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四字佛语
1、1612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什么样?
2、1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最经典的四字佛语)。
3、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5、1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6、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8、最终,倾城舞,舞落了一生的思量,舞尽了一世的繁华。可,看舞的人已经不复醒了,另辟的禅房,成为了这一生的救赎,也成为了这一生的画地为牢。
9、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10、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到整个世界,坏的爱情是你为了一个人舍弃整个世界。
11、1学道深宜退步体究,但以生死为念,世谛无常,是身非坚久,一息不来,便是异世。
12、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13、1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着不然,便是无上菩提大道。
14、无论你怎么抵挡,它还是要来的东西。爱就是,无论你怎么诋毁,它还是高尚的东西。晚安!
15、返照回光(fǎn zhào huí guāng):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我反省。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等柳翠来时,击响云板,唱两句道《雨霖铃》:‘今宵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其间返照回光,同登大道。”
16、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7、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9、 一切皆为虚幻,应出自佛法大般若部。般若部卷数众多,据说浓缩的精华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刚经》。金刚经里有云,一切皆为虚幻,也有一首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一切皆为虚幻,这里说的虚幻不代表没有,我想应该是佛家讲的“空”。
20、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21、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2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23、当你是对的时候,你并不需要说什么;在你理亏的时候,不论你说什么也没用!有人说过:“如果你是对的一方,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那一方,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4、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25、0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26、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27、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是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28、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29、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30、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31、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
32、(造句) :由于本性所决定,侵略者绝不会立地成佛。
33、(解释): 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34、1640 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身为父母该好好看看
35、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到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家的经典佛语语句,欢迎大家的阅读。
36、1637 跳过来吧!(一幅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漫画)
37、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38、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39、1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40、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41、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没有菩提心,无法获得解脱,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若发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够成佛。
42、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3、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个充满仇恨及贪欲的心所引发出的言语、行为及念头只会带来痛苦;相反地,一个慈善的心所引导的身、语、意运作皆会带来福乐。
44、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