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原文及译文对照
1、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2、(2)合格的中文系本科生该掌握哪些技能(书目)
3、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有删改)
4、 在原书上,沈之奇的注释分别被置于律文之后或律文之上。
5、B.《谷梁春秋》,与《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6、 王樵(1521~1599)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四库全书》中收录了他的主要著作——研究《尚书》的《尚书日记》。他治学的根基是经学,多次修订《尚书日记》是他毕生的事业之一。同时,他还以同样的热情撰写了注释明律的《读律私笺》,并多次修订。他的律学研究始于30多岁,即任职刑部时。与很多律学者一样,他是出于职务上的需要才开始研习律学的。如他所说,该书“初稿五巨册,盖吾三十年之精力在焉”,研究律学也是他的毕生事业之一。王樵批评某些官僚以嗜好诗文为风雅,不研读律文,也不认真审案的行为。他列举昔日的伟人运用智慧,拯救无辜民众于水火的事例,认为“正是古人为学实用处”。对于他来说,研究律学与研究经学的目的并无二致。
7、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则德盛;德盛之为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8、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蒲松龄)
9、鲁丹说:“因为别人的话而对我好,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治我罪。”
10、凤凰出版社「韩非子校注组」校注、周勋初修订《韩非子校注》
11、 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也。
12、有《自行矛盾》、《郑人买履》、《智子疑邻》、《三人成虎》、《宋人酤酒》等。 《自行矛盾》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寓意: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寓意: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三人成虎》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寓意: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宋人酤酒》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很公平,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酿制的酒也很好喝,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 酒都发酸了,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杨倩说:“你家的狗很凶猛吧?”卖酒的说:“狗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杨倩说:“因为人们害怕它呀!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国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寓意:要善于找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非子
13、诗的前两句通过对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等到项羽败退乌江,后悔已晚,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
14、法作为君主统治民众、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得以发展。在约束人们行为的时候,最受重视的是法对社会的安宁究竟可以给予何种程度的影响。以私法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欧洲法十分关注个人与集团的权利,中国法在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中国固然也存在私人之间的借贷和继承等问题,但这些问题无论对于当事者来说是多么重大,从法的角度来说却被视为轻微之事。当今民法中涵括的诸多行为中,除了一部分被视为禁止对象的行为(如借债不还、强占他人土地之类)属于法的范围,至于何种契约具有何种效力等问题,根本就没有成为依法规定的对象。
15、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注意“夫”、“举”、“刑”、“胜”)
16、 伍跃
17、 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惨于欲得。"
18、讳疾忌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19、韩非着重强调,领导在管理下属时,贵在隐秘自我,只有领导事先将自己的想法、看法、能力、做法等先隐藏起来,才能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到下属的能力与态度。领导的重要性在于权力资源的控制,也就是一切事务的决策权的把控即可,至于事情如何去做?如何做的更好?这些繁重细致的事务就让下属们去干好就行,领导是来享受的,让下属累死,自己悠闲自乐才是领导该做的事情,这就是领导隐秘自我的作用,就是用来后发制服下属的。
20、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有寓言约300-400则。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以及表达自我的思想,到达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韩非子》寓言故事的独立性、现实性、群体性和思想性略作探讨。 “讳疾忌医”、“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寓言大家韩非子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带给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全书10余万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能把道理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十分有益于宣传法治思想。
