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经典语句
1、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2、简析:凡是行为有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都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归向他。
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释义)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应该加以分析,辨证地去看问题。
5、(释义)身处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6、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7、(释义)人只有知道什么不可以做,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
8、“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简析: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磨难他的心志,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1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1:乐是人生的追求,痛才是活着的感觉。人的内心,其实是相通的,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14、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5、5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6、不要让他做不愿做的事情,不要让他想不想得的东西。
17、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进锐退速呢?行了九十里你接着走,那还有一半的努力需要付出,行了九十里你不走了呢?那么你等于一步也没有走,那还不是迅速的倒退吗?你慢待了一个人,就还不如一上来就拒绝接待,慢待的结果不是等于不待,而恶劣后果可能超过拒绝接待,不也是进锐退速吗?
18、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滕文公下》
19、点悟:有一个极简单通俗的道理,你做了许多不必做、不该做、境界狭小的破事,你甚至做了伤天害理、缺德不仁之事,你哪里还有可能走上正道?至少你哪里还有工夫还有精力有大抱负、有大作为?这不仅是品德问题、好人与坏人的分野问题,也是智巧,根本性的智慧。善于有为者应该最最善于有所不为,什么都为的人,无分巨细、事必恭亲的人,不可能有太大成绩。
20、点悟:孔子、孟子都重视善始善终,如其后所说的“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另外是强调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有普遍意义,都不能轻率对待。一件事你半半落落就放弃了,也许从此你什么事做不成、做不好,一个不该慢待的人你慢待了,也许从此传出慢待贤人的恶名。
2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2、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只能面面俱失。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最后只会碌碌无为。
23、38:子曰:唯发财与升官难仰也。近之唾手可得,远之遥不可及。孟子曰:如何近之?子曰:甚易,择吉时把短信发一发,向朋友问个好,可近矣。
2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5、王解:人总是要有所不为的,然后才可能有所作为。
26、孟子说,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人可敌的。如《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施行仁政是“因”,上下同欲是“果”。或者说:施行仁政,是实现“上下同欲”的必由之路。
27、4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9、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1、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孟子》经典语录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2、君子仁义,有让他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33、孟子说,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个身体的重要部分树立起来,其它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34、(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5、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於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
3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7、《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此书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参与;赵岐、朱熹、焦循等人认为是孟子自著;韩愈、苏辙、晁公武等人认为是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追记,但目前学术界较采用司马迁等人的说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孟子》经典语录的知识,欢迎阅读。《孟子》经典语录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38、(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40、“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41、懂得恭敬的人不会侮辱旁人。懂得节俭(克己)的人不会侵犯旁人。
42、齐宣王看着两旁的人,而说一些其它的话。指有意避开话题。
4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4、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5、文章图片视频音频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4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7、(一个人)在本不应结束的点上结束、舍弃了自己的努力,这样的人就什么事都可能结束放弃。对于应该厚待与重视的人,没有厚待重视而是慢(薄)待轻视,那么他对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慢待轻蔑。这样的人,向前进行的时候锐气十足,(遇到难点)倒退下来,也会非常迅速。
4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9、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0、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51、简析: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
52、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53、5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54、(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55、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达尔文
56、简析:凡是行为有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都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归向他。
5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8、做学问的方法,没有别的,只是要求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
59、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
60、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6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62、7: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俗话又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子曰:都对。我说:谋事要小心,保周全;办事要大胆,梦实现。小心又大胆,成功到永远。孟子曰:更对!
63、(释义)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贤人,鼓励人们有所作为。
64、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5、简析: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66、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67、“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幅著名的对联就是从孟子这里来的。
68、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
70、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清)陆陇其
71、点悟:老子讲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孔子也讲“温良恭俭让”。孟子讲“恭俭”。这里的“俭”应该不仅是物质上的不奢华靡费,而且是讲精神上的谦卑克己、为政上的爱惜民财民力慎重行事、做人上的内敛含蓄。辞书上的解释,俭的含义是节约、歉收、不富足、谦虚等。总之,俭就是反骄破满。
72、(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3、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酒热血,九死不悔。
7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