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的人都怪怪的
1、其二是要克服求快心理,要静下心来慢阅读,这里的慢不仅指时间,更指心态,这样才能造就一种“品质阅读”。(学哲学的人都怪怪的)。
2、我依照客观不干扰不判定,纯粹第三者的态度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就这样我坚持了好几年。发现变化非常大,第1个变化是我的思维有点迟钝了,我原来是一个思维非常敏捷的,
3、尼采确实在著作中经常有狂妄的语言,但这只是他表达自己思想的必要,不能说明他就是个自以为是的狂徒,此外不要忘记他晚年的精神状态。
4、他又极其不善于赚钱,好像对钱没什么兴趣,但是生活所迫子女老婆要养也还是需要去赚钱,学校里的死工资福利虽然可以,但是远远不够;两夫妻加起来的钱不足以开销,这也是他的痛苦。
5、这个问题,比前两个更难回答。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我称作为哲学天赋之人。一般有三个答案类型:
6、今年6月,历时六年组织编译出版的30卷总计1100万字的《海德格尔文集》发布。孙周兴办公室的墙脚堆了一排,“中文世界的海德格尔研究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文献积累,从而有了一个比较坚实的讨论基础,我们最多再补个十卷就够了。”一些年前,他在德国克劳斯特曼出版社看到总编书架上日本海氏译著占了三格,而中文译本却只有几本,羞愧难当,现在中文版总算也能放满一格书架了,也是对熊先生的告慰。
7、我们渴望把握事物的规律和起伏,以免陷入日常生活的漩涡。
8、1 带小组同学买文具还附赠合生汇国权路聊天
9、王东岳先生的线下课程是有史以来线下听众最多的哲学课。
10、我知道,他之所以会给哲学贴上枯燥这个标签,大抵是因为我们在求学过程中接受的思想政治课的“荼毒”所致,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哲学和枯燥划上了等号。
11、佛经上经常讲听佛讲课的人信受奉行。除了相信还要理解受用,还要依照着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最差的就是奉行,如果不去做不去行,就没有真正的信受。
12、1 作为一个数学哲学的工作者,每天都生活在惴惴不安中,不安于自己懂的数学太少:“就我懂的这点数学还妄谈数学的基础、数学的本质,会不会又要闹笑话了?”常常,我只能自我安慰:“人类智力事业爆发式的发展使得所有关于它们的严肃的哲学思考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窘境,‘知其不可而为之’就是哲学的宿命吧。反过来,如果一位数学哲学工作者不曾有这样的惴惴不安,ta恐怕并没有在真诚地从事这项事业吧。”
13、后来,他曾在采访中坦言:如果早点上东岳老师的课,他能更早一些顿悟。
14、我有一次问他,我说你为什么不改改你幼稚的性格。和领导搞好关系或者去社会上赚点钱呢?
15、复旦的西哲史下卷,现代占了很大部分。照片可贵之处在有几位前辈。全增嘏,大概是解放后最早开现代哲学的。还有胡曲园,罗克汀,张世英,尹大贻等等。
16、听说获得《南方人物周刊》年度魅力人物奖项,太太跟他说,应该学习萨特拒领。孙周兴则戏称自己也有虚荣心,“但我当院长时规定,学校里评各种奖,院领导一律不参加,不能与民争利。”
17、4)课后会有小测验来帮助你监测是否听懂,保证学习效果;
18、哲学未死,它依然在学术圈内,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独特价值。
19、而面对这两个问题,正如威尔杜兰特在书中写到的那样:Sciencegivesusknowledge,butonlyphilosophycangiveuswisdom.
20、1979年摄于太原迎泽宾馆门口,有军人站岗,右侧有宾馆的牌子
21、其次,是能帮助人关照自我。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需要完成,这个使命既对自己的家人,更是对自己;如果你有出息的话,还包括对国家与民族。而要做到这点,了解自己是首要的。但是,实际的情形是什么?
