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余力的意思
1、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看到“孝”字,头皮发麻的人大概不少。若取义为“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怕是我都要跑掉的。常与朋友谈笑说,自身只能做到“孝而不顺”。在此,对孝的定义取《墨子》里的“孝利亲也”。
3、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行有余力的意思)。
4、在孔子看来,人的品格是第一重要的,文化水准则是其次的。如果人品高尚,再去学习文化,那就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如果人品低下,那么文化越高,造成的危害恐怕反而越大。
5、而读书、学习是自己的兴趣和追求,是让自己更有成就感的事情,是让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值的筹码,是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的基石。
6、弟子,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年纪小的人,第二是学生,我们经常说孔子的弟子,就是孔子的学生。在这里是用第一个意思,年轻人。
7、弟子,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认为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年纪幼小的人,另一种是指学生。这里是第一种意思,泛指年轻人。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扩展到我们现代人的应用,应该是我们需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紧急的事情给做好,然后再去在理论上提升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
10、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11、霍贵高-中华家风大讲堂:有人说,六艺都算文,我也在考虑对不对。
12、针对人生第一课,孔子给出了浅近明了的回答,那就是,做人应当先修德,再学知识。也就是说,对于弟子的教育,孔子认为应当从伦理教育人手,在家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其次,学习待人接物,做到严谨守信;这些根基打好后,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
13、----------------------------------------
14、霍贵高-中华家风大讲堂:赵兄如何理解出则悌?是不是在外面要尊敬兄长?
15、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16、(质胜文)如果只是强调质朴,没有后天学习的纹饰,这就是质胜文。质是未经加工的质朴,朴实醇厚,但是他外表言行举止缺乏修养,没有礼仪的训练,看起来就显得粗野了。野是像未接受过教化的人一样,野人,山野之人。
17、如: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8、尽:全部用出;竭:用尽。用尽心思,使出全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19、宁可身体力行国学,而不知何谓国学;也不要谈起国学头头是道,却在生活中做出有违国学的事。
20、学习是我们终生都在进行的事情,毕竟“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我们来说,人生是相当漫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的事情,也会因此而成长,但是成长是需要我们去付出的。通过做一些身体力行的事情,从而丰富我们的经验,但是这还不够,虽然我们已经有了经验,但是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只是,所以这些经验在脑海里面还是比较混杂的,通过阅读书籍去学习,帮助我们去树立脑海中的经验,从而让这些经验成为我们的一笔财富。
21、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22、但这里面的逻辑顺序是先完成能力的提升,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和价值追求,如果连基本的处事能力都没有,而去追求读书和价值实现,就是好高骛远,不求实际。
23、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24、原文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篇》。
26、『亲仁』,这是亲近仁者、仁义之行,亲近那些有善行芳表之人,对自己的正心修身会有很大的帮助。
27、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先后次序不能够颠倒,否则,我们就会很被动,就会舍本逐末,就会本末倒置!
28、现实呢?不说每年高考时的报道,每每发生什么重大事故家人瞒着孩子,怎么怎么的;就是到了大学,我同龄之人在父母护佑之下有许多不管家事不知世事,仿佛父母永葆青春一般,什么事都能扛着。等其父母无力扛天了,就由着天塌下来,塌着谁谁倒霉。
29、他却因自顾不暇,对教学点的管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0、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31、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32、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聪明的穷人”?为什么学校里,到处都有“聪明的差生”呢?这里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与我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重学文”“轻做人”的做法有很大关系。这正是我们为急功近利所付出的代价,我们在为我们的错误“买单”。
33、译文:只是‘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34、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5、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36、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37、特别是那些贩卖阅读焦虑,实则卖书圈钱的垃圾,他们如果没有看过《论语》这一段就是愚蠢,如果看过还在鼓吹邪说,就居心叵测了。
38、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39、轻而易举——轻:轻松。举:托,向上托。形容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比喻做事情毫不费力。
40、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41、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2、关于教育的本源,早在2000多年前,圣贤——孔夫子就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学生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心胸开放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可见,孔子的教育观念中,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德育为教育之本,若德行不正,学多少知识都是无本之末,充其量是一个高学历的野蛮人、“巨婴”人。这样的人不但无益于社会,还可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43、如: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4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5、这里关于礼仪和学习的关系让我联想到能力和价值追求的逻辑关系。
46、 朱子在底下又反面来更加加强这个论点。他说,“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於心”。什么叫记问之学?我们读《论语》,字都会念,念得很熟都能背诵,意思听讲之后也能懂,甚至能讲给别人听,但是自己都没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悦乎,没有这种体验,只能叫记问之学,这是你记来的,你博闻强记,你记性好,你记得多;不懂的你就问来、你就听来,但是它没有真正变成你的存心、你的行为,所以只停留在表面,叫记问之学,无得於心,心里没有真正的体验。我们的恩师对记问之学,送一个很好听的名称,叫儒学。你是学儒学的,学得也不错,《论语》可能从头到尾倒背如流,讲得也能头头是道,甚至讲得倾倒一片;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烦烦恼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他还是长戚戚,心里很多忧虑烦恼。《大学》里讲的,心里充满了好乐、忿懥、恐惧、忧患,心不得其正,身不得其修,家也不能齐。怎么家不能齐?你看,《论语》学得很多,可是夫妻间还常闹矛盾,跟父母、兄弟、儿女关系都处不好,这家没齐。人家学圣贤之道学得不亦悦乎,我们学得不亦烦恼乎,这怎么能说有得於心?统统叫记问之学,搞儒学,不是学儒。儒学和学儒这两个字一调换,意义完全不一样。学儒是什么?真正向孔老夫子学,向圣贤学,入他们的境界,你就真正得到不亦悦乎。
4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48、霍贵高-中华家风大讲堂:嗯,文化典籍没问题,诗也肯定是,诗乐也不分,诗三百,孔子皆弦而歌之。这都是文吧。
49、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50、说到这里,有人就会问,现代社会升学、就业都是凭考试,分数决定一切,考查的尽是文化知识。孔子谈的这些孝悌呀,爱心呀,严谨和诚信呀,等等,能换算成分数吗?你的孩子品行再好,能被大学录取吗?是的,没有分数不行。但是,你想过没有,好分数是怎么得来的呢?试想,分数能解决一切问题吗?下面,我们就再来分析一下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
51、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52、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53、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54、而你,却毫不为意,开心地躺在床上兴致勃勃地刷朋友圈,修图,把优美的传统文化分享给大家。
55、霍贵高-中华家风大讲堂:是啊,行有余力,应该是在德行修养上做好了,才可以学文。
56、『信』是讲言行要有信,这是做人之关键。孔子教导我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要是做不到”信“,那他在社会中就无法立足。
57、你无需表演国学,除非你需要让旁人看到国学形式的美,但你要知道,当你表演茶道,花道,香道的时候,你是在介绍这个文化,它并不能代表国学。
58、儒家讲究的是先做人,再读书。《三字经》里说的也是,首孝悌,次见闻。知识、学问、见闻,这些都是排在做人之后的。
59、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来上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60、“先之以孝弟诸行,而学文后之人。文有理谊,非童子所知。”到底教还是不教?其实问题不在教和不教,怎么教才是问题。
61、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62、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入字。入字在大象字卡的金部/红部,家长和小朋友们可以找出来看一下。
63、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64、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65、“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有了仁德之心后,若是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可以去学些文化知识了。不管你想当文学家也好,还是当科学家也罢,或是做艺术家也行,只要是你感兴趣的,你都可以去学。
66、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67、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