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文案精选75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1-22 08:58:18 浏览59

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1、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2、《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弟子中:多闻第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  

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4、瑜伽宗 依弥勒讲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名瑜伽宗。玄奘法师(600~664)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之作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此宗由于在印度无著,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世亲学说是直接继承者。 (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5、  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要是佛对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6、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

7、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8、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9、大乘佛教兴起以后,逐步成为了印度佛教的主体。到了公元九世纪,大乘佛教进入了衰落阶段。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进入了密教发展阶段。所谓密教也叫密宗。指的是通过隐秘的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佛法的传承的宗派。原本是大乘佛教的一个宗派,后来成为了大乘佛教的主体。密教的特点是吸收了大量的婆罗门教的内容。因此特别重视佛教的仪式仪轨。而密教的发展时期恰好又是藏区吸收佛教的一个重要阶段。这就使得藏传佛教呈现了以密教为主的这样一种特点。藏文大藏经当中就保留了大量大乘佛教晚期密教经典。这是和汉文大藏经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密教经典当中的一些修行思想和方法与儒家文化有很大的冲突,因此在宋代时候设立的官方佛经译场当中,并不翻译此类经典。 汉文大藏经当中密教经典文献就远不如藏文大藏经丰富。但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的保存,汉文大藏经要优于藏文大藏经。

10、《佛说演道俗业经》、《十善业道经》主要是教导在家人在现实生活中要常行饶益,行十善法,修六度行,得上善财,入大乘道。《佛说鹿母经》和《银色女经》则主要是教慈和教施,以生命布施,饶益有情,救护生命,令众生得至安稳。《佛说玉耶女经》和《佛说长者法志妻经》主要是从反面教导在家女众如何当好一位贤良妻子,敬夫婿、事公姑,体恤下人,发菩提心;而《佛说七女经》和《佛说月上女经》则从正面为在家女众的修行树立了光辉典范,这两篇经文对于在家女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在家女众只要发出离心,信、愿、行具足,同样可像男子一样得入大乘,得三十二种大人之相、八十种好。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修行才能证得这些庄严相好呢?对此,《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作了详细的开示,该经可作为在家女众修行的指南。

11、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12、  《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13、《随念三宝经》是著名译经大师法尊法师1962年4月22日从藏文《大藏经》中译出。译者在《序言》中说:「凡是佛陀的弟子,当随时忆念所归依的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的虔诚信敬心。」「由忆念三宝功德生善法欲、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如实学习佛陀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是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忆念三宝功德是佛弟子纯洁信仰、修学佛法的基本法门。」序言中还说到此经在藏传佛教中是僧众每天进食前必诵的经典。可见此经重要性的一斑。把这部经列为第其用意即在提醒佛弟子随时忆念三宝的功德,策励自己,不断地增强信心,为上求下化而精进修学。

14、《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

15、需要强调的是,天台、华严的教义虽导源于《法华》、《华严》,而实际上为中国所独创。天台的一心三观、圆融三谛的学说和华严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都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展现了中国独创的大乘精神。

16、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7、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18、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19、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20、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21、憨山大师曾经说: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楞严经》详备地讲述了心外无法,同时又逻辑清晰紧密的分析了世间整个思路,既阐述了修心的大道理,又讲明了世间的活定律,教你如何自在于世间,如何将修心融入世间。

22、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23、一份天然“药”手册,零副作用,效果竟然这么好!值得阅读~

24、在佛陀去世之后大约200年的时候,佛教僧团发生分裂。一部分主张改革的青年僧人形成了大众部,主张对原有的佛教思想进行修改,以适应当时社会的需求。而另外一些主张坚持传统的老年僧人则成为了上座部。他们就是现在南传佛教的前身。因为发生分类,所以对佛教经典的传承和解读自然也就发生了不同的意见。双方分道扬镳之后,佛经内容就开始出现差别。

25、感恩古往今来所有善知识,为我们留下经典,留下救命的良药,留下生命里最芬芳的圣果。

26、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27、从早期佛教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佛经的数量在当时远不如当代那样浩如烟海。其实内容应该是很少的。那么现存这么多的佛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里边又涉及到佛教在后来的一个分裂和变化发展历程。

28、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29、  佛教的宗派,象回家的各条路或交通工具,万法归一也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30、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31、《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

32、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33、太神奇了,按摩小指=28味药!每天50下,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

34、从少林寺方丈每天发上来的图片,少林寺的僧众真的还是不少,既然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传播了顿觉小乘佛法,也看过少林寺方丈每天为众生解答的问题,也是小乘佛法了。

35、  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

36、有人讲万法平等,那佛为什么又讲《法华经》是经王,其它经就是戏论?无分别不妨分别,在没明心见性之前就是不平等,等你明心见性之后,有没有哪一部经不是《法华经》,《地藏经》、《华严经》是不是《法华经》?《圣经》、《伊斯兰经》是不是《法华经》?天文经、语文经、物理经、化学经、牛经、马经、苹果经、金戒指、金耳环经、牛屎经、狗粪经是不是《妙法莲华经》啊?这叫万法平等;没有明心见性而讲万法平等,就是废话。所以什么时候平等,什么时候不平等,要搞明白了,这个不是讲口头禅。法华楞严把三藏十二部经,乃至一切万法统统归纳为一法,都是佛法,这是“大乘”、“一佛乘”,绝对没有排除小乘,但是它是通过排除小乘,而达到圆融小乘,法华楞严“如来藏心地法门”,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而把一切的万法通通提升为“法华、圆教大法”。