22、荷尔德林诗云:“我们每个人走向和到达,我们所能到达的地方。”孙周兴的哲学之路充满际遇的偶然,他极认真地说,他的人生轨迹本该是一个泥水匠、包工头、建筑商,搞得好的话今天也在上海,该是他来给高校捐款才对。
23、哲学真正的力量和价值是说,你要看清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真正底层的东西,只有越低级的东西才越稳定。
24、公民、城邦、民主、国家、共和、君主、革命、政d
25、一名武大女学生的反思:深度揭露大学露骨生活
26、这时候我的心里产生了很多变化,我的情绪开始躁动,我很多时候无法正确地判断事情,所以我很快就退出了这个项目,我告诉自己我不是干这种事情的料子,我只能站在讲台上去讲课。
27、我经常默默地看着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表演,有时候表演给别人看,有时候表演给自己看,这种表演我以前不觉得可笑,现在我觉得特别可笑。当我觉得可笑的时候,这个表演就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就自然停止了。所以人家说,唉,你怎么最近不怎么爱说话了?
28、把我碎片化的知识串成了一条线,思维眼界得到了提升;
29、顺着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思路,他提出“未来哲学”,简而言之:哲学在“完成”意义上达乎“终结”的过程,与技术工业的扩张一体。艺术和政治将代替哲学和宗教,和技术一起成为时代决定性的命题。未来哲学首先是一种科学批判,必然要与艺术联姻。
30、对这种氛围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学界同仁,感到无奈和厌烦,就回避。会场人数减少,到晚餐的时候,一大批人满头大汗地赶到食堂,原来都去享受庐山的美景了。也有聚在房间里自己开小会的。有一次,几位老同学聚在朱德生先生的房间,七嘴八舌地议论。我与随哲学所所长参会的同班同学,吵起来了。我说,青年学生中的“萨特热”是《中国青年》杂志组织的关于潘晓的信的讨论中露头的,加上萨特去世引发的对这位与中国一直非常友好的作家、哲学家的纪念,与西方哲学研究界关系不大。那位同学说,“潘晓的信的讨论是XXX认可的,你不要乱说”。我答“领导做的事都是对的,出了状况就要学界承担。你这是什么逻辑”。两个人争得快要翻脸了。还是朱先生打的圆场。他说,我们还要发点声音,但是要站得高一点,着眼于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上。其实,许多认真的与会学者都有这样的想法。后来几天的讨论,情绪化的声音就少见了,讲道理的声音就多起来了。重点渐渐地从分析西方哲学对青年的影响,转移到了西方哲学本身。一次晚间举行的大组会上,许多学者发言。一方面对萨特和存在主义等不同的流派做了许多具体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一个哲学家的学术观点与政治态度的关系,往往非常复杂,怎样才能避免简单化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对如何评析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总体上把握其演进的趋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31、我说:那就奇怪了,你是搞哲学的,应该是最明白这个世界的,你都懂这些道理,为什么活不好呢?
32、我会用另一种思考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这个世界是我全部参与的,还是部分参与的,还是与我无关的。
33、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AndFreeViews
34、可是这些东西又解决不了你根本上性格上的这些缺陷,比如你不愿意勾心斗角,你不愿意和光同尘,你也不愿意去说点好话和领导打好关系,这些东西哲理全部都解决不了。
35、原因非常简单,随着科学进步,生产力极大提升,人类缺的不是钱,不是住房吃喝,而是精神空虚,未来人解脱了物质短缺的困扰后,会豁然发现面对着一个更加荒芜的精神世界。这个时候,支持人类的恰恰是这些新哲学学渣们,他们在帮助人类如何解脱神经的空虚无助。所以学渣的未来也会很珍贵。
36、生活中,人们不会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因为欣赏好的风景有时候是非得走路不可的。读书也一样,直接面对书本更好。还有,现在有些书店弄得很时髦,添了咖啡吧,又增益出许多文创产品。卖文创的柜台越来越多,卖书的柜台反而被挤到了边缘。而且卖的书也多是些时髦的励志书、旅行书。
37、90年扬州会议讨论马哲与西哲的关系问题。与刘放桐,涂纪亮、贾泽林、黄颂杰,戴文林等合影
38、 每学期导师下午茶抓随机位数同学去咖啡店
39、有人说,我们不能更多地看到这个世界的美,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精力,或者没钱,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常常受到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没有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帮助我们确立这种能力和方法,所以它才被人称为“心灵的探险”或“灵魂的壮游”。现在大家条件都好了,出国旅游不是一件难事。比如想去伦敦,办好签证,买一张机票就可以走了。
40、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托克维尔、韦伯等
