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的包公一一歇后语
1、 武士门神,《汉书·景十三王传》:“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裤长剑”。与这条文字史料相印证,汉代墓葬将持械人像画在门,无疑具有象征威慑的意义。北魏宁懋石室门画的武士(图40),已周身盔甲,十足的骁将气派。可与此图相印证的文字史料,有《南齐书·魏虏传》中一则记载:
2、 《江夏县志》:“新妇舆至门鸣金,云避白虎凶神”。 (开封府的包公一一歇后语)。
3、 关于中元风俗的这一形式,还可参考40年代初《潍县志稿》。潍县风俗,中元节前,七月十四夕祀祖先。祭品外,并列麻、谷。祭毕,将麻谷抛向临街屋上。其含义是,“麻为织者所需,谷为耕者所获,以之敬献祖先之前,系告秋成,有象人无饥寒之虞”。在辽宁铁岭,七月十三日俗称“麻谷”,胡朴安《中华风俗志》说:“所以名麻谷日者,回时交初秋,新麻新谷咸将登场,盖示不忘死者之意耳。”
4、 关于门钉数目,北魏杨囗之《洛阳伽蓝记》记永宁寺佛塔“四面,面有在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其十二门十十四扇,合有五千四百枚”。依此算来,每扇门上门钉五行,每行即为九颗钉。
5、 根据五行之说,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的代谢,立春是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是夏之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是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都循以五行相生。惟独t秋不同,夏属火,秋属金,以秋代夏不是五行相生,而是相克,即火克金。时秩的演进冬尽而开春,春暮而入夏,说以相生,有种顺理成章韵致在。可是,唯独夏与秋的交接,火不能生金却克金——伏日的概念正从此中出。为何要“至庚日必伏”呢?庚,天于序列位居第七者,五行属金。伏日的推算方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6、 这段话,体现了古代风水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视门户为咽喉。在“天人合一”的心理背景下,出入由之的大小门户,被设想出了和气、乖气,致祥、致戾的神奇意蕴。造门安门,成为举足轻重的事。在古人看来,门户得体,顺应天地造化,不悖自然规律,就能同人们生存其间的“气”取得和谐。否则,“乖气则致戾”,要吃苦头的。由此,造门的种种禁忌也就被想象出来。
7、 黑虎白虎,门前的静物;同时还有活剧在门前上演,从一进腊月直演到除夕。清乾隆年间《奉贤县志》说:腊月初一日,“乞人始偶男女傅粉墨妆为钟馗、灶王,持竿剑,望门歌舞以乞,亦傩之遗意”。 (开封府的包公一一歇后语)。
8、 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税法驾所由从出门,门之最尊者也。武库,禁兵所藏。东垣,库之外障。《易传》曰:“小人在位,上下成悻,厥妖城门内崩。”……
9、 文圣孔子的后人,在影壁上塑了一种创想的动物,但不是龙。《孔府内宅轶事》,作者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书中写道:
10、 旧时,陕北民间俗语“文魁武魁,不如锅盔”,反映广安于自给自足农家经济的观念。《中部县志》解释,“文魁武魁”是匾上字,“科举时代家有文武举人,于门上悬此匾额”,而“锅盔”即面制大厚饼。本分庄稼汉绝不好高骛远的务实心态,不慕功名,淡泊自安,一句“文魁武魁,不如锅盔”表现得淋漓尽致,平头百姓的幽默感充溢其间。
11、 明代典籍中又称它为鹿角叉,见于周祈《名义考》。清代伊秉绶《谈征·名部·鹿角叉》:
12、 不吝篇幅引录以上两段文字,为了借二者相互补充,以观全貌。首先,神荼、郁垒兄弟俩本是守鬼门的。度朔山有棵繁枝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枝遮盖的东北角,为万鬼出入之处,叫鬼门。神荼、郁垒在那里监察和统领众鬼。他们手里拿着芦苇制成的绳索,将妄为人祸的作恶之鬼捆绑了,去喂虎。
13、 班固《白虎通义》所载,也反映了这样的思路:
14、 在城门名上大做诡秘文章,还有《吴越春秋》所记伍子胥设计建筑都城的故事。吴国欲破楚,就命名了一个“破楚门”,另有“立蛇门以制敌国”之类,将城廓设计与厌胜迷信融为一体。本书前已述及,此处不再赘言。
15、 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善。夫筑城郭,立仓凛,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子胥曰:“有。”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以象天八风;水门以象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陆门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立闾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阖门,以通天气,因复名之破楚门。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吴在辰,其位龙也,故小城南门上反羽两鲵(鱼尧),以象龙角。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也。
