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文案精选55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1-16 10:59:15 浏览59

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

1、这些分派下来的鞑子兵,都是没有文化的职业军人,住到了谁家,就成了这家的“祖宗”,吃要好,穿要好,玩乐当然免不了。只要看中了这家的媳妇、闺女,就得任由他奸淫,稍有反抗,轻者被暴打一顿,重者全家丧命。

2、       为继续南下扩张,北方便成了鞑子兵的后方根据地。为巩固后方根据地,鞑子兵加强了对农村的统治。面对鞑子的强大,有的汉族官僚便投靠了鞑子兵,为他们统治汉人出谋划策。鞑子如虎添翼,北方的统治更加巩固,手段日臻完善,中原北方的老百姓如临万丈深渊,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3、怎么办呢?是这样忍气吞声地将就下去,还是团结起来,想个办法惩治一下鞑子呢?

4、  传说,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把全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和原来的西夏人、畏兀儿人,第三等是北方的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第四等人是原来南宋的汉人。蒙古人在每个村子里派一个蒙古兵当里长,百姓叫他是家鞑子。家鞑子由汉人供养,吃喝拉撒睡都在汉人家。家鞑子比自家的老祖宗还有尊贵,好东西得尽着他吃他用,稍不顺心,不是打就是骂,甚至处死你都无处伸冤。

5、更令人可气的是,谁家要是娶媳妇,必须先交由鞑子过目,新娘子如果被他看中了,那么洞房和新娘子就都属于鞑子了。对此,百姓们恨不得把鞑子碎尸万段。

6、村公所里五个被称为“将军”的鞑子兵,此时已喝得大醉,听到家丁来报:“村民反了”!这五个家伙立刻从醉意中醒来。有的拿刀,有的去牵马。有一个当头的鞑子兵急中生智,拿起响箭,就向天空射了几箭。那响箭带着哨声,在八月十五的夜里像鬼似的在空中哀鸣。就在此时,其他村里也响起了哨箭的哀鸣声。人们喜出望外,知道其他村子也动手了。于是胆气和力量顿生,人人都决心拼命一摶。为打开大门,几个人合力,眨眼间村公所的大门就给撞开了。人们举着干活的农具,围住了那五个“将军”。大“将军”听到其他村也放了响箭,知道情况不妙,便放下手中的刀,跪地求饶。其他的几个“将军”见大“将军”放下了武器,便也纷纷放下手中的刀,跪地求饶。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他们跪地的当儿,人们铆足了劲,轮起家伙,三五下便结果了这五个“鞑子兵”的命。人们觉得还不解气,又放火烧了村公所。这时,有人说:咱们有大麻烦了,如果前军营的鞑子大军来了怎么办?他们可是几千人,又都是骑兵!大家一时慌乱起来。就在这时,忽听有人说:大营里的鞑子兵都开到前线去了,两个营房都空无一人。大家不敢确信。那人又说:今天我在集上卖羊羔,赶集的人都这样说,我也不信。卖了羊羔回来,我路过大营时,留神看了看,两个大营当真空无一人了。听他说亲眼所见,大家长长舒了口气,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人们看着“鞑子兵”的尸体感到很恶心,便点起火把,连夜把五个“鞑子兵”弄到野外,挖个大坑就给埋了。        

7、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8、农历八月八月十五两天,商店里,小滩上,到处都是卖圆饼子的。有的人家买不起,便有人赠送。鞑子不懂,便问:这是什么东西?人们就告诉他们:这是月饼,八月十五拜月的供品。于是他们便解除了戒心,不再盘问了。中秋晚上,每家都捧出月饼、瓜果祭月。举行祭月仪式之后,各家人围在一张桌前,赏月饮酒。家鞑子也趁热闹,喝了个一醉方休。最后把月饼掰开,以便分而实之。每个月饼内都夹有一个绵纸纸条,文曰:请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鞑子兵不识汉文,楞着脸问:那是啥?有的说是饼芯子,有的说是祝你全家团圆,还有的说月娘娘保你平安。他们便信以为真,乐得咧着傻笑,叽哩呱啦的说:就你们汉人名堂多,真有意思!