41、关于经典,大家耳熟能详。对此,南非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切《何为经典》是这样定义的,他称“那些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当然,撇开库切讲这个话的具体语境,那些历经人们最诚挚的颂扬而得以流传百代的,当然也是经典。
42、康德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难道康德的意思是说你跟我一起去看流星雨吗?不是这样的,恰恰是说你要舍弃小我,抬头关心人类整体性的精神出路问题。
43、再回到我们最熟知的艺术经典与人文经典,两者虽然都指向世界的本质和人性的根本,但是人文经典有的时候比艺术的经典更重要。尽管大家都觉得文学有故事,重视抒情,更能体现人个体的生命,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后面都有深刻的思想,乃至于这些文学家本身就是哲学家。所以,如何通过阅读文学,更重要的是阅读人文社科类著作获得对真理的深刻领悟,对知识的解构非常重要。如果只有故事,没有太多深刻的东西,这就不足以打动人,更不易服人。总之,所有的经典都指引人找到自己的路,所以读经典绝对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抽象命题。
44、因为专业的缘故,身边七七八八的老同学找你咨询情感的情况变多了/在实习面试的时候总有岗位给你抛出一个压轴问题:你觉得读哲学对你招聘/写爆款文/处理行政工作......有什么帮助?不过当然最想吐的槽还是,哪怕吐了这么多槽还是义无反顾地在坑里匍匐吧。”
45、可能是因为职业病吧,我讲这些东西就有一种成就感,可是你让我去干别的事,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我的家人都说我是彻底的书虫书呆子。骂我是生活白痴,说我心里非常幼稚,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说我非常怪癖,
46、由媒体、网络建构出来的生活世界,有的时候尽管都存在,但常常只是人生之表象,它们的浮泛、零碎,根本不足以映像这个世界的本质。如果没有经典的烛照和指引,它们完全可能被人表现得毫无真实感可言。你们信不信?
47、牛津大学的社会学家经过二十年的调查,确认阅读对人的职业水平的影响远远超过喜欢电影、音乐和社交,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出于爱好读书,这样读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会释放出一种使你快乐的多巴胺,让你更自觉地投身其中。
48、讨论尽管依然热烈,但是,开始一段,总觉得味道怪怪的。我所在的小组,第一天开会,就有几位一个接一个拿着稿子进行批判,针对的不仅是萨特和存在主义。有的指名道姓地指责萨特研究的专家柳鸣甚至用词尖刻,指责他写的散文描写拜谒萨特墓地时表露的心情,是有损国格。有的指责上海的《书林》杂志不该刊登赞扬萨特的文章。当时我也有点按捺不住,就说上面要求我们评论的是西方哲学,怎么评论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既然学界有不同看法,《书林》将不同观点的文章都登,也是正常的。至于柳鸣他是法国文学专家,我们不懂法文,能够读到的萨特著述的中译本也很少,对萨特的了解可能不如人家。况且他人也不在场,有意见还是当面对他说比较好。会后遇到在另一个小组老同学,他说那个组里,《北京日报》的编辑,指责不久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放桐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一书,书名就有问题,质问为什么不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该书的责任编辑,人民出版社的女强人袁淑娟当即站起来反驳。会场里火药味十足。有人开玩笑说,庐山这个地方,风水不好,不能开会,一开就是这样。
49、5我经常被问到:“学哲学是不是容易精神不正常??”
50、而哲学家,就是从不长大的孩子,是从不放弃追问这些问题的人,包括,人为什么要活着。
51、他说:释迦牟尼佛教我们要在现实当中去观察和洞察我们的烦恼和妄念。直到认识到它们是不可捉摸不可执着的表象。
52、海德格尔的时代,已经见证自然物和手工物的退出,工业制品丧失个性、千篇一律,人的感知经验逐步落空,基因工程更可能在智力和知识结构上把人拉平,个体扁平化、同一化、集约化,个体自由解放的人类理想,可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面前被消灭。孙周兴感叹,“如何保护个体自由以及让个体有进一步创造的空间,将变成以后人类文化的一个很核心的命题。”
53、“只有实现物质的原始积累,才能有潜心做研究的底气。 ”
54、再回到我们最熟知的艺术经典与人文经典,两者虽然都指向世界的本质和人性的根本,但是人文经典有的时候比艺术的经典更重要。尽管大家都觉得文学有故事,重视抒情,更能体现人个体的生命,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后面都有深刻的思想,乃至于这些文学家本身就是哲学家。
55、5“奇奇怪怪真真假假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还要看希腊英语德文原典写写写论文论文。”
56、可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真正的爱是什么,是我真正的去欣赏他们去保护他们,去为他们奉献自己。在这种爱里面我发现无私地去成就你身边的人,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尼采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