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庐治家格言翻译(文案精选59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4-02 08:44:08 浏览59

朱柏庐治家格言翻译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朱柏庐治家格言翻译)。

3、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4、万事和为贵,待人谦和驯;俭约以持家,富贵不忘本;饮食须合理,强身又健体。

5、宜未雨而绸缪(mou谋),毋(wu无)临渴而掘井。

6、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7、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huī毁坏,一说,通“惰”)自甘,家道难成。

8、因事相争,焉(yan烟)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9、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打个比方,没到下雨的时候,就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事到临头才开始谋划,就如同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那样必然措手不及

10、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格言体家训,也是继《颜氏家训》之后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家训,并成为与《三字经》《百家姓》等齐名的蒙学课本。清人严可均指出:“其最传者《治家格言》,江淮以南皆悬之壁,称‘朱子家训’,盖尊之若考亭(朱熹)焉。”戴翊清则评价说:“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久传海内,妇孺皆知,固‘六经’、‘四书’并存不朽。”因此,系统梳理和探究《治家格言》的传播与接受,对于中国传统家训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等,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11、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12、  (解读):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

13、《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仅500余字,然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是三百年来最具影响力,也是内容最为详尽的一部“治家”规范书。

14、宜未雨而绸缪(mou谋),毋(wu无)临渴而掘井。

15、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16、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要想象是不是别人的污蔑,应当忍耐多思考;因为事情互相争吵,要想象是不是自己的不是,要平心静气再想。

17、见到富贵的人就谄媚以对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就骄矜自恃的人是最卑贱的。

18、以居心刻薄(现实、势利)创业起家者,其福报享受绝无长久的道理,违背伦常道德的家庭(父不父,子不子),很快就会导致衰败灭亡。兄弟叔侄等至亲,在财物的分配,须帮助孤寡者多分一些,长幼有序内外责任要分别清楚,家规须严谨分明,执行要严格认真。听信不明理的妻子所说的话,因而造成父子、兄弟之间亲情失和,甚至分离,不是大丈夫应有的作为?过份重视钱财,却亏待父母,即是不孝,没有资格为人之子。嫁女儿选女婿要注重品德,不要贪图金钱物质的享受,索取丰厚的聘礼,娶媳妇应该寻求贤淑女子,不要计较嫁妆丰盛与否。(女子贤淑才能相夫教子,协助丈夫成家立业)。

19、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0、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

2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2、去大英博物馆看我天朝瑰宝:100幅敦煌壁画

23、翻译: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24、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25、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6、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违背),立见消亡。

27、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28、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29、器具质而洁,瓦缶(fǒu)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xiū)。

30、(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31、  (注释):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32、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

33、自己生活养身时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

34、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35、  (解读):家道富厚,家庭关系往往容易和顺;家境贫苦,家庭关系往往比较紧张。朱柏庐则提出了和顺治贫的方法:一家人只要生活得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即使上顿不接下顿,也会有家庭的欢乐,有天伦之乐。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和了,苦一点也算不了什么。 “国课”是指百姓应当上缴给国家的租税。早完成国家的钱粮课赋,不欠租税,没有了思想负担,即使口袋里没有盈余,身无分文,自己也能自得其乐。这句话的要旨是告诉我们人人为要建设营造一个和时时处处为国家着想,顺欢乐的家庭出力;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大家——国家,国家在先,要有为国家服务的争先意识,幸福感

36、(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37、  (解读):这是提出了衡量善恶的两条标准——欲人见、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恶,很有见地。一个人真正的做好事,是无须自己多张扬的。而恶不敢声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已成大恶,二是日渐将酿成无药可救的大恶。佛家说善恶皆由心生。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么,而是看他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怎么作。

38、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39、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40、(9)匿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41、除上述各种传本外,一些文人学士、书法爱好者也纷纷将《治家格言》书写成各种书法作品在社会上传播,正如近人朱煜所言:“《治家格言》之流行,注者、书者不知凡几。”这其中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比较有名的有晚清政治家林则徐、晚清名臣李鸿章、清末著名书法家和实业家黄自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魏戫、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和书法家郑孝胥等人的书法作品。如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中华书局印刷所心心印社出版有《李文忠公(李鸿章)手书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上海书店1985年出版有《林则徐、黄自元书治家格言》、天津古籍书店1987年出版有《刘春霖书朱子治家格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有魏戫和郑孝胥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尤其是民国十四年(1925)江宁人朱煜(字弃尘)有感于当时社会世风日下,书法怪僻,特出资将魏戫(字铁山)楷书、郑孝胥(字苏勘)行书、伊立勋(号峻斋)隶书、吴本善(字讷士)篆书等四体书法《朱柏庐治家格言》汇为一编印行,赠送给各学校学生诵读与临摹。陶菊泉跋曰:“江宁朱弃尘先生,素性慷慨,志切忧时,居恒热心社会,以提倡教育、办理慈善为宗旨,靡不力为仔肩,罔辞劳瘁。睹晚近世风日下,人心险巇,道德沦亡,因此一蹶不振,良可浩叹。莘莘学子书法日趋怪僻,势将我大中华数千年世界最著名之国粹文化坠落于不可收拾之境。是以大发宏愿,爰倩海内大书法家郑苏勘、伊峻斋、魏铁山、吴讷士诸先生手书正、行、隶、篆四宗《朱子格言》印行,分赠各学校,使青年子弟因诸先生之墨妙,推寻柏庐先生之立言。”由于这些书法作品的名人效应,人们往往争相摹写或收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治家格言》的传播。

