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十二则
1、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则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孔子论语十二则)。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4、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 指热水。 ②肱(gōng):胳膊。 ③于:对,对于。
6、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7、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14、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5、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6、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9、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2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
22、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结合自身体会,把握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中的几个核心观念。
23、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2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5、 小学到初中必背的208篇古诗文(附音频)
26、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为政》。通晓就是通晓,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便是智慧。不懂装懂就是无知,学到的知识越多,越应当学会虚怀若谷。
2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9、(6)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30、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1、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32、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33、(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34、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35、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37、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9、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0、摘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42、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4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4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7、 阅 读 是 一 种 修 养,分 享 是 一 种 美 德
48、《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却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再传弟子中有的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49、子夏曰:“博学而笃①志,切问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子张》)
50、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引申为“实习”“练习”“温习”“复习”。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51、(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52、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53、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54、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5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6、初一|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57、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5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5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