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虎冯河
1、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暴虎冯河)。
2、灵公问陈,不对而行,复如陈。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之,康子乃召冉求。
3、《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赞许)也。”
4、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
5、子路听完以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我再也不坚持做一个南山的竹子了,我要做一个装有羽毛和箭镞的箭。”
6、又反乎卫,时灵公已卒,卫君辄欲得孔子为政。而冉求为季氏将,与齐战有功,康子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实哀公之十一年丁巳,而孔子年六十八矣。
7、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8、子路不喜欢读书。孔子曾劝说他好好学习,子路却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如果你把南山的竹子装上羽毛和箭镞(zú),就会射得更远。”(羽毛就是加在箭尾上面的那个羽毛。箭镞,就是箭的那个金属头。)
9、其实,对于这样一个学生,孔子一直担心他因为过度刚直勇猛而不会得到好的下场。所以对他的批评和斧正也尤其多。而今天我们分享的成语,就是孔子对子路最直接的一次告诫。这段对话出自《论语·述而》,有一次孔子对颜渊说:有机会施展抱负的时候,便出来兼济天下;时运不到之时,便退隐山林、独善其身,只有我和你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啊。这个时候,子路不高兴了,觉得老师偏心颜渊,于是就问孔子:如果让您负责军事行动,那您带谁去呢?子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颜渊只是个文弱书生,如果老师参加军事行动,那么非要依靠自己不可。为什么特别要提出军事行动呢?因为孔子周游列国时,经常面对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保持一定程度的军事存在是很必要的。子路这么说,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自己在周游列国行动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
10、《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11、有勇有谋者成事的机会远比有勇无谋者要多得多。但是智慧多来自于天生,后求次之。世上凡是有勇无谋者,如果在智者的谋划下行事,则更为妥当。否则,一味单凭勇敢做事其胜算就会大打折扣了。
12、读书学习,是每一个人走向辉煌的必经之路。但也有人说读书也没大用,白白耗费时间,他们认为我们应一反常态,放弃读书,放弃学业。
13、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
14、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15、一切都有因果,吃苹果就得种苹果树,得等长大,不然果子从天上掉下来吗?不读书,想富强,就是空手打虎,光脚过河,不但成功不了,反倒吃亏。
16、译文: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隐居山林,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一旁的子路上前问道:“那么,您统率三军的话,又会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空手搏虎,赤足过河,即使死了都不会悔悟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种遇事谨慎,善于通过巧妙的谋划来取得成功的人共事。”
17、(来源):朝代:明代,作者:罗贯中,原文:《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吾料赵云有勇无谋,不足为虑。”
18、 同义:有勇无谋、贸然行事、匹夫之勇,赤膊上阵
19、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20、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21、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22、“虣bào”在古籍中也假借为“暴”。下文中我们会具体介绍。
23、正确答案是两个选项都是对的,你答对了吗?为什么曝光=暴光?
24、(拼音):bàohǔpínghé(释义):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例句):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
25、孔子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便说:“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说:“对于那些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26、孔子的话,大意是说,“赤手空拳地去捕捉猛虎,不用渡船而跳下水去过河,这样轻易冒险,即使丧失生命也不顾的那种人,我是不要的。我所要的人,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长于谋略,能保证成功的!。
27、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
28、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29、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葬鲁城北泗上。
30、暴戾恣zì睢suī: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戾”从犬,从户,由犬从门户下曲身挤出会意。本义为弯曲。由屈曲引申为违背、乖张等义,由违背、乖张引申为凶恶、暴虐。)
31、(典故)“孔子对颜渊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能躲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一旁的子路上前问道:‘那么,您统率三军的话,又会找谁共事呢?’孔子说:‘那种空手搏虎,赤足过河,即使死了都不会悔悟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种遇事谨慎,善于通过巧妙的谋划来取得成功的人共事。’”
32、十二年癸卯,使仲由为季氏宰,堕三都,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成,围之不克。
33、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直接翻译:
34、因为“暴”是“曝晒”的“曝”的本字,所以在表示“暴露在阳光下”的意思时,组词为“暴(曝)光”,两个字通用且读音相同读作“bào”。
35、“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6、不料孔子答道:“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我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空手捕虎叫“暴虎”,涉水渡河叫“冯河”。冯,同“淜〔ping〕”。《诗经•小雅•小旻(mín)》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