21、 他所说的“律意”是指包含在律文中的统治者的意图。具体说来就是爱民善导的天子之意。他认为,“圣人制律,所以生民,非所以杀民”(卷首附录《诬轻为重收赎徒》按语)。他这种将律的精神与救民的政治理念结合在一起的观点,显然是源自明代的律学,而且比明代更加明显和突出。例如,《名例律·流犯在道会赦》条规定了徒犯和流犯在前往配所途中遇到恩赦时的措施,其中有“其逃者身死,所随家口愿还者,听”一文。《王肯堂笺释》对该文的解释是:“逃所身死之家口本不在听还之例,以遇赦故,愿还者,听。”沈之奇却认为,“非也”。实际上,律文本身所指是遇到恩赦时的情况。因此,《王肯堂笺释》的解释——流犯“家口”只有在遇到恩赦时方许准其归还——是比较妥当的。相比之下,沈之奇主张,“从行家口皆无罪之人,正犯在则从之,死则听还,不待赦也”。故他认为《王肯堂笺释》的解释并非“律意”所在。他主张,不应以“词”害“意”,认为逐句解释反而会有损律本身的意图。
22、(1)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23、当确有罪行,但律本身缺乏准确定罪条文时,允许进行“比附”即适用类推的方法。援引与所犯之罪相近的条文,再根据具体情况对刑罚稍加轻重。此外,针对比较轻微的犯罪行为有“不应为”的规定,据此可以处罚那些作了“不应作之事”的罪行。对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进行断罪,在现今日本社会的常识来看是非常严重的、难以容忍之事。但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倘以法律本身没有相应规定为由免除对那些做了坏事的人进行处罚,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24、韩非认为实行法治,必须“以法为本”(《饰邪》)。法体现着国家利益,如果忽视法,国家的利益就要遭到损害,所以他说:“法者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安危》)。如果重视法,就能富国强兵,建立“超五帝,侔三王”(《五蠹》)的功业。所以他得出“明法者强,慢法者弱”(《饰邪》)的结论。他又认为要明法,就要树立法令的绝对权威,因为这是判断言行是非和进行赏罚的唯一标准。因此,他反对儒家“仁政”、“德治”的思想,以其“禁奸于未萌”(《心度》),实现统一思想的目的。
25、不修养心志,“五气”就不稳固;“五气”不稳固,思虑就不畅达;思虑不畅达,意志就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反应就不快捷;反应不快捷,就会失掉信心,心气就会虚弱;如果心气虚弱就会失神丧志。如果失神丧志就会精神恍惚,精神恍惚,“志”、“心”、“神”三者就不协调了。
26、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而礼之。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今孝、戾、侈、俭俱在儒、墨,而上兼礼之。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宋荣子之议,设不斗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世主以为宽而礼之。夫是漆雕之廉,将非宋荣之恕也;是宋荣之宽,将非漆雕之暴也。今宽、廉、恕、暴俱在二子,人主兼而礼之。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听行如此,其于治人又必然矣。
27、 王寿正背着书走路,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碰到了徐冯。徐冯说:“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人的行为产生于当时的需要,聪明的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做事方法。书本是记载言论的,言论产生于认识,明达的人是不藏书的。现在你为什么偏要背着书本走路呢?”于是王寿烧了他的书并高兴得手舞足蹈。所以有才智的人不用空言说教,聪明的人不用藏书箱子。不说教、不藏书是世人所指责的,而王寿重复了这样的做法,这是把不学习作为学习了。所以《老子》说:“把不学习作为学习,重新走上众人认为错误的道路。”
28、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29、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
30、由于罪与刑必须严格对应,故在针对某项犯罪行为决定适用某项律的规定时,必须满足该项律所规定的所有条件。但这并不是说,没有满足律所规定的所有条件就不能断罪处罚。这是因为在传统中国基本的犯罪观念中,只要是属于道义上的恶行就属于犯罪。
31、(1)没有禀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弘恭、石显等人诬陷,周堪、更生下到监狱,和萧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职。(得分点:“白”“谮诉”“为……所”,句意对)
32、锁线精装,封面选用进口特种纸,设计典雅,开本适宜。
33、①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
34、本段韩非阐述后发制人的前提是领导保持隐秘性,以及五种下属对领导极其不利的做法。
35、 虞国君主贪图屈产出的良马和垂棘出的壁玉,不听宫之奇的劝谏,因而国家灭亡,虞君身死。所以《老子》说:“过失中没有比贪得更惨痛的了。”
36、地源热泵每平米价格,价格优惠,节能环保,性能稳定,质量有保障!专业团队..
37、道有积而积有功;德者,道之功。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故曰:"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
38、楚厉王遇到军情警报,就立起军鼓作为号召,通知民众一起防守。他喝酒喝醉后,错误地敲响了军鼓,民众都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安抚大家说:“我是醉酒后和近侍开玩笑,才错误地击了鼓。”于是民众都松懈了下来。过了几个月,又遇到军情警报,厉王击鼓,民众却不去备战。于是他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这样民众才信从了。
39、C.第三句写出了虽然范增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40、译文:
41、答:
42、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所起者诛大臣举处士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43、 可见,王肯堂在此堂堂正正地主张立法具有崇高的目的。此举无疑鼓舞了律学的研究。我们只要考虑到明代中期以后存在上述致力于提高法律价值的社会背景,就不难理解这一时期以及之后的法律注释书所具有的特征——议论充满了活力,而这一活力源自对律的信赖。
44、蒙曼读经典07《水浒传》为什么起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