37、禅宗 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突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语的祖师禅。相传此宗的禅法是5世纪初的菩提达摩由印度传来。虽有单传心印,不立文字之说,实际上禅宗是以《楞伽》、《金刚》和以后出现的《六祖坛经》和许多的“语录”为依据的。在8世纪它又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约606~706)一派主张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就衰歇;南宗慧能(638~713)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从唐至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出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下又分出黄龙、杨歧两派,加前五宗称为七派,都曾盛极一时。后来的禅宗只有临济、曹洞两派流传不绝,临济宗尤为兴盛。

38、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说:不读《楞严经》,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读《法华经》,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有道是,成佛的法华,开彗的楞严,富贵的华严,而被称之为经中之王的是《法华经》。

39、《楞严经》是佛教上的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令于圣境起企慕、而于凡外得知解,从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更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俾于菩提道上能克服魔怨留难,所修圆满成就。

40、三个东西泡水喝,2天助你血管光滑,1辈子不怕心梗!

41、《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种种殊胜,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

42、作大证明功德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43、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44、而“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一句,且不说修道那么高远的境界,吾辈凡夫俗子,不如意时读一读,就算只能解其深意两三分,再深重的烦恼,也能得到释怀些许。

45、 密宗 密宗是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774)等传入我国,形成密宗。它依据《金刚顶经》、《大日经》建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三密瑜伽。此宗的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这便是中国汉语系佛教的八大宗教。此外还有专宗俱舍论的俱舍宗,专宗诚实论的诚实宗,以及专宗摄论、地论、涅槃经的各宗派,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盛行一时,但不久便失去传宗,或并入他宗了。

46、《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

47、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非物。

48、《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金刚经》、《心经》,是在家教徒应当经常读诵的四种经典。前二种经以广修福德资粮、成就慈悲观为中心,后二种经以断惑证真、成就般若观为中心。我们能够经常诵习这些经典,日久功深,自然悲心增长,善根纯熟,智慧开朗,烦恼淡化,广修善行,得大轻安。这四种经典均属大乘不共法。

49、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其内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义外,也包含了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论述,是人类历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50、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51、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52、有的说我岁数已经大了,我是不是该从念佛开始?不管岁数有多大,都得从持戒开始。为什么要从持戒开始?因为我们成佛不是今生就成佛,我们要经过多少劫才能成佛的,是吧?我们今天既然学佛,一定要打好基础,我们要给来生打好基础,这个很主要。人老了,不等于就是说,我们学佛就没有机会了,来生就不能学佛了。所以说,我们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都应该从基础开始。

53、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54、天台教观以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教为权教,示一乘之理为实教。三乘是佛方便说,统归一佛乘。天台判教五时八教,将佛陀经教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种教法:化仪四教顿、渐、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华严判教三时五教,三时:日出、日中、日落;五教:小乘、大乘始、大乘终、顿、圆。《大般涅槃经》中将佛法譬喻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味。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方便对佛陀言教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纲以挈领。

55、可以使你知道:佛陀是救世主吗?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佛教徒相信上帝吗?相信灵魂吗?相信转世吗?崇拜鬼神吗?反对自杀吗?反对节育避孕吗?佛教徒有国家观念吗?能参加军政工作吗?佛教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其根本精神在流布的同时,掺杂了很多异质的成分,有了很多曲解。圣严法师以真修实证的智慧,扎实严谨的学术素养,透过平实流畅的语言,领你进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奥秘。

56、一个111岁老人,简单5句话教你活过100岁!一定要看

57、该经重要注疏有隋智顗《观无量寿佛经疏》1卷,吉藏《观无量寿经义疏》1卷;唐善导《观无量寿佛经疏》4卷;宋知礼《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1卷,元照《观无量寿佛经义疏》3卷;明传灯《观无量寿佛经图颂》1卷,续法《观无量寿佛经直指疏》2卷;清彭际清《观无量寿佛经约论》1卷;丁福保《观无量佛经笺注》等。

58、一代名医去世前留下家规:任何人都不许吃这东西!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59、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60、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当然,在不了解其义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念,亦是一种很好的修行。读佛经,读了一时不理解,是没关系的。但若是读了后作错误理解,或甚至谤经,可就反而糟糕了。

61、养生饮食:五块钱煮一锅,胜燕窝、溶血栓、降三高…

62、爱吃这十种食物的人,少生病,易长寿 必须收藏转发朋友

63、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64、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65、大乘经的由来当然不能够用传说来解释。根据现在学术研究的成果。是当时大乘佛教的僧侣写成的。因为佛经总是以佛陀或者菩萨的身份通过对话来阐述佛法,所以不可能保留作者的名字。

66、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67、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68、到了现在不是大乘佛法真的治不了这个世界,治不了这个社会,小乘佛法从南北朝一直到八十年代还可以,为自己修断烦恼还管用,到了现在非大乘佛法不可了。

69、作在心,秧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

70、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71、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72、佛教经典。简称《观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宋畺良耶舍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 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十六观)。未发现梵本,亦无藏译本,但在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维吾尔文译本的残片。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应马克斯·缪勒之请,据现行本译成英文,与《阿弥陀经》等一起,载《东方圣书》第49卷。

73、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皆详尽剖析开示。

74、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