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名言及翻译(文案精选7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4-25 08:38:08 浏览59

王守仁的名言及翻译

1、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2、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

3、当然,对作为认识的最终目的即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来说,它们之间没有原则性的区别。

4、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王守仁的名言及翻译)。

5、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7、人生启迪: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如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就可能适得其反、劳而无功。熬不过等待的人,熬不到幸福;经不起挫折的人,长不成傲骨。

8、译文: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王守仁的名言及翻译)。

9、同时,如果我们将朱熹与王守仁的观点加以对照分析,就会发现王守仁对朱熹思想的理解是从他自己的意图出发,并不等于就是朱熹的原意。

10、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11、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王阳明不但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也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统军作战,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型大儒。王阳明一生事功显赫,被后人称作“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学术思想至今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王氏一生著述颇多,而最能突显王阳明思想精髓的,无疑是记载王氏与其弟子对话及信件的著作——《传习录》。虽说《传习录》已是王学思想的精华所在,但《传习录》一书又有上、中、下三卷,凡数十万言,为了方便现代读者花最少的时间,了解最核心的王阳明思想,编者又从《传习录》及《王阳明全集》中甄选出最能代表王学思想的金玉良言,辑成此本《王阳明箴言录》,不可不谓是从宝石中筛选珍珠,从精华中提炼精华。

12、但他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强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13、解析:王阳明先生的这段开示说得异常明确,圣贤的所有开示都是为了让你学会战胜自己的邪念,让你回到思无邪的状态。曾经我们都是纯净纯善的纯真赤子,后来才慢慢被染污的,在思无邪的状态,我们是那么开心快乐,仿佛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奇迹一样,那时的心地是多么干净,这种纯净的心灵自然就有真乐!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从干净被染污的过程,小时候内心特别纯净,后来就越来越肮脏了,各种邪念缠绕。圣贤教育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回到干净纯真的心灵状态,能够读到圣贤教育,真的很有福报,但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圣贤开示的真义,这是一种错过,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进入了快感的世界后,人很容易忘记曾经纯净的大快乐,转而一味追逐快感的体验。对快感的贪求最终会引爆无量的痛苦,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到最后他们会发现越放纵越不快乐,体验的只是短暂的快感而不是真正的大快乐,在快感的世界里彻底迷失后,最终的下场真的很可悲。

14、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15、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 

16、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17、于是我自己接着去格竹子,坚持了七天,结果同样是理没有格出来,自己反生了一场大病。

18、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19、究其一生,其弟子众多,但在现今社会还有较大影响力的有明代的王艮,他除发展心学外更是在心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心学的分支泰州学派,为进一步传播心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还有其入室弟子,明代大学者冀元亨,他一生追随王守仁,以发扬心学为己任。在海外日本弟子中,有据可考的有日本著名将领东乡平八郎、被尊称为近江圣人的中江藤树、日本倒幕运动的带领人西乡隆盛等,更有朝鲜大儒李辍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21、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22、解析:“美大圣神”这四个字我很喜欢,《传习录》里还有四个字我也很喜欢,那就是“纯然洁白”,每个人一开始都是纯白的灵魂,是后来才慢慢染污的。先生云:“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为什么要去人欲,因为人欲会遮蔽天理,沉迷人欲会趋于禽兽之列。圣贤并不反对人伦,夫妻属于人伦,正淫要节制,邪淫必须要戒除。去人欲,并不是不结婚生子、不传宗接代,而是去除自己的邪念!去人欲可以用思无邪来解释,关键还是心地要恢复干净。《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很多戒友在戒色前,每天都有很多邪念,他们的头脑简直就是邪念的根据地,各种回忆,各种幻想,看到女性就意淫,在戒色后学会修心了,不断对治自己的邪念,这样就是“日损”,每天都在减少邪念,最后就会发现心地恢复干净了,那种感觉太美好、太快乐,是真正的大爽!先生云:“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正位凝命,如鼎之镇,去除邪念才能正气爆棚!战胜心魔是最伟大的壮举!攀登上珠峰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登上月球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一位戒友说:“脑子特清醒,心理特别祥和,甚至感到幸福的感觉。真的,好像恢复纯净了,脑子一下就充实了的感觉,又好像回到过去的快乐回忆中,反正这种感觉就是特别爽啊!我感觉不到痛苦了。”他的心灵恢复纯净了,那种感觉真的特别爽!手淫的快感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手淫就像沉溺在粪坑里以吃屎为乐,而心灵恢复纯净后,就像自由翱翔在天际,那种纯粹美好的感觉给人强烈的喜悦。戒色宛如奇迹,当你进入美大圣神的心灵状态时,你自然会感受到真乐,你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感觉。