9、时间上的大漏洞,证明这就是个传说诸葛亮去世的时间是公元234年,大明朝建立是公元1368年,中间差了至少1134年,何来诸葛亮身后500年的刘伯温?

10、有的版本说,刘伯温拆武侯祠牌匾,把它弄断了,里面飘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的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还有的版本说,诸葛亮在牌匾后留下的字是“我知后世有你,你知后世何人”。不管写的是什么,都漏洞百出,毫无依据。

11、宋代有了月饼这个词,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时候月饼跟中秋节之间有没有关联并没有文献记载。中秋节出现得很早,先秦时期就已经有赏月的风俗了,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蔚然成风了,唐代当然也不例外,中秋节要赏月,可是没有吃月饼这一说。宋代有了月饼这个词,但也没有跟中秋节直接挂钩。那宋代有月饼的证据有哪些呢?说到宋朝的吃,那必须得想到苏东坡,苏东坡写的一首诗中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种饼就具有月饼的雏形了,它的形状如同月亮一般圆,而且里面有油有糖。但是苏东坡把这种月饼称之为“如嚼月”,只是用来形容其形状,并没有说这种饼和中秋有什么关系。

12、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13、中文名八月十五杀鞑子简介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也作月圆杀鞑时间元末时期

14、(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等谒祭明孝陵合影)

15、从中央的丞相到行省的行政长官, 即丞相和平章政事职位概不授予汉人。并且由蒙古人担任正职, 汉人和南人只能充当副职, 即“凡投下官须用蒙古人”。虽有科举制, 但录取人数和程序严格。汉人﹑南人人数远超过蒙古﹑色目, 乡试和会试却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不仅如此, 还将进士分为右左榜。蒙古人以右为上, 在右榜上的蒙古人、色目人都算上选 , 而将汉人与南人列为左榜。蒙古人由科举出身者, 会被委任从六品官 , 而色目、汉人、南人则自然降一级录用。《草木子》记载:“天下治平之时, 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 汉人、南人, 万中无一二。”蒙古贵族以此维护对其有利的用人制度, 避免出现过多的南人进入权力中心, 从权利底层隔离绝大多数其他民族。

16、公元1279年,在元军的围堵之下,南宋丞相陆秀夫带着宋末帝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南宋灭亡。元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异邦人建立的政权,却与汉人显得格格不入。首先他们对中原地区只有索取而且也没有建设,就是把中原地区当成了大草原,而汉人正是奶牛。他们给汉人巧立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税目,即使是大灾之年,各种横征暴敛也是从不停下。在他们眼中,奶牛只要用力挤一挤,还是会有牛奶的。

17、和县新媒体第一品牌热文.美食.交友.策划.推广.活动.品牌

18、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有关于月饼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元朝末年,汉人苦于蒙古人的残酷统治,于是大家约定要起义,借着八月十五送月饼的机会,在月饼里边塞字条,字条上写的是“八月十五杀鞑子”,意思就是约定好八月十五这天共同举势,反抗蒙古人的统治。这个故事非常盛行,许多人信以为真,但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呢?

19、因此,后羿之名扬天下,受到百姓的敬仰和爱戴。有一个能歌善舞、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嫦娥,慕名嫁给了后羿。婚后,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后羿除给年轻人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嫦娥在一起,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2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最早的会员邓荫南、杨文纳也是洪门弟子。

21、但胡人黑暗而残酷的殖民统治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血性!1368年和1911年,明太祖朱元璋和民族独立之父孙中山分别在“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下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胡人的血腥残暴统治!

