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文案精选92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1-10 10:18:26 浏览59

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

1、就这样,到了后来,美国宣布对日本全面禁运,如何解决和美国的争端就成了日本政府和天皇最急迫的事情,夹击苏联的计划已经根本无法实行,只能搁置一边了。

2、接下来的时光显得单调而木然,倒是80岁生日那天热热闹闹,来了许多庆贺的人,包括西德联邦国防军最高指挥官。身体每况愈下让自己不太有精力去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那些精妙复杂的战略指挥战术调动或许依旧在脑海里浮现,但它们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模糊。

3、沃罗涅日方面军申请支援,但是200公里外的苏军补给站远水解不了近渴。沃洛涅日方面军和德军在哈尔科夫鏖战,苏联第3装甲军冲在前面。该部队是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王牌,有2万士兵,300辆坦克。

4、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何民族对于强者都认为应该得到尊敬。即便这个强者是一个失败的强者。抛开这场战争的正义性不谈,从纯军事角度来说,德军的战略、战术、军队素质可圈可点的地方确实很多,表现得确实非常优秀。

5、曼施坦因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老爸是炮兵上将,并且后来的继父也是中将,他作为一个传统的普鲁士军人就是这种性格。不仅有军人的耿直,更有贵族的傲慢。(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

6、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1892年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派驻到卡塞尔步兵团任职。1900年出任步兵团中尉副官。1907年从军事学校毕业后,升任步兵团上尉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初任预备第22师参谋官,继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少校参谋官,一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一战后,历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第2集团军参谋长、骑兵第2师师长、步兵3师师长、第3军区司令。1932年10月晋升为步兵上将,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生对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7、美国著名军事家,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曾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此记录至今无人打破)他和父亲小阿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他不仅擅长军事,更难得政治和战略头脑非常出众,是个复合型人才。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颇有争议的将领,他所受到的赞誉和非议都超过了其他美国将领。更是我国的强大对手,不过综合而言,当时综合素质而言实在无出其右者。

8、希特勒致电曼施坦因,称赞他为“塞瓦斯托波尔的征服者”,同时晋升他为陆军元帅。而苏军不仅丢失了土地,人员损失也很大,根据苏军官方资料显示,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守的苏军共有106,000人,只有25,157人成功撤出,而德军则宣称俘虏苏军17万人。

9、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他的祖父是波兰族人,很早就参军了,而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罗科索夫斯基性格稳重,处乱不惊,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柏林战役等二战期间诸多著名战役,都是由罗科索夫斯基担当主要指挥元帅。

10、(德语:Hermann Wilhelm G鰎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是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在纳粹d内有相当巨大的影响力。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d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11、朱可夫是苏联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他是苏联最受欢迎的元帅。朱可夫统帅部队打了世界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并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使得苏军从防守转为进攻,从而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同盟国开始走向上风。

12、但是,他在这些问题上的过于自信又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于他的干预,空军未能得到持续和及时的发展。在火箭助推和原子武器领域,也是由于他的干涉而进展缓慢。由于对所有技术问题都感兴趣,他常常对技术手段估计过高。从总体上看,他缺少的是建筑在经验基础上的军事能力,这是他的“直觉”替代不了的。

13、1952年作为共和d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心脏病逝世。

14、庭审过程中,曼斯坦因除了口头供词,还提供了很多详细书面资料,尽管无法洗清自己的罪行,这种努力仍旧让让整个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免于被划为“犯罪集团”的指控。

15、所以去掉意大利军队这个打酱油的角色之外,德国和日本都应该有高级将领上榜,而在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其实只有美、英、苏三国的将领能够入选,毕竟军队体量和二战贡献在那摆着。

16、在亚洲不断被日本人追杀,一个个殖民地不断丢失。在欧洲,也已经没有英国人的发言权,主战场已经是苏联,英国人只能被困在几个小岛上苦苦支撑。因此,只有在唯一的北非战场,英国人还能显示下自己的存在感。所以,英国一定要力捧蒙哥马利,而捧蒙哥马利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力捧隆美尔,这样才能衬托出蒙哥马利来。

17、西南方面军这一撤退,把沃洛涅日方面军的侧翼彻底暴露了。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北上,7个装甲师和7个机械师在哈尔科夫和苏军交火。

18、当前形势造就了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许多将军处于危险之中,并冲向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优秀军官从德国涌现。正如公众的后代所说,三个最著名的非帝国是三个著名的人物。对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三个国家的结局不同。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人以失败告终,但曼斯坦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并具有战略眼光。尽管曼斯坦打了很多大仗,但他对一件事情感到后悔。