23、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24、知道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理解的最终结果。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

2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26、附录一段恩格斯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文字作为本文的注脚:他说,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显然是将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但是,这样想的,只是“近视的政府”与“同样近视的自由派”。“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决非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特定时段的必然存在而已”,“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远地看都会成为不合理的”。

2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28、人人都渴望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但走向内心的强大,要经过历练甚至磨难,王阳明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对王阳明推崇备至,曾说王阳明的心学堪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他还有句话“是以古之君子,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故其途亦不得不殊”,意思是说:修心养性,绝非一蹴而就。

29、人生启迪: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30、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31、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32、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33、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但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34、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35、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

36、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守仁《泛海》

3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38、事实上在汉语言中的“合理”更多意思指向了个人情感意识下的主观愿景。也就是,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在读到合理一词的时候是无法避免在不自觉中混入自我主观情感期许的道德准则评判的。

39、译文: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40、纵观阳明先生的一生,于国,他问为朝廷出谋划策,以国家兴衰天下兴亡为己任;于学,他继承发展心学,使得心学成为明朝的主流学说之更是使心学一派远传海外;于己,他的一生笔耕不缀,文学著作众多且文采斐然,并将心学的奥秘融入自己书法之中,已然无愧于心。王守仁弟子心学之所以在后世流传甚广,原因有二:一是心学破除了以往主流思想对民众思想的钳制,解放思想;二是王阳明先生一生立院讲学,广收学徒,他的学生更是将他的思想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播。

41、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4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43、个人在描述他人的个性时,其自身的个性即暴露无遗。李区特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44、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46、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47、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48、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49、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50、因此,不管是将“vernünftig”译作“合理”或是“合乎理性”,都无法规避该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意把读者的思维引向了非理性思维模式,译成“合理”的版本最甚。毫不客气地说,正是这样的译法,成功将神启一般的哲语拉低至如胡言乱语而备受争议,不知其始作俑者可有自疚?

51、悔悟是祛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52、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守仁

53、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54、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55、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56、去除对心学的研究和发展的相关著作,王守仁在诗歌上有也极大的造诣。诗歌是其抒发感情,感慨人世变迁的主要方式,不可或缺。诗歌用词精致平易,结构严谨,琅琅上口。诗歌内容基于日常生活却又以小见大,知微见著。

57、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守仁

58、有一年,我跟我的朋友一起讨论通过格物致知来做圣贤,决定先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

59、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60、平生忠赤有天知,便欲欺人肯自欺?毛发暗从愁里改,世情明向笑中危。

61、那么何谓“心即理也”呢?简单来说就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内心与认知想结合,在真正的意义上达到物我的一体,两者相互依存。他认为一个人的能够认识外物那是一种本能的存在,而心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事物的。如果一个人能将他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那么他就能从真正的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洞察一切事物。

62、王阳明一介书生,却能立下赫赫军功,令后人称奇。他的军功,主要是“三征”,按时间顺序,先是以赣南为中心,跨江西、福建、广东、湖广四地,一举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继而在江西快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被后人誉为用35天时间,平定了朱宸濠策划了三十年的叛乱;第三征是指成功讨伐广西思恩、田州以及断藤峡、八寨的叛贼。

63、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6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65、明朝思想家王守仁语“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俭,如草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66、王守仁的著作行文流畅,大气,在字里行间可窥见其心胸抱负。在现今广为流传的有其哲学著作有《传习录》、《阳明全集》、《大学问》等等。在《传习录》一书中,主要内容是王守仁与其友人及学生论学的书信合集和自身语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概括了王守仁心学的主要思想,为后来学者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其心学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除此之外,阳明先生的《阳明全集》又称《王文成公全书》,更是在我国研究明代主流思想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学问》更是其重要的教典,是心学精华思想的记录,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简洁明了对心学的主要精华部分进行阐述。

67、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68、除去正式以及编外弟子外,更有一大批的追随者,例如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宗羲,学者李贽,学者刘宗周等。

69、在道家、佛家、儒家这样奉行无神论的精神世界中,开悟是他们共同追求的最高的精神世界的回报,道教给这种境界赋予了“得道成仙”,佛教给这种境界赋予了“成佛”,这极具诱惑力的称谓也很难不使人浮想联翩,梦寐以求。

70、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