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文案精选6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3-24 14:58:07 浏览59

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1、这是一场声势并不显赫、但却十分深刻且与前代"诗界革命"有着本质区别的诗歌革新 。

2、胡先骕说胡适主张的“八不主义”中,如不用陈言套语,不避俗语,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几条,早已是古代诗人的共识,并非胡适首创,其实在中学老师教作文时,也经常提到。至于不用典、不对仗、不模仿古人,“则大可商议”。胡先骕具体分析了用典的优劣得失,他反对用僻典和堆砌典故,指出胡适不知道外国诗也一样用典,荷马史诗中的神话故事,被文艺复兴以后的诗人用了又用,几乎用滥了;待莎士比亚、弥尔顿的诗作出现,则几乎人人都引用他们诗中的情事。关键要看用得是否恰到好处,用得好则可起到暗喻、含蓄、耐人寻味的效果。胡适在后来谈不用典时,谈来谈去,也是这个意思,只是不认错,坚持“不用典”的提法。他晚年的私淑弟子唐德刚,就指出他文章的题目用“逼上梁山”就是在用典。

3、胡适认为,江冬秀能懂他,理解并支持他,实数难得。因此,他心中总是不胜感激。

4、老蒋怀恨在心,此后日记多次谩骂胡适,宣泄腹诽心谤,但毕竟没有为难他。究其原因有三:

5、江冬秀的信虽言语不多,还有很多错别字,但读起来却十分可爱,形象。(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6、陈独秀和钱玄同等人的言论既然这么激烈,直接怀疑到中国文字和文化的本质,照理说白话文运动是不会得到舆论支持的。但这种言论在当时却得到学生的支持。这批学生,大多数是《新青年》、《新潮》的读者,心中充满爱国热诚,常常希望在这两个刊物的文章里得到自己行动的启示。对他们来说,采用白话文不但是进步的开始,而且也是建设国家的保证。在这些人中,有部分人可能跟钱玄同这等激烈分子一样,对计划中的语文改良运动表示不满,但他们并没有反对使用白话文。反之,他们利用了白话文比较自由的形式,尽情发挥己见。

7、于是,精于经济的江冬秀便请人写信,连续去函催索,语气态度丝毫不客气,对图书馆老板实施釜底抽薪,最终夺回了利益,为胡适解了围。

8、胡适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9、19雷振与台湾和香港的非d成员联合,反对蒋中正再次当选为违反台湾宪法的总统。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之后,胡适没有参加雷震的入d筹备工作,而是鼓励了很多人。同年9月,雷震因“共同间谍”案被捕,历史上称雷震事件。

10、《胡适论红楼梦》是宋广波先生“胡适与红学”研究系列的最先起步的一部书,2005年曾以“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为名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此次修订,总共收入胡适各类论红文献214篇,较北图版《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多出45篇,较上海古籍版《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多出125篇。

11、而对于久久未曾相见的人,胡适心中也不免充满神秘和遐想,内心甚至有时还会如小鹿般乱撞。

12、刘哲,笔名刘梦园,祖籍浙江诸暨人,生长于陕西西安,专职语文教师,热爱写作,文章多次被省市电台选用并登载在杂志上,省市征文获奖者,首届原创lp大赛十强作者。

13、这天,杨步伟买了一大块马肉,毫不声张,作一红烧。胡适来了,左一块右一块,到第三块,还不忘表扬女主人:“做得真好,我再来第三块第四块了。”

14、  1952年至1953年间,考古学家李济研究殷墟出土的一座石雕人像,因缺乏资料向胡适求救。胡适介绍他去翻阅朱子的《跪坐拜说》,李济查阅后果然大有收获,完成了《跪坐蹲居与箕踞》的考证文章。

15、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书中给他相当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16、没有哪个读书人不爱书,她深知,这些都是胡适最心爱的东西,如果失去,丈夫可能会很心痛。后来,胡适在信中感激地说道:“北平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七十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大功劳。”

