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图片
1、孩子们在这节课上,虽然合作能力欠缺,但他们有了合作的意识,虽然还不太会交流展示,但他们有了交流展示的欲望,这就是收获。
2、(12岁那年)这个部分按时间特别不好分。为了让这件事很清楚,我们看,我们把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任务放在一起。你试试看
3、这篇文章告诉我:周总理从小就怀有远大的志向。有一天,他的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呀?”有的同学说:“为家父而读书。”还有的同学说:“为赚钱而读书。”可周恩来却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简短的话,使我联想到了许多同学对我说:只要我考得好,妈妈就给我买电脑、玩具……几乎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我自己呢,不也是一旦得了好成绩,妈妈就给我买打印机、复读机的吗?
4、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5、第三幅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得吗?记得吗?不过现在配图也变了。可能是因为配图有争议吧?从文章角度说,我倒觉得挺好的,虽然图片是静态的,但隐约觉得很有张力。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接触进步书籍,并且带头剪去了辫子。在当时,有很多人支持革命剪了辫子,当然也有人没剪,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剪没剪辫子说不清楚……换下这幅图,可能是为了避免大家吵架?又或者是拖着辫子说这句话不太合适(毕竟说的是“中华”,他又是领导人物),反正依稀记得老师讲课的时候说过这个有点与政治有关的问题。现在讲课是不强调讲解这个问题的了,所以现在没有采用这种有张力的图了,换成了一些头像之类的。但还是能从文字里看到这一幕。
6、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7、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8、背景知识:本文是作者余心言有感于周恩来立志求学的经历写的。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度过了三年不平凡的读书生活。在这里,少年周恩来亲身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感受到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深重,树立了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9、本学期,在镇江市案例评选中杨妍老师获一等奖,徐俊英老师获三等奖,在市教科研论文评选中周艳老师、徐俊英老师获三等奖。
10、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
11、12月5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在我身边”辅导活动在我校举行,教研组长郑x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习作观摩教学《句子王国》,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12、现代远程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象,直观的图像、影像,学生积极性高、乐学,传统的一枝粉笔、一块黑板已无法满足信息社会中学生的需要。
13、现在我们需要把每件事的关系捋一捋,自己读一读,看看三件事的关系是什么?
14、我们要加倍努力。(不然 )就要掉队了。
15、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被洋人欺负,而围观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16、是不是很好玩,有木有让大家耳目一新呢?如果有就对了,哈哈哈!我们东禾教育历来都是不走寻常路,出奇制胜,如果你也跃跃欲试,那就快快来我们东禾围观体验吧!我们还有很多新奇又有趣,寓教于乐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等着和大家分享呢!
17、第三件事: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志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立志振兴中华。
18、令我们自豪的企业,华为,2019年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是8500多亿元,而BAT加起来只有8600亿元。这还是华为在美国强力打压下得到的成绩。另一家企业,在美国的毁灭式打击下,仍然有90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这就是中兴!
19、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进了租界。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20、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21、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宽容换来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和谐;我们同学间的相互宽容换来的是学校的和谐;全社会人的相互宽容换来的是社会的和谐。人人都渴望生活的稳定,社会的和平。那么,就让我们多一份宽容吧!对别人无意中的过错和冒犯不要太在意,因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
22、 挺好的,一点错误都没有,在这些读书志向中,不太好理解的是?
