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绰号
1、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2、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3、南阳卧龙岗,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4、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5、董卓(字仲颍),东汉末年将领,后任太师。陇西临泺(今甘肃省岷县)人,性情刚猛,有谋略。在剿灭黄巾军时曾被黄巾军打败。昭宁元年(189年)响应何进号召,以保护皇帝为名率兵进入东京洛阳,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袁绍等率八路诸侯讨伐时,放火烧了洛阳城迁都长安,自称太师。后被王允与貂蝉所设的连环计所杀。(三国演义人物绰号)。
6、魏武帝曹操,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
7、“周郎”周瑜: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8、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9、许褚:虎痴、虎侯——马超的转述(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三国演义人物绰号)。
10、时迁:绰号鼓上骚,他善偷,因为跳蚤在鼓上再怎么蹦达都不会弄出声响,以比喻时迁再怎么偷别人都不会发现。
11、作为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大boss,曹操属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时适逢三国乱世,所以曹操如鱼得水,活的非常滋润。然而,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被天下人大骂也就很正常了。
12、管辂:神童——单子春及天下的评价(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13、邹氏,张济之妻,在宛城攻略战中被曹操看上,结果送了典韦一条性命,可见红颜祸水,为害之甚。
14、许褚(字仲康),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15、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吴国大臣。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孙权的主要谋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国为使,向刘备索讨荆州。孙权称帝后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16、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群雄之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曹操曾惧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有诗评价:“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17、石呆子(这家伙出现了一次,没有提名字,就叫石呆子)
18、三国演义中有云:布骂曰:“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飞曰:“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这里所说的环眼贼,指的是张飞!
19、简雍(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刘备帐下谋士。他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跟随刘备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
20、摆宴席那天,天色暗沉,风云突变,曹操指着将有龙卷风形状的云问刘备,云腾出海,这是有真龙要出世,那么刘备认为这个英雄人物是谁呢?就是看他对这个天下格局的看法,如果刘备眼光犀利,还有仁义之名传扬天下,那么刘备是留不得了。
21、关羽,外号“美髯公”、“关公”、“武圣”。《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22、然而,鲜有关注的是,在罗贯中的笔触之下,除了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英雄,描写了一场又一场经典故事.....之外,还给很多名人取了一个外号。其中,有些外号好听,有些外号却具有侮辱性质。
23、司马懿,外号“冢虎”,指盘伏在石冢中的猛虎,比喻待时而起的绝世之才。司马懿此人少有奇才,却善于隐忍、深藏不露。最终在曹操、曹丕父子相继逝世之后,成为了实际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24、周瑜21岁便跟随孙策平定江东,33岁就在赤壁大破曹操数十万大军。他不光军事才能卓越,文采也非常出众,并且擅长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言。
25、许褚(字仲康),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26、因为刘备向曹操说了一句话(“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导致曹操准备杀了吕布。于是,吕布死前怒吼:“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27、凌统(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28、李典(字曼成),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有长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