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100句完整句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经典100句完整句)。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3、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4、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9、(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10、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论语经典100句完整句)。
11、(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12、(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13、(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16、(译文):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17、(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8、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9、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1、(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22、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书读而读书,读得越多越容易变成书呆子。
23、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4、(译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25、(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26、(译文):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27、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28、(译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3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31、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33、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4、(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35、(译文):富贵如果可以求得来,就是执鞭的低贱工作,我也愿意做,如果不可求,还是顺从我自己的喜好。
36、(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3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3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40、(译文):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44、(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4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4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7、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4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49、(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5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5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5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55、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5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58、(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知:通“智”。
5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60、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61、(译文):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62、(译文):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63、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什么样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可以相互提携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择友不善终究会累及自身。
6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5、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6、(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7、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