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摘抄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名言摘抄)。
3、周围的人应该怎么分辨呢?能正确批评你的人,是你的老师;能正确肯定你的人,是你的朋友;而一味阿谀奉承你的人,是打算看你笑话的人。
4、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5、凡是争斗的双方,必定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大多数人都有点“自以为是”的毛病,只有争斗之后、产生悔意,才会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也算得上一种反省。反省多了,自然会尽量避免无谓的争斗。对于绝大多数争斗,最好的做法还是忍一忍、让一让。
6、所有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敬”字;所有事情的失败,都离不开一个“慢(慢待之意)”字。成功的人际关系,是因为你能尊敬别人;成功的事业,是因为你具备敬业精神;成功的夫妻关系,是因为你俩能相敬如宾。
7、15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粗布之衣、粗紃之履而可以养体,屋室、芦庾、葭稾蓐、尚机筵而可以养形。
8、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9、20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10、只要自己行得正,心中有善,或者要做的是超前的大事业,而别人不理解自己,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无奈,也无需畏惧别人的眼光,当坚守自我。(荀子名言摘抄)。
1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已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12、意在强调专心致志和“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只有专注于自己的志业,不好高骛远,才能有所成。
13、12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巍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1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15、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豆浆进步;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由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正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很多事是人力不可为的,就是所谓“天决定的事”,偶然性很大,不能强求。
16、战国·荀况《非十二子》。诱:受引诱。诽:毁谤。这两句大意是:不为赞扬所引诱,不因毁谤而畏惧。~二句是说,为人处事.应有一定的原则.应有自己的信仰,不能一听到赞扬、夸奖,便飘飘然不知所以;亦不能一受到戚胁、恐吓,便移志变节,卖身投靠。它从正面阐述了正人君子面对软硬两手的态度;不受诱惑,不受威胁,坚持真理,坚守节操。
17、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18、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想了解一个人,就去观察他的圈子;他的圈子是啥样的,这个人就是啥样的,八九不离十。人可以装一装,但他的圈子不会装。
1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0、说话得当,是一种智慧;该沉默的时候能沉默,更是一种智慧。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说话得当”,还都凑合;但对于“什么时候该沉默”,却做得并不好。“沉默”,是需要自制力的,压得住你的火气;“沉默”,是需要勇气的,不以口舌论英雄;“沉默”,是需要脑子的,因为沉默比说话的结果更好。
21、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2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3、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24、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5、“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非十二子》)
26、荀子强调实际行动,而非“坐而论道”。在自强不息的行动中,才能获得真知,发掘自己未知的潜能。
27、荀子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作用,是积极的人生哲学。
28、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骐翼:骏马。驽(nu奴)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这几句大意是: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之遥,而劣马走上十天,其行程也相当可观,这是因为它行走不止的缘故。此条以骏马、驽马为喻阐述学习的道理。天资聪颖的人如果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好比一匹健壮的骐骥不愿持续远行。而生性驽钝的人如果刻苦努力,锲而不舍,也可做出“十驾”之功。因此,不管天分如何,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此条阐明的治学道理,教育了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学习,此名句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有名的语录,至今仍为人沿用。
2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30、●坎井出要蛙不可与语人带们海出要乐。 ----荀子《正论》
31、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3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3、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34、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3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6、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37、“礼治”是荀子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礼”之起源,是为了保持物质和人欲的平衡。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是人人都依自己的愿望行事的话,可想而知世界就会混乱不堪,而且外物有限,不能想要多少就要多少。所以需要制定“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合理引导欲望。荀子认为“礼者,养也”,“礼”并非是刻意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以及合理分配物质,使社会相对稳定。
38、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都会进步;
39、“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40、用心才能明白道理,而用心要保持虚空、专一而安静。荀子认为,人们在以前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的情况下,再学新东西的时候,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时,总是容易按以往的经验去判断,这样可能是错的。最好能保持虚空的状态,专心地看待这件事,然后可以想想是否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
41、与其后悔、抱怨、唠唠叨叨当初的选择错误,不如安心、踏实、积极地过好当下。成功的人生是一直在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而不是时刻幻想时光能够倒流,好让你再重新选择一次。
42、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4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44、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4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46、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天:天体,自然。行:运行,运动。常:规律。尧:传说中上古贤明的帝王。桀:夏朝末年的暴君。这几句大意是: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暴虐而灭亡。~体现了荀子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观。荀子认为:天有运行规律,人有能动力量。天的自然力量和人的能动力量有各自作用的范围。天无意识、无情感,对尧对桀均无爱憎。天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干预、主宰人事;人可以掌握和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却无法改变天的客观规律。荀子的这一精辟思想激扬千古,启迪后人,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用以批判’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等唯心主义学说。
47、天生的本性和后天的努力对人都有重要影响,而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学不可以已”的意义就更大。
48、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4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50、荀子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天生就有的是“性”,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改变的,就是“伪”。
51、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52、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53、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54、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55、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56、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57、是人都喜欢听好话,即便心里明明知道别人说的不切实际,但还是半推半就地接受了。可能人际交往需要这种虚伪的奉承。而你真正能进步,是需要一个能说真话、敢骂你的朋友。
58、注重思想修养,经常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59、见《荀子·劝学》。已:停止。本句大意是:学习不能够间断,应当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自有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因此,学习是不能够间间断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荀子提出的~,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它指出了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具有格言意义,因而流传甚久甚广,至今为人们所常用。
60、原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61、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62、《论语》中孔子讲“君子不器”,是针对古代士阶层的,君子不是像器物一样有具体的作用,君子在位,可以管理操作器物的人。
63、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
64、“制天命而用之”符合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尊重自然,也可适当地改造自然为我所用。
65、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荀子·非十二子》
66、译文:老天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大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了它的广大无边;君子不因为一些卑劣之人的无理喧嚷和无谓干扰就停止自己的行动,放弃个人的伟大志向。
67、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68、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6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70、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71、“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是重要的环境,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慎重选择,不随不良环境而堕落。
72、一般人的毛病,就是容易受局部的蒙蔽,因而不能明白大道理。
73、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荀子·解蔽》
74、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7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