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文案精选63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5-16 07:42:43 浏览59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1、  武灵王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后,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郭沫若无其事961年秋游丛台时曾赋诗一首,诗中说到“骑射胡服思雄才”,便是引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史绩。

2、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3、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些相似。龙女当时忧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起来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龙女。

4、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5、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6、后来人们将宋纤的事迹总结出成语“人中之龙”,用来形容杰出的,非凡的人才。也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7、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8、晋朝时生活在建康(今南京)的大画家顾恺之才华出众,他画的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为当时之一绝。后来南朝梁又出了一位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最擅长画山水、佛像,梁武帝建立的很多寺庙和佛塔都是叫他来作画的,其中就包括“画龙点睛”的安乐寺。到了唐朝时,又出了一个更有成就的大画家吴道子,他集绘画和书法于一身,有书圣之称。被唐玄宗惊为天人。

9、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很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

10、柳毅问:“什么叫《火经》?”那人说:“我们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要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我们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起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11、柳毅坐在马上,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美丽的女郎,怎么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12、“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13、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14、于是转由赵匡胤的后裔维持南宋的统治,百余年后又遭到北方游牧部族南侵,南宋亡国,赵匡胤的后裔也灭绝了。可见“尊贵”到至高无上的皇室,也难久持,唯“有德”始能保住地位,久传于世。

15、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16、阿金带领着伙伴们从孟津河口游入洛河,又从洛河游进伊河,终于到了龙门山下。

17、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18、(基本释义)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9、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20、柳毅听了文郎的话,心中很是不平,他义愤填膺他说:“我这人就是看不得不平的事!我要是腋下能生出双翅,就立刻给你送信去!只是洞庭一片大水,我这凡人只能在陆地上行走,怎么能把信送进去呢?我担心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误了你的事,”

21、酒泉的太守马岌,性节高尚,威仪万千。他听说了宋纤的事情后,想着如果请宋纤来帮助自己,自己以后一定会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于是打算去请宋纤出山来辅助自己。

22、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养由基曰:‘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23、这个成语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24、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25、浊浪翻滚犹如万马奔腾的黄河流到中原一带,特别是孟津以东,渐渐息了野性变得平缓起来。这里河床宽阔,水位较浅,流速减缓,泥沙下沉,日照充足,生物繁多,营养丰富,正是黄河鲤鱼的乐园。

26、终于,司马懿出山,空城计发生时两人得以相见。司马懿已看出城中无人,本想引兵杀入。但其被诸葛亮琴声所扰,恢复了一丝神识,隐隐知道了诸葛亮的身份。诸葛亮苦心相劝,司马懿并未答应,收了杀念后就撤军了。

27、《儿童成长故事》科学小问号 No.137今日问题: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

28、▍来源:荔枝妈妈讲故事,这是一个播音系毕业的妈妈,和女儿一起读了上千本绘本,听好听的故事,陪着孩子入睡。

29、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龙宫。洞庭君见了很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很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30、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31、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32、到现在为止,龙依旧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拥有巨大神力的动物,它也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

33、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34、诸葛亮本是真龙之身,天子之命,但其无上位之心。何况刘备三顾茅庐,怀有知遇之恩。诸葛亮联吴抗魏,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不光是尽心辅佐刘备,也是想见到司马懿。

35、龙有很多的本领,最厉害的就是,它轻轻呵出的气就可以变出云朵。除此之外,还可以施展法力让天降大雨,又或者是变出一团团大火冲向任何地方。

36、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37、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38、萧史拜见穆公,穆公命其吹箫。萧史取出赤玉箫,玉色温润,红光耀目。吹出第一曲时,清风习习而来。吹出第二曲,彩云从四方来聚。吹至第三曲时,见有一对对白鹤翔舞于空中,一双双孔雀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非常高兴,弄玉在帘内也非常惊喜,认定此人正是自己梦中的夫君!

39、甲骨文里的“龙”字很像一只头戴皇冠的大蛇。后来的金文“龙”字在蛇身上加满了鳍,小篆里又加上了利爪。因为龙成了中国先民的图腾,所以其形态逐渐威武了起来,拥有狮头、虎舌、鹿角、蛇神、鹰爪、鱼鳞,无可匹敌,所以“龙”字也变得越来越漂亮。

40、萧史拜见穆公,穆公命其吹箫。萧史取出赤玉箫,玉色温润,红光耀目。吹出第一曲时,清风习习而来。吹出第二曲,彩云从四方来聚。吹至第三曲时,见有一对对白鹤翔舞于空中,一双双孔雀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非常高兴,弄玉在帘内也非常惊喜,认定此人正是自己梦中的夫君!