22、鞑子兵把农村作为大后方是有任务的。其主要任务是征粮、征兵,还要征民夫服劳役。这些任务是年年有、月月有,尤其是征兵,几乎天天有。汉族人被征了兵,不是上前线打仗,而是在军中做苦力,或冲锋或攻城时,在鞑子兵前面挡箭头,挡火炮。        

23、拜倒在后羿门下蓬蒙,原本就是个奸佞小人,他看嫦娥长得漂亮,就起了歹心,后偷窍了嫦娥藏药之处,就想偷吃掉不死之药,自己升天成仙。

24、但在本地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倒是在中国广大地区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或许这是旧社会民族关系紧张时期,同源故事的异流演绎罢了。

25、中秋的传说多是美妙的,但这个“杀鞑子”的故事却渗透了一段不愉快,它与元末农民起义的传说有关。

26、元朝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候,对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进行了残酷的民族镇压,把人分为四等,把汉族看作是最卑贱的奴隶。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还把十家老百姓编连在一起,而且规定这十家只许用一把切菜刀,不允许汉人有任何自由。

27、我小的时候,月饼可是非常难以吃到的好东西,想吃到月饼,得有几个前提:首先家境要宽裕,能买得起月饼。其次得等到中秋之夜,父母或祖父母在院里摆好桌子,桌上放些祭品,长辈磕头祭祀之后,再把“月姥姥”或“天帝”吃剩下的月饼拿刀切开,视人数多少而分食。

28、  中秋晚上,每家都捧出月饼、瓜果祭月。举行祭月仪式之后,各家人围在一张桌前,赏月饮酒。家鞑子也趁热闹,喝了个一醉方休。最后把月饼掰开,分而食之。每个月饼内都夹有一个绵纸纸条,上面写道:“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鞑子兵不识汉文,楞着脸问:“那是啥?”有的说是饼芯子,有的说是祝你全家团圆,还有的说月娘娘保你平安。他们便信以为真,乐得咧着嘴傻笑,叽哩呱啦的说:“就你们汉人名堂多,真有意思!”

29、预言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时序上的混乱或者错乱。上文讲到,《推背图》金圣叹批点后的那一部分就失灵了。现在,还有很多以这部预言书来分析现实和未来的,但都不能解决谶纬图像、颂诗顺序与时间对隼问题,更不可能精确到人名,甚至连大势趋向都很难与历史事件对号入座。我的那部《推背图》得来很早,至少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后来的版本有很多篡改的内容,但即便是篡改,也是驴唇不对马嘴。与诸葛亮预言刘伯温一样,时间概念很乱,所有的评析猜测都经不起推敲。

30、《东京梦华录》这本书记载了宋朝中秋节的一系列风俗,但是里面没有吃月饼这个风俗。月饼这个词虽然出现在宋代,但是与中秋节挂上钩是宋朝之后的事情,更准确一点,极可能是明代。因为在明代一本书叫《西湖游览志馀》,这里边提到了当时的风俗,原文说“八月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作者是在给别人介绍江南地区的风俗,说明这种风俗诞生的时间不算很久远,所以他才需要给别人进行介绍。因此中秋吃月饼这个风俗是明代才有的。也从明朝开始,中秋吃月饼才固定下来了。

31、(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等谒祭明孝陵老照片)

32、满清一代,洪门义士策划、组织、参与的大大小小的复国起义一直没有停息过。在极端艰苦、令人绝望的境况中,一些洪门中人忠贞不屈,向世人昭示着汉人的血性!西洋势力入主清国之后,洪门势力也逐渐扩散到海外,如太平天国反清起义时很多洪门弟子积极响应,失败后远走海外,并在美国促成致公堂的建立。

33、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4、元朝末年,汉人不堪元政府的残暴统治,纷纷揭竿反元,但元军控制严密,义军无法传递消息,适逢中秋节将至,有人献计,在中秋节互赠的月饼里面夹纸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

35、说了月饼来历的传说,再说月饼这个名字的故事。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如李渊说的“胡饼”,还有“小饼”、“月团”、“宫饼”、“金饼”(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36、孙中山还让冯自由在日本组织三合会,秋瑾从属于三合会,职位为“白扇”,入会仪式一如洪门,有刀架脖,喝鸡血,跨火盆等,这大概也反映了孙中山对传统洪门不得已的迁就。从此孙中山调动洪门弟子更加得力,之后又陆续发动了八次起义,均以洪门弟子为主干,历史上著名的秋瑾、徐锡麟的牺牲,汪精卫回国刺摄政王等事件,都是这八次起义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但最终八次起义均告失败。直至1911年武昌以拥护革命的新军力量为主起义,各省独立,清廷始知大势已去,于数月后(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

