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尊师重教名言
1、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佚名
2、教育的目的在于品德的形成。(英国:斯宾塞)
3、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4、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捷尔任斯基
5、夫民,衣食不足,则不暇治礼仪;而饱暖无教,则又近于禽兽。——宋朝:朱熹
6、在丰厚浩繁的史籍中,武威人尊师重教的相关记载很多。早在公元前3年,武威就出现了“郡国学”;公元10年前后,武威太守任延在西门外“石地”修建了有史记载以来武威第一座学校—武威郡国学馆(今武威二中一带);公元250年前后,武威太守条茂在灵渊池修建“学宫”(今和平街小学一带),为本地学子提供讲学读书之处。十六国时期,凉主崇尚教育,设“崇文祭酒”一官职,专门负责兴办教育,儒学大兴。《资治通鉴》载:“凉州自张氏以来,号为多士。”唐设府儒学,西夏设藩学,明设卫儒学,尊师重教,相映成风。至清一代,教育规模和水平超过往代,“书城不夜”。嘉道咸三朝,武威考中的举人数量,在陕甘二省稳居第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
7、10(荟萃古今中外文化知识,传承历史现在未来文明。)
8、县第一中学和县民族中学分别举行师生表彰大会
9、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古代尊师重教名言)。
10、(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11、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2、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13、(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14、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
15、"重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我国传统上把学问知识分为“道”、“经”、“术”三个层次。“道”是最高的学问。“经”是对“道”的阐述。“术”是实践“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学派都把“道”作为最大的学问,最终的追求目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16、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斯基
17、翻译:因此徒弟不一定不如师父,师父不一定比徒弟优秀。学习道理在时间上有先后,学问记忆各有所长,只是这样而已。
1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19、10(园丁崇高的称号。看那枝头绽放的鲜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浇。祝福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20、 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
21、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22、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幸福。(瑞典:诺贝尔)关于尊师重教的名人名言
2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朝:韩愈)
24、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汉)杨雄《法言·学行》
25、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
26、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27、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善莫大于大学教育,恶莫大于无教育之大学。——鲍克
30、“尊师重教”出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31、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32、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布贝尔)
3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34、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35、清代武威人王化南,也是一个重教好学的地方官。乾隆年间,他在山东当知县,大办学校,革科场陋习,《武威县志》上说:“化南好学,至老而不厌。做官时,每天早起批阅公文,午间处理公事。下午则集合幕僚、儒生、子侄学习,读经史,谈典故。晚上回去读书,书声琅琅达于署外。”后来,他辞官回乡,主讲武威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子。
3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37、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38、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9、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作用必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克鲁普斯卡娅
40、“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2、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43、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康德)
44、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 教师节来临之际,给孩子们讲一讲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小故事,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45、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就是最佳的遗产。——英国·司各特
46、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 大略》
47、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48、尊师重道,注重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49、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的名言
50、1(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51、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至于善。宋朝欧阳修
52、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53、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存原则,是一切社会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多的唯一的手段。——巴尔扎克
54、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前苏联:别林斯基)
55、教师的职业是一种责任重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作用必将日益提高和增加。——克鲁普斯卡娅
5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57、父母学堂,您身边的实战专家,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教育!想要得到知心爱人,是我们一生的向往,没有不知心的爱人,只有不会相处的关系!
58、D选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著名书法家启功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指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学识、又要在行为上能作为学生的榜样。符合题意。
59、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罗素
60、(用狡计去害友人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6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2、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63、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夸美纽斯名言
64、(答案)A。解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儒学大家朱熹的哲理诗《问渠》,以水渠作比喻、指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65、翻译:一个人要想很快学习知识才开,首先尊重老师。比喻只有尊重老师,才能更好得到知识。
66、 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全中国,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王
67、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68、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