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
1、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
5、(译文)这几句话就是人们常说的:“缺什么,强调什么。”
6、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
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紫气东来这个成语历史上所指的是哪位圣人,你知道吗?
10、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1、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13、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14、一个轻易许下承诺的人一定是不守信用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它看上去那么简单,往往暗藏玄机,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一定不能轻视对手。
15、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7、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18、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9、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1、观其行,顺天之意,谓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谓之不善意行。——《墨子》
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23、“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
2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5、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6、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27、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墨子》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29、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0、著名作家房龙在他的名著《宽容》中曾经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宽容的定义: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
31、果然不久老子便骑着青生来到两谷关,尹喜款待老子请他普述,
32、老子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3、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3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7、《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相传为老子所著,其中蕴含的哲理简单而意味深远,其中最经典的十句话更是蕴含了中国式的生存智慧,领悟透了并在实践中践行的话,受益终身。
38、老子名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9、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0、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上善若水》
41、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3、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4、国君诸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墨子》
45、幼时不择善人教之,使至于为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7、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8、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明)洪应明《菜根谭》
4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0、(译文)老子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物壮则老”,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在告诫世人要学会适可而止,知进而不知退、知争而不知让,结果往往都是祸患。
51、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5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3、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道德经 第七十五章》
54、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55、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5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7、人有生老病死;花有盛开凋谢;月有阴晴圆缺,无不在道的规律中运行。
58、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6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6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6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65、老子名言: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6、《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6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6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9、老子名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0、 圣人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宝。此三宝,皆体道而得,为人生之至宝,当终生持而不失。慈,即仁慈。爱人之心,恻隐之心,皆慈之德。俭,即节约。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自我而不放纵欲望,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俭之德。不敢为天下先,即以礼为德。守静谦下,进退有节,不锋芒毕露,不以自我为主宰,乃礼之德。老子三宝,实为儒家仁、义、礼三德,只是道家三宝是顺其自然合乎客观规律的。
71、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7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7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74、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5、老子名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7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7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