42、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

43、  (解读):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44、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45、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46、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

47、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后悔的事情和失误肯定会多;颓废懒惰自甘现状,家道是难以成就的。

48、积德这件事,人们都以为要等到富贵之后,才有能力来做。富贵是积德换来的回报,如果一定要等到富贵之后再积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富贵呢?积德这件事,什么时候就可以做了呢?只有在并不富贵的时候,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好事。这件事格外困难,所以功效也格外大。德性大概是人天性中所具备的,不必向外在去索求;积德这件事也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不必等什么条件。

49、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立刻起床,打扫庭院台阶,务必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整齐。天既已昏暗了,就要停止工作歇息,关闭锁好门户,睡觉之前必须亲自察看一番。无论是一碗粥,还是一碗饭,都应当想到它得来是不容易的;同样,即使是半段丝,或是半条线,经常也要思念它都是在艰辛的劳动中获得来的。日前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有详细的计画、周全的准备,就像天未下雨前要预先将门窗修理牢固,不要事到临头才匆促去想法子解决,有如觉得口渴了才挖井取水,那就来不及的。个人的需要,必须力求俭朴节约。宴请客人时,切记不能亳无节制。日常生活用具要求结实耐久,而且清洁卫生,即使是简陋粗糙的瓦罐,也胜过金玉打造的豪华器皿。每日吃喝的食物应该花样简单,而且精美可口,即便是园中种植的菜蔬,也胜过珍贵稀奇的佳肴美味。不必花费很多金钱去建造豪华的房屋,不必用尽心思去谋取丰腴的土地。

50、朱用纯《治家格言》写成后不久,他的学生顾易就编写了一部《朱子家训演证》对其思想内容进行阐释,但可惜此书今已不传,仅在清人尹会一的文集中保存有一篇《朱子家训演证序》,指出:“《朱子家训》不见于文集,世儒类多疑之。然其理彻乎上下,守之可以寡过,推之可以善俗,顾力行何如耳,多辨亦奚以为?予观顾君中孚《演证》四卷,征诸嘉言,实以善行,颇得《小学》之意,用书数语于简端,以为教家者劝。”从尹氏的序文来看,顾易大概是通过补充一些例证来阐释《治家格言》的思想。而光绪十一年(1885)刊行的曹显伟辑录的《治家格言类证》在体例上则与其非常相似,亦是通过补充例证来对《治家格言》的思想内容进行阐释。如针对《治家格言》中的“乖僻自是,悔误必多”一句,曹氏先后征引了寇准、许衡、李泌、贾岛、吕祖谦、王守仁、张詠等人的言论或事迹,借以说明为人执拗孤僻、自以为是,往往导致做错事和后悔的道理。因此这两种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治家格言》偏重说理而缺少例证的不足,有助于读者对《治家格言》思想的深入理解。

51、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52、《治家格言》以通俗易懂的格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儒家有关治家、修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其中讲述的许多道理都源自朱用纯的亲身经历与人生感悟,如经过明清易代、父亲殉难的大变故之后,朱用纯及其家人遇到了很大的生存困难,“播迁流离,备极艰苦。迨兵戈既定,始得返其旧庐,而家徒壁立”,甚至于“箸头几脚靡有遗者”。在这种情况下,朱用纯只好与妻子陶氏一起“白手营家”,自己在外授徒赚取微薄收入,妻子在家纺织补贴家用。他后来曾回忆说:“用纯脩脯所入,未足供甘旨,辄倾女工以继。”甚至“每当灯残月落时,犹闻纬车剪刀声不辍”。不仅如此,每一件事情都需悉心筹划,方不至陷入困境,即“贫家作事,全贵预图”。正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苦难,朱用纯深知生活之艰辛,所以谆谆教导子弟要勤劳节俭、珍惜财物、未雨绸缪。《治家格言》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羞。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也就是说,只有靠勤劳节俭与筹划得当才能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而不至于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

5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4、朱用纯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55、一提到朱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朱熹,然而《朱子治家格言》虽然也叫做《朱子家训》,但是有别于朱熹的家训。

56、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57、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58、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