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1、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自幼帮父亲在农场干活,当他12岁时,就在头脑中构想出一种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代替牲口和人力。可是,当时他的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农场当助手,可是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机械训练,随后又花两年研究蒸气原理,试图实现他的目标,然而却没成功。随后他又投入到汽油机的研究上来,每天都梦想着制造出一部汽车。
2、唐朝有一个诗人叫王叡,《全唐诗》中有他的七言绝句,但不是太出名,即“ 枨枨山响答琵琶,酒湿青莎肉饲鸦。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估计不是研究者,根本不知道这么一号人物。
3、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4、可能是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富兰克林从小就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他兴趣广泛,除了发明了避雷针之外,还发明了导尿管、安乐椅等。正如那个时代将科学带向蓬勃发展黄金时期的,是不断的实验,而不是夸夸其谈。
5、那么,避雷针是富兰克林的发明吗?唐朝一本奇书,揭开了真正的发明者,颠覆了大家传统认知。
6、 这根针的目的,不只是用来引雷电而已,它能防患雷击于未然.这根针可以不停地汲取天空中的雷量,在它的强度大到足以形成雷电之前,即把电导引入地下,如同富兰克林的形容:“在云间电量积蓄到释放之际,便将雷电之火平静地消弭于无形.”
7、三是永不屈服,解决问题的能力。辍学成为印刷工也好,独自闯荡费城被骗也好,被竞争对手打压也好,不管多艰难的条件,富兰克林永不屈服、积极向上。正是凭着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和不断激发的潜能,从而达到了新的高度。
8、唐朝有一个诗人叫王叡,《全唐诗》中有他的七言绝句,但不是太出名,即“枨枨山响答琵琶,酒湿青莎肉饲鸦。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估计不是研究者,根本不知道这么一号人物。(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9、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她因此休息了一个星期身体才得到康复。
10、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11、由于声控灯节能省电,使用起来又非常方便,让人不必在黑暗中摸索开关,因此很多地方都会采用这种灯照明。另外,一些玩具中也装有声控装置,一拍手它们就会唱歌或者哈哈大笑。
12、 历史上,富兰克林是个近乎“全能”式的人物。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印刷商,同时还是外交家、作家、慈善家、思想家……在涉足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13、 当然,富兰克林不是神,他也有很多烦恼和缺点。但与常人不同的是,在自传中,他真诚的把自己的缺陷,比如贿赂、欲望,以及虚荣,毫不掩饰的都展示给了全世界。
14、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15、那么,为什么尖头避雷针更好呢?这得从导体的形状与其表面电荷分布的关系说起。在导体表面弯曲得厉害的地方,例如在凸起的尖端处,电荷密度较大,附近的空间电场较强,原来不导电的空气被电离变成导体,从而出现尖端放电现象。夜间看到高压电线周围笼罩着一层绿色的光晕,就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雷电是一种大规模的火花放电现象。当两片带异种电荷云块接近或带电云块接近地面的时候,由于电压极高,极容易产生火花放电。放电时,电流可达2万安培,电流通过的地方温度可达30000℃。一旦这种放电在云和建筑物或其它东西之间形成,就很可能会发生雷击事件。如果在高层建筑物上安上避雷针,一旦在建筑物的上空遇上带电雷雨云,避雷针的尖端就会产生尖端放电,避免了雷雨云和建筑物之间的强烈火花放电,因而达到避雷的目的。如果把避雷针的顶端做圆形,就不会出现尖端放电,避雷的效果就远不及尖顶形避雷针了。
16、富兰克林最卓越的贡献是在电学史上树起了一块丰碑。
17、所以,请各位朋友注意安全用电,千万不要以身试电。
18、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法国),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1753年,富兰克林获得了哈佛和耶鲁大学的名誉学位,1756年,本杰明·富兰克林获得威廉玛丽学院的荣誉学位。
19、发明避雷针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那时的人们还不觉得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在雷雨天的时候,把一个系着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入到雷雨云当中,金属线末端放上一串银色的钥匙。当天空中出现雷电和闪电的时候,富兰克林把手接近钥匙钥匙上,就会出现火花,手上还有一点疼痛和麻痹感。以现代科学的眼光去看这个实验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有可能把雷电直接倒下来,富兰克林的生命是受到威胁的。但当时的富兰克林因为第1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所以他没有受伤。
20、显然,与现代避雷针相比,几乎没什么差别。更为重要的是,至少早在1688年时,中国已经广泛使用现代避雷针了。
21、自力女士:两点感悟。一是富兰克林虽没受过正规教育,但社会是个好大学。《论语》中好学的概念,就是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一定要去不断的实践。二是自律十三条跟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圣贤的标准很接近。一般人很难做到,但是富兰克林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22、新学期|最火爆的《超级飞侠》系列故事开播啦!
23、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24、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你知道谁发明了避雷针吗?
25、(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字(可可英语)加关注
26、就在富兰克林放风筝引电的故事传出去后不久,一位当时在俄国的瑞典科学家里奇曼以身试电,结果被劈死了。
27、于是,人们习惯性的把富兰克林作为避雷针的发明者。
28、安亲老师讲故事|《小猪唏哩呼噜历险记》开播啦!
29、“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30、当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静电时,他解释了静电产生的原因。他认为,人们所说的摩擦起电,只不过是表面原因罢了,其真正原因是电流体从一个物体流入另一个物体上。他将电流体命名为电荷,怎么解释电荷?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电荷似水,水流动起来叫水流,电荷流动起来就叫电流了。
31、1786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放在两块不同金属之间的蛙腿会发生痉挛现象,他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电现象,1791年伏特得知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作了一系列实验。1793年伏特发表一篇论文,总结了自己的实验。后来,伏特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两片不同金属不用动物体也可以有电产生,并据此发明了电池,伏特高兴得称它为人造发电器。伏特电池的发明,使得科学家可以用比较大的持续电流来进行各种电学研究,促使电学研究有了一个巨大的进展。
32、1752年6月,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费城风筝试验。这一天,狂风漫卷,阴云密布,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起,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风筝很快就飞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33、Butwhat’sbetter?Alightningrodwitharoundendoronethatcomestoasharppoint?AccordingtothebookRevolutionarySciencebySteveJonesatUniversityCollegeLondon,Franklinlikedlightningrodstobe,inFranklin’sownwords,“madesharpasaNeedle.”
34、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