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带有雨字的诗句(文案精选60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1-21 16:32:01 浏览59

写出带有雨字的诗句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4、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

5、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偶的最爱,呵呵)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

8、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文同《北斋雨后》: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9、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10、与其他诗人不同,陆游的喜似乎掺杂了许多爱国情愫。

1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3、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14、江雨靡靡江草齐山色空蒙雨亦奇山雨欲来风满楼雨过天青云破处却话巴山夜雨时大雨落幽燕白雨乱珠跳入船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16、精祷既不昧,欢娱将谓何。汤年旱颇甚,今日醉弦歌。

1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1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0、梅子黄时雨。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1、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2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2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4、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25、――――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7、-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8、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29、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关于雨的唯美诗句或句子雨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雨滴很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好看极了。

30、老人朝睡足,起坐梳白头。呼童饬晨餐,薪湿爨妇愁。

31、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32、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宋·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33、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节选)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36、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37、细心看那雨点变成一个个小帽子的过程,真是有趣极了!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这时一阵风猛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3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9、雨是上天的恩赐,惠世的甘泉,它使万物葱郁,生机一片;倘若没有了雨,那么这个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沙漠遍布,尘暴肆掠,风沙飞扬;不见鸟踪,难觅兽影,甚至连一丝绿意也不能找到,生命也在这里消逝,那将是多么的恐怖和可怕呀。四时之雨,也因时节的不同,季节的变化而各不相同。

40、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带雨字的诗句大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1、精祷既不昧,欢娱将谓何。汤年旱颇甚,今日醉弦歌。

4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3、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44、―――-志南和尚《绝句》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5、  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七六一年。此为第一首,写出了诗人离开尘嚣的闲适心情。轩,长廊;楹,柱子。赊,远。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呢,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唯其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鱼儿就潜入水底了。唯其风微,燕子才轻捷地掠过天空;如果风大雨急,燕子就会禁受不住了。诗人遣词用意精微至此,为人叹服。“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从这二句诗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吗?这就是所谓“缘情体物”之工。  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黄宾虹先生曾经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黄宾虹画语录》)高明的绘画如此,感人的诗歌更是如此。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宋廓)

46、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47、诗名:暴雨类别:五言古诗作者:陆游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孤灯映窗灭,羁鸟就檐栖。

48、“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49、――――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1、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52、―――-志南和尚《绝句》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3、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其二雨散云飞尽不回。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雨砌长寒芜,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雨寒日暖常斯须。

54、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55、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6、诗名:巴东遇小雨类别:七言绝句作者:陆游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

5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宋代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58、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水花落在地上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泡,小水泡看起来就像一顶顶透明的小帽子。

59、“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