41、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42、钱塘见柳毅说得有理,又是个很重义气的人,也就不再勉强。这天晚上,钱塘又单独设宴招待柳毅,他们相互之间谈得十分投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43、又过了一天,柳毅要辞别回去,洞庭夫人又特别在潜景殿设宴招待柳毅,让女儿出来向救命恩人致谢。夫人说:“你救了我女儿,大恩没报。本想请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着要回去。这次分别,不知日后还能见面吗?”女儿坐在旁边也是恋恋不舍的样子。夫人这话说得颇带感情,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钱塘议婚时,柳毅虽然推辞掉了,但他对龙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龙女,龙女似乎对自己也有些感情。此时,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还是有些恨。他的思想有些乱。宴罢分手时,龙女对柳毅有些眷恋之意,但很含蓄。宫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夫人也赠送柳毅许多奇异的珍宝,有好多连名称都叫不上来。

44、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叶公的楚国人,他一如既往地喜爱着龙,无论是随身带的武器,还是家里的柱子、门窗、墙上都画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的龙,由于特别喜爱龙叶公也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事情也慢慢的被传开了。

45、人们都十分仰慕宋纤的才华,把他当作圣人一样看待,甚至连当地的官员杨宣都将宋纤的画像挂在房间中,进出都能看到,并且每天都要参拜数次。

46、洞庭君拿出碧玉箱来相谢,钱塘君拿出琥珀箱来相谢。这些雕刻得精致的箱内装有人间罕有的宝物。柳毅辞谢了一番,最后只好接受下来。第三天又在清光阁设宴招待柳毅。这次钱塘吃酒有些过量,他的性格又直爽,就对柳毅说:“我那位嫁给泾阳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爱女,相貌美丽,性情贤淑,谁都说她好。不幸受到那坏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帮助,现在也算解决了。

47、95后入殓师薪资曝光,8年送走20000具尸体,不参加婚礼,没有朋友,网友:给我1000万也不干!

48、后来四个家族各有所获,鸿运长短却大有差异。 赵家有兄弟两人共得天下,两人的子孙各享帝位百余年。北宋亡于女真入侵,赵光义的子孙大多遭掳戮,只有赵构一人渡江南逃,另立南宋;但赵构苦于无亲生子嗣,赵光义一系至此灭绝。

49、(汉语拼音)huàlóngdiǎnjīng

50、(解释):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51、于是画龙点睛的这个成语就由此而产生了。“画龙点睛”是用“真龙飞天”来赞誉画家超卓的绘画技术,表现出来的是古代人民淳朴而丰富的传统智慧,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瑰丽文化。而今天我们常常会说一篇文章或者发言的标题是“画龙点睛”,因为题目往往就高度概括显示了一篇文章或者发言的核心,主旨和主要情感。再比如我们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常常希望大家可以在文章结尾的部分运用一些抒情、议论的语句来点明文章的中心,抒发情感,这样的语句也被称为“画龙点睛”之笔。

52、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叶公好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以后,很受感动,亲自下来探望叶公。巨龙把身子盘在叶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砖地上,头从窗户里伸进了叶公的书房。叶公一见真龙,登时吓得面色苍白,转身逃跑了。

53、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和孩子一起听床头小熊讲故事,既减轻了阅读压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无意识记忆。

54、近义词:点石成金 点睛之笔 锦上添花 生花妙笔

55、《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56、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57、(用法):作宾语;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58、一条金龙腾云御风越过龙门又回到山北,它看到有几条鲤鱼正在跃跃欲试,有些还在等待观望。它大声叫道:“伙计们,我是阿金!”大家瞠目结舌,阿金赶紧解释说:“我跳过龙门就变成龙了,你们也来试试吧。”本来就跃跃欲试的几条先后跳跃飞窜,但都没有成功,跌落在龙门两侧的岩石上,头破血流,只好退了回来,从此头上落下一个黑疤,据说黄河鲤鱼头上的黑疤就是这样得来的。

59、《晋书·宋纤传》:“名声可以听到但是本人却见不到,仰慕德行却看不到样子,从今以后我知道先生是人中之龙。”

60、虚伪的叶公对外宣传喜欢龙,在家里的装饰上、壁画、用具上都雕刻或镶嵌上龙的纹饰,人们也认为其痴迷于龙,这件事感动了天上的真龙,真龙现了真身去见叶公,叶公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于是叶公喜欢龙的伪装,不击而破。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的人。

61、(举例造句):偶然掷杖成龙去,又过蓬莱日主祠。★清·王士禛《送高念东先生予告还山》诗之二

62、造句: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