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写过什么名言
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思想和观点深深影响着后世,有“亚圣”之称,与孔子一起被后人尊为“孔孟”。(孟子写过什么名言)。
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4、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6、译文: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7、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章句下第二节》。(孟子写过什么名言)。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尊重贤能,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
10、理由:讽刺明知有错而不决心改正的人,告诫人们知错就要及时改正,不能找借口拖延。以此为座右铭可以时常告诫自己,知错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后患无穷。
1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2、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3、《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的是做人要意志坚定。
14、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15、(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6、做人要做的顶天立地,无论是在富贵、贫贱还是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立场,并且能义无反顾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行。
17、富贵时,不穷奢极奢,不为声色所迷;贫穷时,不能改变他的操守,身穷志不穷;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一个有骨气的人,不为外部的境遇而改变,始终坚持内心的原则,不为所动。陶渊明穷困时,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虽居住于茅屋,遭受雨淋,但想到的仍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9、大意:(道所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也要到那里。
2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 。
22、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23、(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4、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5、感悟:如果想要别人尊重自己,那么得先自己尊重自己,即重视和懂得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2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7、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29、感悟:人的一生占绝大部分的是无聊,因此人需要通过感官享受来激刺自己、麻痹自己,然而通过物质上的奢侈享受无非是使自己陷入另一个空虚之中罢了。与其如此,不如清心寡欲,通过读书之类的精神活动来得到满足。
30、感悟: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人际关系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31、 宋朝了不起的名儒范仲淹,在他《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流传千古。后世青年,有人把这两句作为读书作人的准则,且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就他的这两句话而言,已经属于“立言”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