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的拼音
1、龙行龘龘:如同龙行动时腾飞的样子这种结构近似于余音袅袅之类的
2、(造句)他犯的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你还替他说情!
3、庄公得知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勃然大怒.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怙恶不悛的拼音)。
4、wu~又(yòu)双(shuāng)叒(ruò)叕(zhuó)
5、1越俎代庖――“俎”读zu(祖),“庖”读pao(刨)。
6、一(yī)撇(piě)一(yī)捺(nà)都是(dōu shì)故事(gù shi),
7、但是,桓公听不进五父的话,反驳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它们才是我们陈国难以对付的。郑国有什么作为,能把我们陈国怎样!”庄公得知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勃然大怒.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8、近义词有恶性难改、固执己见、死不悔改、执迷不悟、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9、wu~水(shuǐ)沝(zhuǐ)淼(miǎo)㵘
10、(释义)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11、译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又自然。
12、潜力――“潜”读qian(前),不读qian(浅)。
13、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反向影响,定音从俗,故字典中两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为主。
14、10兄弟阋墙――“阋”读xi(隙),争吵,不读qian(钱)。
15、译文: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自取祸害,如果挽救,未必办得到。
16、倾轧――“轧”在这里读ya(亚),不读轧钢的zha(闸)。
17、铁骑,tiějì是古代发音。读qí是类似动词,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jì。轻骑,车骑,骠骑。
18、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宋史·王化基传》。
19、娉婷(pīng tíng)袅娜(niǎo nuó),涕(tì)泗(sì)滂沱(pāng tuó)
20、依历史语音系统推导,则正音当为“shuéi”,简写作“shuí”。
21、公元前723年,十四岁的寤生继任郑国国君,史称郑庄公。过了三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庄公派使者到陈国去要求和好,并希望结成联盟。
22、四(sì)方(fāng)田(tián)地(dì)落(luò)谷(gǔ)成(chéng)仓(cāng),
23、凹陷的“凹”――读ao(一声),不读yao(摇)
24、皈依――“皈”读gui(归),不读fan(贩)
25、jǔjǔdúxíngtīhúguàndǐng
26、补过拾遗: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27、对于~、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28、屡戒不悛( lǚ jiè bù quān )
29、náonáobùxiūbùlángbùyǒu
30、裨益――“裨”在这里读bi(必),不读裨益pi(皮)
31、1赝品――“赝”读yan(厌),不读ying(膺)。赝本,赝币,赝鼎的“赝”均读yan(雁)
32、踽踽独行: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33、公元318年,石勒杀了刘曜,建立起后赵政权。“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34、高丽――“丽”在这里读li(离,二声),不读美丽的li(力)
35、1症结――“症”在这里读zheng(争),不读病症的zheng(正)。
36、怙恶不悛(读音)hù è bù quān;意思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37、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以及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书,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38、跪(guì)举火(jǔ huǒ)把虔诚像道光
39、(反义词)从善如流、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改邪归正、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40、引证: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自走绝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41、释义: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2、各国同声其罪,视其悔祸之迟速,援赔偿兵费例,罚锾以分劳各国。若必怙恶不悛,然后共灭其国。——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