17、胡适是听说过学校有一个天资过人的女生叫吴健雄,但是他对不上号。他们的相识于是有了一段佳话,还是因为她天资聪颖。有次历史考试,吴健雄就坐在前排,她只花了两个钟头就三个小时容量的试卷做完了,还第一个交卷。作为监考老师胡适很快看完她的卷子,兴奋地送教务室去,正巧学校的两位名师杨鸿烈、马君武也在。善作伯乐识人的胡博士激动地告诉他们,他刚看了一份完美的试卷,给了她一百分,因为岂今为止他还没有看到哪个学生把清朝三百年思想史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两人立马也说,班上有一个女生总是考一百分的。于是三人做了个小游戏,各自把这个学生的名字写下来,拿来一看,不约而同写的都是吴健雄,不禁哈哈大笑。

18、  在两营对垒最激烈的时刻,胡适出于内心的理念,顽强地树立起一个标杆,使人感佩。

19、江冬秀深知,自己和胡适的差距越来越大。对于未来,她也不敢想太多,甚至有时感觉看不到未来。

20、  反对政府不能说是“汉奸”,是个平常道理。胡适回应说:“应以学术立场为主”。表决的结果可想而知。

21、1948年4月,老蒋实施所谓的“宪政”,想做有实权的行政院长,让王世杰再三鼓动胡适,做行宪后第一任虚职总统,胡适勉强答应,但在国民d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会上被否决(据罗家伦日记,只有他、吴稚晖两人发言赞成蒋不做总统),忽悠了胡适一把。1954年2月,败逃台湾的老蒋又提议让胡适竞选“总统”,不断派人游说,胡适不断谢绝。

22、胡适认为“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

23、语惊全场。接着指正:“刚才总统对我个人的看法不免有点错误,至少,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的。我被共产d清算,并不是清算个人的所谓道德。”反驳老蒋误会他“打倒孔家店”的意思,他的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权威性、神秘性,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对于“中央研究院”未来的工作重点,因坚持学术独立,不愿为政治服务,也唱反调:“我们所做的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我们要提倡学术。”

24、1962年1月,胡适从台大医院出院。2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开酒会时心脏病猝发病逝于台湾省台北市南港区,胡适去世获得哀荣。 3月1日蒋介石前往祭吊,并亲书挽联一副:适之先生千古,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然后蒋在胡适去世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25、胡博士人才出众、俊逸儒雅、学识广博,一生赢得过多少优秀女子的爱慕,细细数来,恐怕也是一长串的名单。又帅又有才,风度气质无敌,如果在年轻的时候遇见他,保不准我也是暗恋者之一。

26、  不久周汝昌拜访胡适,初交之际,便冒昩地开口借四册十六回抄本《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要知道,1954年毛泽东派田家英到北大图书馆借阅善本《红楼梦》,被婉拒,而胡适此书是海内孤本,价值连城。没有想到的是,胡适从书橱中抽出来递给周汝昌,风轻云淡,涟漪不起。——时间在这里停顿;又忽然像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使人沉醉,令人沉默,然后叫人沉思……

27、俗话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胡适和江冬秀就是这种父母包办的婚姻,不过不同于鲁迅对包办婚姻的厌恶,胡适认为母亲的“包办”是出于爱。

28、从早年编辑《新青年》,接办《每周评论》,创办《努力周报》、《现代评论》、《新月》、《独立评论》等,一直到晚年的《自由中国》,胡适作为多个政论报刊的策划者、发行人、主编、主笔,一直是中国公共舆论的核心人物,也是普世价值的虔诚守护者和传播者。他创造了公共舆论,设置了时代议题。

29、从此,胡适与傅斯年,就建立起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直至终生。

30、再看知识分子小团体舆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和左派知识分子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因此曾经发表过不少对于国共两d的政治见解。这些政治见解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是有些内容迎合了目前部分知识分子内心的主张,所以他们将其视为自己在思想文化领域上的先行者。在这样类型的知识分子小团体当中,胡适的地位自然也非常高。

31、在《新文化运动与国民d》中,胡适“从新文化运动的立场”宣告:国民d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是一个反动分子,他所代表的思想是反动的思想”。