37、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孙中山卫士马湘和黄惠龙来了段竹节钢鞭和八卦剑。黄惠龙又名黄湘,精于少林拳,有“黄湘、马湘,相得益彰”之称。大名鼎鼎的大侠霍元甲,也曾受托创办精武体育会,“希望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

38、他北伐元朝的口号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朱元璋的创举一直被后世汉人所铭记,后来的洪秀全、孙中山等人建立政权后,都首先拜谒朱元璋的孝陵,以告慰他的英灵。

39、尽管如此,20世纪初期,在中国处于满清老牌殖民者和西洋及日本新殖民者水深火热的双重压迫下,革命d和会d的首要目标是一致的。孙中山等反满复国革命d的首要奋斗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洪门会d的宗旨是“反清复明”。我们知道,起源于寒冷地带的渔猎帝国清国虽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国号,帝号,年号,尊号,谥号,庙号等表面规仪,但其文明的本质是游牧渔猎文明系统,明清易代是外来入侵而非中华文明体系内部的王朝更易。中华文明体系内部的王朝更易,更易的仅仅是一家一姓的政权,但整个中华文明系统并未改变,但明清易代就不一样,满清入主中国是以游牧渔猎文化系统血腥入主中华文化系统的殖民政权,更易的不仅仅是一家一姓的政权,而是万民遭劫的中华文明体系的更易和变异!因此,1644年满清入关之后的清国是胡人鞑子入主中国的征服王朝,其文明体系和明朝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体系有本质区别。因此,“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和“反清复明”虽表述不同,但意思相同。

40、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41、古代中国社会有:“南蛮北鞑”之说。这是中原汉人的俗称。从华夏历史中,北方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多次入侵中原地区,汉族区域的人对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区域的人通称“鞑子”,最初称呼是专指鞑靼人,这个称呼其实指的也就是蒙古人和女真人(即满族人)。而汉族区域的人对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区域的人通称“蛮子”,其意大概是说这些区域的人没文化,野蛮不讲理。近代,中华56个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这些诬俗也被淡忘了,汉族也出现新观念,即逐渐认可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蚩尢与黄帝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42、很显然,草原地带的胡人部族本属于草原游牧体系,和南部文明国家根本扯不上关系,但中国当代历史教材惯于以当代中国国界划分内外,只要是历史上大致在中国现行版图內出现过的游牧政权都一概归之为中国内部的民族政权。而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战争和迁徙,各民族的领地变动不居。以全球史的眼光来看,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是以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区域为活动舞台的,而不仅限于某国界限以内!在1492年发现美洲以前,人类文明史的舞台主要是亚欧大陆。如果翻开世界地图,我们会看到自亚洲东部外兴安岭往西,历经呼伦贝尔大草原,蒙古草原,西域沙漠,中亚哈萨克大草原,再到乌克兰大草原,直至东欧平原是一块辽阔的区域。由于深处于欧亚大陆的内部,基本上是一片绵延的温带大草原,非常有利于游牧。而紧邻这块游牧地带的南方,特别是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地中海流域的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海陆交通发达,形成璀璨的文明中心。

43、住在户上的家鞑子,都是穷凶极恶的歹徒。不但将兵器没收,连切菜刀都得由他保存,用时去领,用后即还。哪家有大闺女、小媳妇,都要出高价钱向他买门槛子。谁家不买门槛子,不管是闺女房还是洞房,都可以随意出入。如果拿钱买了门槛子,他就稍微规矩一些。门槛子这玩意儿,又没有固定的牌价,他说多少就是多少,又不许你还口。这样,富户能买得起,穷户就作了难,一个门槛子,就能让你倾家荡产。实在买不起的,妻女只得任其糟蹋。

