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关于孔子的名言(文案精选6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2-09 09:32:46 浏览59

一句关于孔子的名言

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一句关于孔子的名言)。

2、(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6、(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7、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子路勇猛,颜回推让,子路冲动,颜回克制,子路进取,颜回无为,子路狂,颜回狷。

16、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7、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8、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9、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0、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2、10……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3、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4、(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2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6、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冯京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答伯庸》,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名满天下,孔子为人处世之道也遍布天下。

27、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2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29、(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0、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31、(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33、弟子言行不孔子干着急、拿学生没有办法,但是,他的高明之处恰恰是观别人过失,来更正自己的看法。

3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3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40、《三字经》中说“教不严,师之惰”,我想,这句话应该是《论语》中老师批评学生最重的一次吧。

41、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2、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4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5、2022东方礼仪美学导师的要求:用得着,背得出,天天讲!

46、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4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9、翻译: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5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5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论语》

52、翻译: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53、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54、(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5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56、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8、(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5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60、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