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文明礼貌行为
1、感谢语:谢谢、劳驾了、让您费心了、实在过意不去、麻烦您。感谢您的帮助。
2、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不践踏草坪;不在校园内乱写、乱画、乱张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3、爱护公物,不在教学区疯乱打闹,不在教学区吃零食随手丢糖皮纸屑,递送或接送物品起立并用双手。
4、按时起床、就寝。熄灯铃后不得谈话、打闹,不得进行体育或其他活动。
5、"宝贝你看,大头儿子真乖,每天睡觉前都和爸爸妈妈说晚安。我们家的小宝贝也要在睡觉之前跟爷爷奶奶跟爸爸妈妈说晚安喔”。
6、车内有异味、言辞粗暴、车内吸烟、车内不整洁有垃圾、衣着随意等票数较高。
7、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8、大力整治车辆乱停靠、乱鸣笛、随意调头、违章驾驶、未按照指示交通标志指示行驶等不文明行为。
9、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10、②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等,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如今,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11、孩子有了错误经过教育改正后,有时也会出现反复行为,家长不能因此而抱失望态度,也不要采取打击挖苦的态度,比如说:“你就这个样了,怎么教育也没用。”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不利于家长今后的施教。要持久的采取正面态度,多鼓励、多表扬、抓反复、反复抓,只要耐心教育,孩子是会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
12、②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这些都是有悖于文明礼貌的。
13、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行礼,或是边鞠躬边说好听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
14、 混放乱丢污染环境,分类回收变废为宝。垃圾分类举手之劳,生活健康绿色环保。
15、③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 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16、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礼貌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对幼儿的行为加以引导。针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摩擦,比如不小心打翻了别人的杯子,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大多数孩子都不会主动向别人表示歉意,喜欢用身体行动来处理问题的现象,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并结合自身经验和鲜活事例引导感化幼儿。文明礼貌的基本行为幼儿2幼儿文明礼貌的20个细节:
17、提醒旅客语:请您再仔细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遗忘什么东西。
18、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19、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应端庄。表情神态应表现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与人交往要面带自然微笑。言谈措辞银行尽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要诚恳、亲切,语言简洁、得体,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重复罗嗦。
20、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21、对待公物文明规范 要维护公益设施,积极同盗窃、破坏行为作斗争;要爱护通讯照明设施,不要拆卸和损坏;要爱护公园、路旁等处设置的雕塑、石桌和石凳等,不要刻画、涂抹和损坏;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践踏攀折。
22、家庭美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3、要培养时间观念。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人都缺乏时间观念,总是以为只要不迟到就算是遵守时间,其实,文明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就是凡是要打提前量,而且,在长辈面前,不要比他们来得晚。
24、、课间休息放松,不在教室、走道、校园内追逐打闹。
25、文明礼貌行为: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自觉排队。
26、大力整治乱丢垃圾、乱堆乱放、乱倒污水、高空抛物、车窗抛物、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养狗扰邻等不文明行为。
27、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立定问好;上下课,起立向教师行注目礼;课堂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在图书室看书要静,还书守时守条例。
28、(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9、(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30、①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31、通过建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平台、诚信信息系统,与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形成综合治理机制,创造市民自觉抵触不文明行为的良好氛围。因为对于不文明行为,现有的整治方法多数是依靠罚款,且罚款额度不高,导致不文明行为人的行为成本较低,难以起到比较好的震慑作用。而通过现有的媒体平台对不文明行为人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甚至对屡教不改的个人,将不文明行为纳入其个人诚信档案,将大大增加不文明行为人的行为成本,能在整个社会建立起自觉抵触不文明行为的共识。
32、大力整治骑跨门摊、占道经营、游摊游贩(含三轮车)、当街揽活、喇叭叫卖等不文明行为。
33、②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这些都是有悖于文明礼貌的。
34、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35、③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 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36、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37、社会公德规范: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8、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和家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来园或离园时主动向同事、家长、小朋友问好和告别,接待家长及来园客人做到热情礼貌,处处为幼儿做出学习的榜样;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第一生活场所,幼儿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中,就需要家长能够配合幼儿教师,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
39、在工作应聘时你的行为举止言谈就是考官对你的第一印象,礼貌会使别人愿意与你合作,愿意聘用你,更是别人给予你的第一印象。
40、参加集会时守纪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观看演出、比赛,鼓掌要适时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