23、3我认为两件事,第一和他们一样,第二是两件事在一起的。讲他们来到奉先以后发生的事。
24、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25、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月已过去。本次活动中,我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教导处和教研组长组成的教研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语文教研月活动实施方案,并以方案带动全体教师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研月活动。
26、 看拼音,写词语。 xún jǐnɡ( )chǎo rǎnɡ( )chénɡ fá( ) bó fù( )zhèn xīnɡ( )chū zū( ) 补充下面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左( )右( ) ( )( )扬扬 ( )红( )绿 耀( )扬( ) 铿锵( )( ) ( )和( )丽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形容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 (2)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 根据句子意思填上合适的词语。 (1)一只大螃蟹在沙滩上挥动着它一双大大的钳子,颇有一番( )的样子。 (2)他( )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 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中国的土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中国人要振兴中华。(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分不清楚基本问题与基本习题,基本问题是了解知识点,而基本习题是利用多种题型解决知识点。还有题型的设计不够明确。
28、日子不动声色奴役我们疲于奔命,而我们还要为之稽首敛眉。
29、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30、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
31、显然 不然 安然 突然 果然 毅然
32、在教研月活动中,同事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教学教研的良好风气,教师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各位教师深感教学一定要进行研究,一定要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要研究学生,一定要研究教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长远地培养人才。
33、答:其他同学读书都是为亲人、为自己、为家庭,而周恩来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在对比中,我们感受到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34、正如我们的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文明的人就是一个遵守纪律,规范自身行为的人,成熟的人格和高尚的人性来自于严格的自律。对于我们学生而言,遵守我们学校铁的纪律应当:没有任何借口!
35、根据开学初语文教研组的计划,11月末结束了第二次巡回听课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控制自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活动过程中。大家按照活动方案,提前设计导学案—集体备课—课前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课后反思的方式有序的进行,语文组的全体教师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显示了很高的教研热情,节节精彩的课,句句精辟的点评,令人经久不忘,让人回味无穷。在评课的过程中,听课教师根据本次活动设立的假说,结合课堂表现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的教学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同时高校长和郑校长对我们语文组这次活动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使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这次活动做一简要总结回顾。
36、此外,我们教研组这学期还加强了对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研究,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作为写话课,每月进行一次写话教学的交流和研讨。
37、胸怀: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38、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改革社会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
39、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的原因。
40、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诸”是“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
41、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被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包围着,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都没有主导权,并且总是被这些强大的势力欺压,在这种氛围的刺激下,周恩来便有了自己的目标,并且成为了他毕生的梦想,他的一生都在为我们的国家操劳。
4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43、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我们这次活动中,过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过于注重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科工具性重要地位。
44、再来看看国际标准,掌握了国家标准,就一定程度掌握了话语权。2G的标准我们几乎没有掌握;3G的标准我们掌握了1/但几乎没有商业推广;4G的标准我们也没有太大话语权;但是!5G的标准由中国移动和华为掌握了几乎一半,特别是由于我们提前布局,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掌握的5G必要专利占到了全世界5G专利的1/
45、 ——周恩来
46、(1)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训斥中国妇女?
47、你看,第一部分,时间,地点,什么事儿,很清楚。你带着这样的思考看看,后面的事,你有什么发现?
48、9月7日下午,全体语文教师汇聚二楼会议室,认真聆听省特级教师章师亚、县语文教研员张身贵老师的点评。
49、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50、同学们,在我们充满豪情壮志向理想奋进的时候,在我们满怀自信积极奔跑在人生跑道上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了这句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与纪律同行,去实现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与纪律同行,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灿烂辉煌。让我们在阳光下接受洗礼,在风雨里迎接磨炼,在正气中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51、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52、(1)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10自然段)。
53、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形容沉思不语的样子。
54、现在把字词所在段落送到课文中,默读,思考,讲了哪几件事。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55、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一分子,我们要肩负自己的责任,长大后为我们的祖国做贡献,把祖国打扮得更繁荣、昌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耳熟能详的这句话启发了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认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取。我们还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让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向目标驶去,无论路程有多艰难,只要你踏踏实实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并克服,你的路程就会一帆风顺。
56、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5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一个宽容的人,有一次,总理去理发,理发过程中,周总理忽然咳嗽了一下,结果理发师不小心刮破了总理的耳朵。理发师很着急,也很害怕,连声说对不起。可周总理不但没责怪理发师,还声称是自己咳嗽没先说一声,是自己的错。周总理的宽容赢得了全国人民对他的敬重和爱戴。
5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恩来总理说的。这句话的由来,也起源于周恩来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