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正确翻译(文案精选75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5-17 07:49:44 浏览59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正确翻译

1、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

2、  不要贪图意外得来的财富,不要和过量的酒。

3、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解读):这是说家常用的器具,不求华美,只求质地坚实,并且经常洗刷干净。这样的话,就是瓦罐也会有超过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贪多,只要足够下饭,烹调得当,即使是园地里自己栽种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来得好。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节约。

6、(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7、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8、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0、  (解读):听从妇人的言论,溺爱骨肉,这哪里是大丈夫的作为.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主心骨,哪些话该听就听,不该听的不要听。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正确翻译)。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2、作者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13、(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

14、(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6、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17、  (解读):前半句写“为人谦和”,后半句写“人伦常理”。待人接物,与人交谈,冷酷无情,过分刻薄,也不会生活得安乐、美好;违背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准则,就如父子、兄弟间的长幼关系等,就要立刻纠正。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惜我们小天地,永远充满着太平。相亲相爱同相敬,家庭才会有温馨。谦虚人人都仰慕,礼让个个受欢迎。

18、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9、恭贺:利乐众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开业庆典(既安仔包、老台门工厂开业庆典)圆满落幕!

20、餐具质朴但擦洗干净,即使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饮食节约但能精心制作,即使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2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2、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23、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24、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25、(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6、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27、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28、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2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0、  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31、朱柏庐从小好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就不再求取功名,返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32、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33、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

34、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35、朱用纯虽然名气不如朱熹,但是仅就两篇家训而言,论知名度,流传度,经典程度而言,朱用纯的这篇治家格言,远胜朱熹十万八千里。

36、黎Lí明mínɡ即jí起qǐ,洒sá扫sǎo庭tínɡ除chú,要yào内nèi外wài整zhěnɡ洁jié,既jì昏hūn便biàn息xī,关ɡuān锁suǒ门mén户hù,必bì亲qīn自zì检jiǎn点diǎn。

37、童子和仆人不要选面貌俊美的,妻妾一定不要浓装艳抹。

38、喜欢亲近不良少年,结交流氓,日子久了,必定受到连累;与老成持重,能够约束自已(管理情绪)的人为友,遇到急难时,就可以得到他的指导与帮助。

39、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40、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41、安仔包创业善心活动开始啦,加盟费巨大优惠等你来

42、  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九享福气的;如果违背伦常,乖戾叛逆的话,马上就会消亡。

43、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伦理道德谬误也会使家庭衰败的。)

44、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45、译文:如果用的器具干净整洁的话,即使是瓦做的也比金玉为材料的要好;如果吃饭吃的少而精的话,即使是普通的蔬菜也是珍馐美味。

46、不要依仗着势力就去**威逼孤弱的人;不要贪于嘴上的享受就恣意屠杀牲畜。

47、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48、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乎?南间贫素,皆事外饰,车

49、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50、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51、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52、勿Wù营yínɡ华huá屋wū,勿wù谋móu良liánɡ田tián。

53、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54、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55、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56、译文:三姑六婆那些人,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美丽的婢子漂亮的妾,这并不是家内的福气。

57、(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58、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四书、五经,却要诵读。

59、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60、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经典书籍不可以不读。 

61、读Dú书shū志zhì在zài圣shènɡ贤xián,非fēi徒tú科kē第dì;为wéi官ɡuān心xīn存cún君jūn国ɡuó,岂qǐ计jì身shēn家jiā。

62、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63、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愚笨,经典书籍不可以不读。

64、译文: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计较厚重陪嫁。

65、古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很深的含义,不可小看。这三句话,虽然看起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道理却很深刻。它起码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66、《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67、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bì)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68、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69、  (注释):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70、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

71、  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

72、(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73、  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74、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