19、1939年8月,率领装甲集群参加闪击波兰。1940年5月,参加法国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最快的进攻速度,指挥他的装甲军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长驱直入400多公里,横贯法国,将几十万英法联军合围。1941年6月,参加苏德战争。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押了三年。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心脏病去世。

20、曼施坦因在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里边,多处指责希特勒指挥无方,没有头脑,专横武断,干涉下属指挥,最后把前线好好的局面搞垮了之类。

21、战术指挥能力,主要是针对一场战斗甚至一场战役的综合判断指挥能力。而战略能力,则是综合判定这位将领对全局的眼光的把控和判断,俗话说,军队要服从政治,所以相对来说,这是区分一个将领是不是绝顶优秀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22、至于赖歇瑙和古德里安,说实话古德里安的性格太直了,而且他所坚持的新型“装甲战术”往往为传统军官所不容,大部分资格较老的德军将领都对于古德里安的战术不感冒,认为古德里安的战术太过冒险,经常持否定的态度。赖歇瑙作为一名炮兵将领显然也不可能完全赞同古德里安的新战术,而且两人并没有在一起共事过,甚至都不隶属于同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交集也就更少了。两人的关系应该也是正常的同事关系,目前确定和古德里安存在严重矛盾的就是克鲁格元帅,两人曾一度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要举行决斗,克鲁格认为古德里安太胆大妄为,经常不服从命令,而古德里安则更为克鲁格完全不懂得装甲战,经常错误使用装甲部队。

23、德军得到了哈尔科夫,至此曼施坦因的计划大获成功,德军打破了苏军优势的进攻,而且造成了苏军10万人伤亡,自己仅仅损失1万多人,振奋了整个东线德军的士气。

24、莫德尔的战术很多时候杀敌数量比曼施坦因高些,而且能把苏联军队的“十根手指”击伤。不过,面对二战时期苏联军队恐怖的“繁殖”能力,仅仅是“伤”恐怕还不行,最终的失败就验证了。

25、总共16位前同事和同僚作为证人替曼斯坦因作证,表明他不了解对犹太人的屠杀,也没有参与。他们提供了很多与指控矛盾的证据,审讯不得不一直持续下去。

26、第四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

27、至于赖歇瑙和曼施坦因的关系则较为模糊,曼施坦因在其回忆录中很少提及赖歇瑙,而赖歇瑙由于早早就心脏病去世,也没能留下和曼施坦因有关的资料,他们俩的关系我们只能做一些主观的猜测。曼施坦因和赖歇瑙在军事上的交集有两次,一次是在波兰战役中,赖歇瑙指挥的第10集团军正好在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麾下,而曼施坦因是该集团军群总参谋长,由于战役结束的很快,所以两人交集也很少。另一次是在东线战场,曼施坦因担任第11集团军司令,而他的上司就是赖歇瑙,时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不过由于克里木半岛的战事较为独立,基本是曼施坦因自己独立指挥,赖歇瑙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对其影响很小,而且不久之后赖歇瑙就病故了。

28、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取得胜利之后,曼施坦因本想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是因为春天的来临而被迫中止。3月20日,前线的d卫军士兵无奈地发现,自己的虎式坦克陷在泥泞中难以动弹。

29、苏联元帅,科涅夫在苏德战争爆发时运气并不太好,差点因为西方面军的崩溃而被枪决,但是终于保住了一条命。在随后的战争中证明大兵团指挥能力并不弱,因此兵权日重,尤其是他出身炮兵且擅长在战役发起之前组织猛烈的火力压制,在苏军转入大反攻后连续有上佳表现,被誉为“进攻之王”。

30、不过我们也应该必须承认,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在别人还不熟悉这种战术,或者没有足够的装甲兵力,采用同样的战术来应战的基础上的。例如到了战争中后期,当苏军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和了解这套战术后,德军就开始陷入拉锯战的泥潭。德军初期的成功一切都是建立在先创性和突然性之上。

31、指挥战役:波兰战役、法国战役、阿登森林战役。

32、“追求多个目标,然后使资源消耗完了,这是最致命的错误,为了得到决定性的目标,必须牺牲不重要的目标来换取”:

33、指挥战役:波兰战役、曼施坦因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克里木战役。

34、所以在大西洋壁垒和对盟军登陆地点的误判上,隆美尔责无旁贷,有很大的责任!从上述这些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战略眼光。

