人敏锐地感知到自己如此粗野且张狂的情欲展现所可能遭遇的典型“荡妇论”的污名,因此先下手为强,先占用这一传统对于那些展示着自身性魅力或是欲望的女性的污名(在《水浒传》中,女性不是荡妇就是男人婆)。然后,诗人对其进行改造和重塑,从而让它获得新的、积极且主动的意义。在宣示自我主体性的同时,破坏传统中关于性别气质与两性情欲的陈词滥调。
38、《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标题,若是换个人写出来就有文学流氓之嫌,但从余秀华的笔下生发出来,却别有一番深意和慨叹。影片中,余秀华当着众人朗读自己这首诗,刚读到第一句“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她已是一副少妇害羞的模样,羞涩地笑着停了下来,用稿纸挡住了大半个脸。
39、生活还在继续经历着,探索着,陪伴她的还有她两千多首的高产诗歌,如奔腾的河流,细致入微地体验着每一处流经的河床。
40、“问这个问题说明你跟我一样是个花痴。(现场笑~)
41、但她没有成功,不是因为没有人愿意给钱,而是她跪不下去,做不来乞丐那一套讨生活的方法。
42、这段无爱的婚姻让余秀华长达20年备受煎熬,她通过诗歌抒发情感,随着她的走红与经济独立,她决定与丈夫离婚获得重生,但这让她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43、余秀华摇摇晃晃地去往了荆门市,观察天桥上的乞讨者如何行乞,自己也跟着拿了一个破碗。
44、你让我跟这些叛徒和流氓讲素质?咱祖国培养的素质就这么低下吗?流氓是用打的!
45、 要说这四句,一般人做不到,要做到有气量,有气度,不惊不惧,从容淡定。不容易呀!
46、哀于何处哀,愁是遍地愁。而女人,总是要一些哀愁才能压住在风里摇晃的运气。《等风来》
47、第三节是从“我在去爱你的路上”为开头。前两句写的是,我爱你但是我怕我去寻找你,会阻碍你会打扰到你。有一种小女子对于自己喜欢的人青涩而又美好的暗之情,而最后一句写的是我想要去找你,我等不及你了。前两句与最后一句的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人一位痴情的女子在等待着自己喜欢的人,能够回过头去看自己一眼,一眼就好。
48、风把她的裙子吹得很高,像一朵年华,随时倾塌。《月光落在左手上》
49、(4)张京媛: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5页。
50、有一年,丈夫在荆门打工,老板欠他800元。春节来临,丈夫拉着余秀华去讨薪,到了厂门口,就让余秀华拦老板的车,因为“你是残疾人,他不敢撞你”。
51、一个女性主动去决定去睡别人,而不是“渴求”、“暗唤”男人来垂怜自己,是站在了与男性平等的角度思考女性在两性中所处的位置。这本质上是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女性价值的体现。
52、余秀华因出生时缺氧造成脑瘫,她行动不便,口齿不清。19岁时母亲擅作主张将她嫁给了比自己年长很多的陌生男人。
53、父母为她的婚姻发愁,这样的女孩子谁愿意要?最终,父母为余秀华做了一次“包办婚姻”,将其嫁给年长21岁的尹世平。
54、刘年,原名刘代福,1974年出生于湘西永顺,《诗刊》编辑。著有诗集《远》,2013年获人民文学诗歌奖、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奖项。2014年获红高粱诗歌奖。2014年发掘并成功推出了女诗人余秀华。喜欢落日、荒原和雪。主张诗人站在弱者一方。著有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
55、但是,仅仅是这样一句话,也为历代诗评人所不齿,都说她不守妇道。清人黄周星批判曰:“鱼老师可谓教猱升木,诱人犯法矣。罪过!罪过!”
56、“我就是因为得不到爱情才会去写诗,能够得到爱情的人都去谈恋爱了,因为爱而不得,所以我有饱满的空间去写诗,而且如果是两个人,那就太烦太腻了。”
57、之所以说她有颗刚健的灵魂,就在于她根本不接受这些低级的规训。
58、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诗的女作者余秀华是位生长在湖北农村,40岁的脑瘫患者。
59、但是雨里依然有寂寞的呼声,钝器般捶打在向晚的云朵
60、却有人对此感到愤怒,要主动跳出来指责:“你这样是对别人的一种打扰,你想表达,别人未必想听。喜欢可以放在心里。”
61、余秀华诗歌中的爱情如狂风暴雨般,性与渴望亦是如此,而那些被凝视和欲望的男性身体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浪漫、深情与敏感。我们曾在兰波的诗中见到过这样死在河边的年轻士兵的身体,在卡瓦菲斯那些欲言又止的诗中看到闪烁在玻璃门后的男孩们的身体。这些男性诗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余秀华的前辈,虽然他们性别不同,但都在强势的性别制度框架中泄露着自身那些在传统看来不道德、不健康的爱之心与性的浓烈欲望。
62、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敢于喊出“我睡你”,就是具有女性意识。
63、影片用了很多镜头语言来记录余秀华的离婚经历。她的前夫尹世平,其实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工,勤俭持家、孝顺长辈,并不像余秀华所厌恶的那种面目可憎之人。他与妻子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也无法理解妻子的一颗诗心,更何况像余秀华这般女诗人的精神境界,哪是一般人能够探知到的呢?所以这些都不是前夫尹世平的错。与中国社会大变迁中的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一样,他外出做建筑工,春节才回一次家,辛劳、贫寒、不会表达、缺少沟通、不会爱、也不被爱……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最底层劳动者,最关注的当然是能使他活下去的钱。所以当离婚还能变成获得财富的来源时,他沟壑纵横的脸上竟泛起了无比陶醉的笑容。余秀华对前夫打趣地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你这个老鬼,给你钱就给我推磨……
64、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重木;编辑:走走;校对:赵琳。题图为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