32、《胡适论红楼梦》的竭力搜罗之功自不待言。“全”无疑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也是广波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但令我更看重是编者在搜求的文章之后所做的大量校勘、注释,乃至编制出的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3、  胡适问中研院代理院长,也是会议主席朱家骅:离开主席立场,你对郭沬若提名院士一事有何意见?当时会议主席的职责是主持会议程序,不能对实质性问题发表意见。这是美国一位军人历时几十年、经后人不断修订创立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一项原则,以防止因主席身份而专擅。胡适说的“离开主席立场”,即是对这一民主制度的尊重;要主席发表实质性意见,又是在特别情况下的特别举动。他认为,如果像郭沬若这样一个在“两周金文”、“殷商卜辞”等诸多学术领域取得举世公认成就的人,不能进入“院士候选人名单”,那么,中央研究院便脱离了纯粹学术机关的宗旨,它所产生的院士也羼进了杂质。

34、红学在近百年为显学,而红学史上,胡适是有着突出地位的重要人物,他创立的“新红学”是最有影响的学术流派。研究红学,绕不开胡适,因此汇编出版胡适的红学研究的著述资料,是十分必要的。此书将成为胡适研究和红学研究领域的必引、必用之书。

35、事实上,远在胡适先生提倡白话文以前,中国已有不少流行小说是用白话文写成的了。像《老残游记》和《官场现形记》这种晚清小说,不但说明了一般人对白话文学的兴趣越来越广,而作者也越来越依靠白话文来讽刺和暴露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的弱点了。另一方面,报业兴起,积极提倡使用白话文,因此,白话文除了小说外,多了一个派得上用场的地方。

36、“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文革”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37、*作者简介:安于悦读,喜欢文字的宝妈一枚,体制内工作。善写情感故事文,有书智库拆书作者,愿与大家在文字中成长,写出走心、有温度的文章。

38、1934年,张充和(沈从文的妻妹)考北大时,国文是满分,而算学却是零分。后来,北大录取了她。

39、随后,赵元任、杨步伟(赵元任妻子)写给胡适的信中——你们有这种好风水的地方,所以出了你这个人。

40、江冬秀早知道丈夫的魅力很大,也早就知道自己的婚姻不会平平坦坦,但在得知他们同居的消息时,还是十分的愤怒。

41、  六十年前,当毛泽东意气风发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胡适这个没拿过枪也没参加过战争的人,已经被宣布为第55号战犯了。他的小儿子胡思杜在革命思想的洗礼下,在国内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决心跟他划清界限,投入新社会。胡适是那个时代的名士,儿子批判老子的文章很吸引眼球,香港《大公报》适时予以转载,尽管胡适读了小儿子的文章,不大以为然,只是把当天剪报粘贴在自己的日记里,但大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已经箭在弦上。

42、但胡适却说,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当时毛泽东托人给胡适带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后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d的那一套。

43、其开创了《红楼梦》版本学。《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未完稿,自其产生以来即版本歧异。胡适将《红楼梦》的版本厘定为“脂本”和“排本”两大系统。研究版本的目的,是通过尽可能全面搜集不同版本(尤其是脂本),校勘出最接近曹雪芹原意的本子。这项工作,在胡适的提倡之下,经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等几代人努力,已有相当成就,但仍有极大的工作空间。

44、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

45、  胡适曾在周汝昌给他的第一封信上批道:“许他一切可能的帮助。”——胡适践诺了自己的“心誓”。

46、当时所知不多,只知胡适来自海的那一边。隐约知道,上世纪大陆轰轰烈烈的各项运动,他曾成为靶子。据说,1957前后,大陆曾派人对在美国的胡适,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尊重胡先生的人格,我们所反对的不过是胡适的思想。胡适当即回答:没有胡适的思想就没有胡适。

47、争论之时,中国共产d诞生不久,革命者也普遍年轻,谈不上独立自主、与时俱进。如获至宝的“真理”是从苏联、日本等国翻译的、二手的、早期的、甚至篡改的“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本人多次宣称,他只知道自己不是这种“马克思主义者”。

4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讲堂录》)等等,都是中国“士”传承千年的道统、难以割舍的情结,胡适也不例外。

49、其开创了“脂学”。1927年,胡适购藏了乾隆甲戌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过录本,成了最早重视脂批本和脂批的学者。胡适认为,曹雪芹最早的稿本,都有“脂批”。自此,搜求和研究脂砚斋评本成了《红楼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事实是,后出的“庚辰本”、“己卯本”等脂批本,都证明了胡适当初的论断。也就是说,百年以来对脂批本的搜求、重视与研究是从胡适1927年发现“甲戌本”后的提倡开始的。