35、德国陆军元帅,说起曼施坦因的战略眼光和参谋水平,当然以1940年实施的西欧战役《黄色计划》为标志,也就是加强版的“曼施坦因计划”。

36、苏军突击第5集团军被德军打垮,第6集团军也无力再战,西南方面军于3月初撤退到了顿涅茨河。

37、哈尔科夫反击战是曼施坦因的巅峰之作,稳定了德军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而可能崩溃的南部战线。

38、“真正的斗争中是需要冒险的,这是核心所在,不管在战争和政治生活中都是这样的”;

39、尽管经历饱受争议,但曼斯坦因在军事历史上的地位难以撼动,他以自己的实战指挥表明了人类战争艺术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并且作为珍贵遗产留给任何一个重视国防建设的国家。曼斯坦因名言:当你认为战争失败之前,战争还不会真正失败。A war is not lost until you consider it lost.一生著作:比起古德里安的多产,曼斯坦因元帅的作品较少,但都以自身亲历为出发点叙述,分析,其细致和条理性有很高价值。

40、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41、军事上的失利固然是曼施坦因被解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曼施坦因反对希特勒继续接掌东线指挥权,他曾联合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元帅一起去大本营同希特勒谈论这一问题,提出由一位军事将领来代替希特勒负责东线的指挥事宜,希特勒只负责重大战略上的决定。这个问题如果由别人提出或许并没什么,但是由曼施坦因提出就非常不同了,因为当时曼施坦因是公认的东线陆军总司令最合适的人选,如此希特勒自然而然就会认为曼施坦因是在为他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只是一个夺权的行为。对于一个独裁者来说,这种行为是他难以容忍的,这也注定了曼施坦因不会长久担任军事主官了。

42、从道德上讲,他也与那些犯下了屠杀罪行的死硬纳粹分子有区别——他在苏德战场上曾公开抵制了“枪毙政委”的命令,并下令部下不得执行这一命令。在法庭受审时,也没有为了撇清自己而出卖过去的部下和同僚,保持住了普鲁士军官的高贵品质。

43、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于朱可夫的结论,是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曼不群调任顿河集团军群开始,就与朱可夫成为了主要对手。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44、曼施坦因 全名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并位居三者首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精通战略战术的元帅。

45、而在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中,真正在战争爆发前后担任过高级参谋军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担任集团军群参谋长之前,曾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长(副总参谋长),经过普鲁士传统的参谋业务培训,其战略战役策划能力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听说过进攻西欧的《曼施坦因计划》,可有听过什么古德里安计划和隆美尔计划?至于古德里安1944年的代总参谋长,简直就是小胡子的传令兵,他根本不能胜任。

46、1945年5月,曼施坦因被英军逮捕,被送到战俘营关押,后来又被转到纽伦堡。1949年8月战争罪犯审判期间,曼施坦因被判入狱18年,不过在1952年因为健康状况即被释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以及1958年的。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享年86岁。

47、德国此时在乌克兰占有制空权,德意志空军在此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德国战机不断空袭苏军漫长的补给线,把大量卡车炸毁在道路上。空军还轰炸了苏军各地疑似指挥所的设施,此举让前线的苏联军队陷入混乱,部队反应迟钝。

48、哈尔科夫在世界上名气不大,但是作为乌克兰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这座城市在二战时备受关注。哈尔科夫在二战爆发了四次战役,其中第三次战役是德军的神来之笔。名将曼施坦因以少击众,用装甲力量击溃了冒进的苏军,用10万人打垮苏军50万,打出了又一场经典。

49、朱可夫。作为苏联最杰出的元帅之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举世公认的赫赫战功,指挥了斯大林格勒会战、莫斯科会战等规模宏大的战役,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击败德国取得战役成功,深受斯大林的器重。在苏联,朱可夫深受爱戴和荣誉。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荣获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功勋章2枚等无数荣誉。

50、实际上,当时在美军中麦克阿瑟的风头一度甚至都盖过艾森豪威尔,罗斯福也曾考虑过让他担任欧洲战区总司令,但权衡利弊,他选择了艾森豪威尔,因为艾森豪威尔外表看似中庸,肚子里实际上城府极深,具有天生的把控战场形势的能力。何况罗斯福决策使用先欧后亚战略,美军登陆欧洲就是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并非去帮英军打仗。