16、 禁门两傍,皆列朱棍二根,长三尺余,围圆六七寸,上圆下方,俗称榔头,清语曰穆克申。谨按天命五年六月,命树二木于门外,有欲诉者,书而悬之木,览其颠末而按问焉。然则此棍乃纳言之标,非御侮之械也。按禁门司启闭稽出入者,太和门用亲军营,顺贞门及内廷各门用内府护军营,紫禁城以内用上三旗护军营,皇城及外栅门用五旗护军营。各门列木棍处,俱有护军二人席地跌坐,虽王大臣出入,亦不起立,惟祝版、实录、玉牒百官望阙谢恩,则鸿胪预唱穆克申起立,然后兴起,其谨严之制如此。
17、 惟本门与财门相接最吉,义门惟寺观学含义聚之所可装,官门惟官府可装,其余民俗只装本门与财门,相接最吉。
18、 中轴线是子午线。《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这就区别了中轴线的首和尾。老年代里,北京人称地安门为“后门”,便因为它处于中轴线的末端,且坐南向北。
19、 苏州人称生孩子的妇女为舍姆娘。当地生育习俗,坐月子的妇女要遵守这样的禁忌:不到别人家串门。据说舍姆娘若是踏了别人的门槛,下一世要替人洗门槛。
20、 门帘本是寻常物,一巳被封建科举制度所取用,它遮掩门户的使用功能,便被赋予象征性意义。一道帘,垂下科考场上的一串官职符号:帘官、内帘官、外帘官……
21、 另有一段诗话,道士李伯祥诗句“夜过修竹寺,醉打老僧门”,被苏东坡称赞为可爱的奇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醉态里还是在打门,而没有破门而入,这大概已不是出于礼貌的原因吧。
22、 到了清朝,国都里仍设登闻鼓。《清史稿·刑法志》载“叩阁”,方式之一:击登闻鼓。所记:“登闻鼓,顺治初立诸都察院。十三年,改设有长安门外。每日科道官一员轮值。后移入通政司,别置鼓厅。”右长安门在金水桥右侧,距天安门尚不算很远,但毕竟不是真正地在皇城门前“叩阍”。话又说回来,若那鼓真的摆在右长安门之内、皇宫大门之前,离平民百姓也就更远了——这讲的是心理距离。而实际上,右长安门也确如同是个关口。
23、 有孝廉为京官,颜以“文献世家”于门。一夕,人以纸糊其两头字,曰:“献世”。孝廉怒,命仆骂于世。又一夕,糊其“文”字上一点,曰:“又献世”。孝廉怒骂如前。则再糊其“家”字上一点,曰:“献世冢”。
24、 古代设计宅门方位,影响较大的一种说法是“坎宅巽门”。所谓“坎宅巽门”,是讲院门的开设方位,根据八卦风水说,选在左角青龙而避右角白虎。比如,主房坐北朝南,宅门开在东南隅;主房坐南朝北,宅门开在西北隅;主房坐东朝西,宅门开在西南隅,等等。就一个坐北朝南的院落来说,大门不是开在南墙正中,而是偏于东南角,避免大门正对着正房,也就避免了许多不便。进了大门以后,要向左拐,才可进二门,进入内院。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多是这种格局。
25、 2016年3月24日,由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包公司法文化研讨会在开封召开。最高人民法院d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家新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继承我国传统司法文化的思想精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公精神,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会前,徐家新出席了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满仓,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高院d组书记、院长张立勇参加开馆仪式和研讨会。部分在豫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部分专家学者和当地法院干警代表作研讨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包公司法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传统司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6、 《吕氏春秋·音初》记,夏朝的君主孔甲外出打猎,遇大风,避入一民宅。那人家刚得一子,有人说这孩子将来必大吉,有人说这孩子必有大殃。孔甲带走那个婴儿,说:“让他做我的儿子,看谁敢使他遭殃?”孩子长成人,却被劈柴斧断了足,只好去做守门者。东汉《论衡·书虚》引述了这个故事,并说:“守者断足,不可贵也”。
27、 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乡间人家建房盖门楼,门楣上兴挂“财角”。财角,用一尺见方的红布,叠出并缝成两个三角形袋,两袋不要剪开,袋里装五谷和硬币。建大门时,将一对财角、一双筷子、一卷古书悬挂于门楣上。这一串民俗符号的并用,周全地为新大门内的人家祝吉,包含着:五谷丰登、财源茂盛、人丁兴旺、诗书传家。