44、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到了。人们虽穷,但总要过节。改善一下生活,那是妄想,可给月亮上供,总要买几块月饼吧。为讨个吉利,家家拿出不知怎么省吃俭用才攒下的几个铜钱,买来几块月饼。到晚上月亮升起来时,家家摆供桌,放上月饼,好点的人家也可能放上几个梨。然后磕头,祈求月亮神保佑一家平安。

45、那么,八月十五杀鞑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仔细看看。

46、蒙古鞑靼人是野蛮和不道德的。元朝对中原汉族地区的统治非常严格。为了防止汉人起义,十个汉人有一个鞑靼人照顾,十个汉人养一个鞑靼人。鞑靼人比他们自己的祖先更高贵。好东西应该先被他们吃和使用。如果他们不同意,他们会打骂,甚至杀死你,没有地方报复他们。平时,三个朋友和四个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两个人在一个地方窃窃私语。你应该激怒他。他诬告你悖逆,连你也没有生命。所以到了那个时候,天黑了,灯就会被吹灭,谁也不敢到处乱逛,以免造成灾难。

47、因为蒙古人少,所以他们对于南人和汉人极不放心,对他们进行极其严密的军事布控,以蒙古军队为核心镇守全国腹心重地, 监视汉人、南人, 以防他们造反。元朝禁止集体打猎, 禁止举行宗教活动, 禁止执持弓箭等武器。不过这里真香君要说的是“八月十五杀鞑子”里面所说的一个村子只留一把菜刀,这是夸张的说法,《元史.刑法志》有提到:“凡私铁农器锅釜刀镰斧杖及破坏生熟铁器,不在禁限。”即农具和生活用具中的“破坏生熟铁器”并没有禁止,百姓可拥有“刀镰斧杖”,即菜刀也自然可以拥有。至于一个蒙古人管理一个村子,还要占用这个村子所有新娘的初夜权,那更是天方奇谭了。

48、上完供后,月饼是要掰开分着吃的。当人们掰开月饼时,见里面有一个叠着的小纸条,上写“八月十五杀鞑子”几个字。有不识字的,便去附近找个上过私塾的人认一认。人们明白了,这是上天的旨意,也有人听说过有农民起义军正在造反。一下子,老百姓心中的怒火升腾起来,他们知道,苦日子到头了,复仇的时候到了!人们你联系我,我联系他,很快大家就组织了起来。人们拿起干农活的家伙,迅速包围了村公所。        

49、八月十五杀鞑子讲的就是蒙古统治中国时期,在中秋团圆之际,刘伯温通过月饼向广大汉族人民传递杀鞑子信息,进而成功起义的事情。

50、我们每次听完“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总是问大人们“鞑子”是什么?大人们的回答是:“北方的一个民族,都是很凶恶的人”。所以到现在我还是没弄明白,小时候大人们说的“鞑子”,到底是“辽”代的北方民族,还是“金”代的北方民族,或是“元”代的北方民族?因为这三个王朝,在明朝以前,都统治过中国北方,特别是“元朝”,曾定都北京,几乎统治了整个中国。但不管是哪个朝代,故事都是从我老家一带“杀鞑子”讲起的。        

51、中秋节的第一主角是月饼。关于月饼的来历,传说很多,较流行的观点是出现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52、由于技术的限制,数千年以来各个文明中心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有限的,彼此在相互隔绝的地方形成了个性迥异的文明体系。但是,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各文明中心彼此在较为孤立的环境中独立发展,并不是说个文明之间绝对没有联系。这种联系的产生除了各个文明中心之间非常零星的直接交往和冲突之外,绝大部分的联系都是通过游牧在其间的蛮族(游牧部落)间接发生的。

53、(俄罗斯画家列宾《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中的东欧游牧民形象)

54、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也作月圆杀鞑。故事讲述的是元末时期,在中秋团圆之际,刘伯温通过月饼向广大农民传递杀鞑子信息,从而成功起义的事情。每年农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吃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据老辈人讲,与流传在阜阳一带《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