51、古德里安也是这个意思,其他活下来的将领也指责希特勒,敦刻尔克放走英军是他的责任,错过进攻莫斯科是他的责任,在斯大林格勒拖延太久也是他的责任。隆美尔的非洲军得不到支援而覆灭,还是他的责任。

52、老金认为最有战略眼光的是德国的曼施坦因,曼施坦因在做参谋的时候,就指定了穿过阿登森林的大胆进攻法国的计划,即曼施坦因计划,是法国迅速溃败投降的首因;

53、也正是“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由于屡次顶撞小胡子而被解职,但是要注意,他是唯一一个并非因为抗命、或者作战失败给被解职的高级指挥官,甚至在被解职之前还得到了一枚勋章。这既是小胡子对其能力的不得不肯定,也使朱可夫再没有报仇雪耻的机会,之后德军的东线战场就趋于崩溃了。

54、二战十大名将包括蒙哥马利、朱可夫、隆美尔、山本古德里安、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布莱德雷、尼米兹。

55、朱德,十大元帅之首。朱德,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和彭德怀部署平型关战役,后又配合忻口会战,并指挥八路军各师实行战略展开,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和彭德怀、左权联名部署“百团大战”。

56、第二名: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巴顿以作战勇猛,快速进攻闻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57、他先后参与了入侵法国入侵波兰苏联的战役!在敦刻尔克包围了40万英法联军!(由于希特勒担心进攻敦刻尔克会损失装甲军和戈林邀功说可以用空军消灭包围圈的联军,导致希特勒下令军队暂停进攻联军48小时),最终没能全歼联军,约有33万联军通过海路撤往英国!

58、而在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中,真正在战争爆发前后担任过高级参谋军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担任集团军群参谋长之前,曾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长(副总参谋长),经过普鲁士传统的参谋业务培训,其战略战役策划能力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

59、山本五十六(日文平假名: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日本帝国海军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60、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就是在莫斯科城下转攻为守的,他也因此丢掉了兵权,从此再没有领兵作战,说他是朱可夫的手下败将一点不冤枉。而隆美尔干脆不够级别前往东线战场,他连跟朱可夫交手的资格都没有,苏军的顽强和玩命,不是二战英军可以比拟的,所以真正够重量也确实跟朱可夫互有胜败掰过手腕的只有一个:曼施坦因。

61、(少年时帅气的曼斯坦因。他来自普鲁士军事世家,出生时原名:弗里茨·埃里希·冯·莱文斯基。因为过继给姨父,因此改姓曼斯坦因。)

62、从作战指挥上讲,曼施坦因真正依靠个人才能获得外界认可的是两场作战,一场是指挥第11集团军占领克里米亚战场封帅,但这场战役他打得并不轻松,除了时间长不说,德军还连续追加了装甲部队和古斯塔夫大炮,不然的话他是拿不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另一场就是1943年他以少胜多打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赢得了伟大统帅的称号。

63、曼斯坦出生于贵族世家,他为人低调,思虑周密。一战中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战争天赋,战后被极为欣赏他的老上司罗斯堡将军调入陆军总参谋部,但如果没有二战,很可能他就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陆军高级参谋,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而已。但时势造英雄,有的人注定是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64、特别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是否犯有战争罪行,这将决定众多将领们的生死。当检方问询到坐在证人席上的曼斯坦因时,他侃侃而谈,希望打造一个国防军“干干净净”的神话,把军官们和d卫军区分开来。

65、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军事家、战略家,被后人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首。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66、进攻列宁格勒的德军为70万兵力,但中期就大量抽调到南方其他战场。

67、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Wilhelm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德国陆军大将,著名军事家,“闪击战”的创始人,历史学家赞其“闪击战之父”。

68、德军装甲军团大范围的迂回包抄,经常被复杂地形所阻碍。

69、对于这三位如星辰般在人类战争史上发过耀眼光芒,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将星,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一颗璀璨的战争明星,指挥过的经典战役无数,对于他们,相信没有人没有兴趣不把他们做一番比较。

70、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中,哪个综合军事能力超过朱可夫?只有曼施坦因

71、妄图先发制人,在对美开战之初以舰载航空兵袭击了珍珠港,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主力后为确保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翼侧安全。

72、就如今最新的历史研究表明,曼斯坦因对所辖防区内发生的战争罪行有所了解,但他没有加以制止和干涉。这也许是苏德战争的残酷性和意识形态特性所导致。归根到底,污点难以洗清。所谓d卫军是屠夫,而国防军“干干净净”的神话,在酷烈的生死战斗里终究站不住脚。