50、此次修订,编者广搜论红文献的原始手稿本和不同排印本,并加以严密校勘,参考互证,目的是厘定出最接近原稿的权威本子。读《胡适论红楼梦》,可知道我们早前普遍知道的一些关于胡适论红的说法,有明显的讹谬和缺漏。例如,1961年2月24日胡适答赵聪函,《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以及以此为底本的坊间各版本有这样的内容:

51、    胡适对待骂的态度是明朗的。他说:“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不生气”三个字,像一堵防火墙,把胡适和谩骂者隔离开来,使胡适具有了一种免疫力,他诚恳的说:“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胡适其实是厉害的,他的意思是骂人者损了自己的人格,胡适的回答有涵养有雅量,令人折服,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传纪文学是把人生过滤一下去掉沙子,留下金子。胡适鼓励人们写传记,在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里,都有时代的烟云,个人与大时代的痕迹,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在他的推动下,很多人拿起了笔,唤醒了对往事的回忆,民国时留美才女毛彦文就是其中一个。   

52、历史既公正,又无情。《新月》因敢言、能言、善言,成为当时文化界、学术界的“时尚”风向标,也成为20世纪中国言论自由史上的里程碑。那些御用文奴们批判人权的“文字垃圾”,早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胡适、罗隆基等启蒙者浸透着良知和血性的思想火花、心灵呐喊,依然光芒四射,风骨岿然,感动一代又一代后辈,激励他们无畏前行。

5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其后陈独秀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胡适所发起的文学革命,包括诗歌、戏剧、小说几个方面。

54、  1979年,《辞海》正式出版,对“胡适”的定义有所改变,除了客观介绍,还有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评价,如“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对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

55、《学衡》对新文化倡导者的攻击,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使这阵营中原来意见不和的人团结在一起。譬如说,胡适就站到他那伙激进的朋友阵线上去。可是,一旦反对派销声匿迹以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内的自由分子和激进分子的意见,便分歧了。值得注意的是胡适和陈独秀二人早就分道扬镳。陈独秀在1920年成了中国共产d的创办人,随后在上海和广州两地还继续编《新青年》,虽然这本杂志这时已成为d的宣传刊物,影响力也少了。(陈在共产d的领导地位到1927年被褫夺了;1942年逝世,死时极其失意。)胡适则继续留在北大,所交的朋友中,有不少是留美或留英学生,如陈源、徐志摩和陈衡哲等,相处颇为融洽。他兴趣极广,对考证和批评,文学和政治都有研究,这些都可在他创办的几个刊物中看出。虽然他自始至终对新文学的前途非常关心,对当政的国民政府亦时进谏言,他真正的兴趣和贡献却在文学和考证功夫上。他对几本中国古典小说的源流和作者的考证,真是国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56、胡适提倡白话文,坚持俗字入诗。其实俗字入诗也不新鲜,历史上许多诗人也曾用过俗宇。胡先骕说,俗字能否入诗,应该以能入诗者为限,即入诗后应能增加诗感诗味,而不是什么俗字都可入诗,并且举了很多例证。他说《尝试集》仅仅是白话,而不是白话诗。“夫诗之异于文者,文之意义,重在表现。”(denote,诗之意义,重在含蓄connotative与暗示suggest)他批评胡适的白话诗,实际是取消诗文差别,以文为诗,以白话本身为诗,诗的特点被消解了,只保留从外国借来的分行排列。

57、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58、(小文 注:很多年以后,吴健雄设计完成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实验,完美支持证明了这条定律(之后杨振宁、李政道因提出此理论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人们为实验物理学界出现了这样一位杰出的华裔女性而感到意外时,吴终于道出了个中奥秘:“要有勇气去怀疑已成立的学说,进而去求证。就是胡院长说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两句话。”)

59、充和说:“胡适对汉思也很好,我们在一起,总是在说笑,很愉快的。”

60、“自由主义的基础在个人主义”。胡适强调自由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并以易卜生的个人主义作为经典话语,鼓吹个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