73、第三次的库尔斯克战役,严阵以待的朱可夫还是在南线被德军实现了突破,霍特的装甲集团军已经取得良好战果,那正是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所以也正是曼施坦因强烈反对中止战役,因为他的进展最为良好。第四次的“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中,朱可夫判断被合围的胡贝第4装甲集团军一定向南方撤退,而曼施坦因却巧妙地命令胡贝从西南方向逃出生天,高下立判呐。

74、敦刻尔克是戈林这个吹货在元首面前争功,害得古大将军不能前进了,海狮行动证明了,他也不过如此。历史有如果的话,让古大将军快速攻打敦刻尔克,古大将军的军事生涯会更加丰满多彩的。

75、希特勒在1941年9月16日以后,就放弃吃掉列宁格勒的计划,将北方集团军群主力南调,参加规模空前的莫斯科会战。

76、就在此时,曼施坦因元帅却被下令收复哈尔科夫,但是他认为这一计划并不是当前战局的最优解。这位军事天才不在乎短时间内的胜负,而是放眼全局,他想用一次大胆的行动打开整个南部的战局。这位名将告诉元首:“优秀的拳手会先后退一步,然后打出致命的一拳。”

77、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于朱可夫的结论,是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曼不群调任顿河集团军群开始,就与朱可夫成为了主要对手。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78、元首相当自命不凡,事实上他也是。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能力,他才能带领德国重新站起来,而在军事领域,他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79、2月中下旬,苏联终于发起了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配合作战,旨在击溃德国“B集团军群”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爆发。

80、古不帅:海茵茨·威廉·古德里安。如果说曼施坦因是战略大师,那么古德里安就是一个战术大师。在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敢说他比古德里安更加了解装甲部队的重要性。在1933年,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的摩托化部队时大呼:“这就是我想要的。”在曼施坦因制定黄色方案时,曾亲自拜访古德里安询问装甲部队能否通过阿登森林,得到古德里安的肯定的答复后,曼施坦因才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

81、德国陆军元帅,希特勒大本营警卫营长出身,西欧战役时不过才是个第7装甲师师长,但是调任北非给了他扬名立万的机会。从1941年到1942年的晚些时候,隆美尔以区区三到四个师的德军辅以意大利军队,给数量优势的北非英军以重创,差一点让德国坦克冲进开罗,确实是个战术大师。

82、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使德军的坦克运用和战术思想遥遥领先于欧洲各国,进而在二战爆发后,使德军迅速打垮了波兰、法国,同时也重创了英国和苏联,古德里安则亲率装甲部队参与了上述作战行动,从第19装甲军长到第2装甲集群司令,战果堪称辉煌。

83、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的祖籍是德国人,他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从小受到严格而良好的教育。1944年6月组织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盟军将德军逐出法国,直捣德国腹地。同年12月晋陆军五星上将。1952年11月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7年1月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84、最能体现他战略层面水平的是对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这个计划充分体现了他天才般的战略构想。而作为这次战役的总策划人,曼因斯坦居功至伟。其对二战中的德国前期的打开局面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85、缺点:性格急躁冲动,得罪人多令将官不和。他的固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东线对战苏联的失败,苏联人顽固而粘稠的空间换时间,令其性格上的缺点不断暴露。“前进,前进,不断的前进”他的口头禅成了全军的催命符——虽然客观条件上,他也确实没得选。从事指挥生涯短也是一个被人指摘的缺点(虽然我不以为然)

86、这是鉴于一战血的教训而产生的思路,“突击炮”又像坦克像装甲车,是一种具有装甲保护的自行火炮,主要扮演步兵的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这个设想遭到了多数上层军官的反对,却得到了一线步兵部队的支持。最后还是由于陆军总司令弗来彻的支持而最终得以变成现实。曼施坦因的设想直接催生了了“StuG”系列突击炮的诞生,在后来的实战中被证明价廉物美的实用武器之一。

87、“当面对不愿意面对又无法避免的决定的时候,不能拖延,如果事情不可免,那么就立刻去作,而不要拖拉,因为该面对的终究还是要面对”;

88、1896年12月1日,朱可夫出生。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89、隆美尔,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指挥战役有:闪击法国、北非战役。二战期间,隆美尔元帅被陷害参加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服毒身亡,时年52岁。

90、曼施坦因的计划,正符合东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哲学思想,在陆军内部反响很强烈。

91、古德里安(1888—1954)被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其像至今还挂在德国军营中。与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击战”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