28、 敦煌遗书中有篇说唱伍子胥故事的变文,歌颂他“治国四年,感得景龙应瑞,赤雀咸(衔)书,芝草并生,嘉和(禾)合秀。耕者让畔,路不拾遗。三教并兴,城门不闭。”夜不闭户,城门也可大开了。说的是春秋故事,但这显然是唐代人心目中的太平世界。唐代有过社会安定、民众舒心的日子。“贞观四载,天下康安,断死刑至二十九人而已。户不夜闭,行旅不赍粮”,《隋唐嘉话》这样称颂唐太宗的太平天下。
29、 古代铺首的造型,汉拿元庙殿门所装为龟蛇之形,这是四象之一——北方玄武。南方朱雀的形象也被嵌在门上,近年出版的《汉代图案选》,载有朱雀、双凤、羊头铺首。虎、狮、螭等兽头状铺首,猛兽怒目,露齿衔环,则将威严气象带上大门。早期铺首的实物,有秦咸阳宫遗址出上青铜铸件,造型为虎头变形,双目圆睁,铸纹流畅,已是精品。
30、 闾门里门的故事散见于古籍中。《诗经·将仲于》“无囗我里”,可以由里门而入,不要翻墙而进。《史记·万石君传》“入里门,趋至家”,顺序是:先进里门,再进家门。万石君的小儿子石庆“入外门不下车”,可见里门的规模不小。司马迁为之立传的丽D食其、张耳、陈徐都曾“为里门监”,干守门的差事混饭吃。《汉书·于定国传》记,于定国的父亲于公,听讼断案,享有盛名。一次,闾门坏了,闾里父老一同商议重修。于公说:“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后来,于定国当上丞相,于定国的儿子做了御史大夫,封侯传世。能通过驷马高盖车,也真是高门大闾了。
31、 铁门又见于《大唐西域记》,其记铁门之关,不仅因为峭壁色如铁,还因“既没门扉,又以铁锢,多有铁铃,悬诸门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铁门倒未必是铸铁为门,大约是在木板门[加铁皮,以求坚固。《利玛窦中国札记》描述明万历时南京城,“它有十二座门,门包以铁皮,门内有大炮守卫”。这城门也就是铁门了。
32、 敦煌遗书《杂书》:“取东南桃枝,悬户上,百鬼不敢入舍。”桃木自古被视为辟邪的神物,端午节里也派用场。
33、 这首古代歌谣,在河北大名流传了几百年。人们将明朝时这里文风旺盛,归功于文庙前的小南门招得好风水。进入清代,有一任知府用砖封砌了文庙的小南门,说是此门对府署不利。知府老爷有权势,乡绅们争不过他,只好干生气,埋怨这一方好风水被破坏了。人们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歌谣传到本世纪30年代,被采入县志。
34、 县衙门在古代为各地所常见,那是最为百姓所知所晓的“县老爷”——旧称父母官坐衙的地方。县衙建筑通常沿南北中轴线排开。县衙大门前建影壁,大门两边八字墙,所谓“八字衙门朝南开”。置红漆大鼓,以供击鼓鸣冤。大门内设仪门,仪门两侧开有旁门。仪门开时,或是为了迎接上级官员,或是大堂审理要案,让百姓进到堂前旁听。平时仪门关闭,进出走仪门东侧的旁门。西旁门开时更少,因为此门专供押出死囚,送死刑犯上刑场,这门称为“鬼门”。以西旁门为参照物,东旁门也就被称为“人门”。仪门往里,立着“戒石坊”,一面为“公生明’《三大字,一面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戒语,这是给县官大老爷瞧的,也是做出样子给百姓看的。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是大堂。集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的知县,在这里升堂理案,也做行政长官所要办的事。大堂后边设宅门,为县官内宅的入口,里边依次建有二堂、三堂,是知县办公会客的地方。
35、(1)余秋雨:《中国现存原始演剧形态美学特征初探》,载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编:《戏曲研究》第27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第6页。
36、 雍正能登皇帝位,有年羹尧之功。然而,年羹尧得志猖狂,目空一切,也就埋下了毁灭的种子。“邦’与繁体“败”字笔画相近,“光”、“先”字形也相似,有人故意将年羹尧的门匾读成“败家之先”,正反映了一种民心向背。雍正改元才第三个年关,年羹尧便倒霉了。当然,他的下场,祸由自身出,也与当时的朝廷政治有关,倒不在门匾之字。
37、 守门人的称谓,单一字可称“阍”,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双字者多得很,如门丁、门上、门人、阍人、门子,等等。清代梁章短《浪迹续》考证“门子”:
38、 民俗把“福”变成星,与“禄”、“寿”合称三星。吉语“三星在户”,意思是福、禄、寿三星拱照之家。清代时,北京民间年画有《三星图》,画福星禄星寿星,尺幅大小正可贴在房门上,以契“三星在户”;天津杨柳青年画《三星在户》,画面上三神仙——福星、禄星、寿星,已然登堂入室,与民同乐了。
39、 欧粤《上海市郊岁时信仰习俗调查》载,旧有“立夏坐门槛,囗夏困床榻”之说。立夏节的岁时活动,许多着眼于避免“囗夏”。此日不准孩子坐门槛,说是为免“囗夏”。
40、 牌匾与对联相呼应,是常见的形式。例如,天津达仁堂药店在门前悬店匾,两侧配对联“自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蜜制丸散膏丹汤剂饮片”。本世纪初天津八大家之一卞家开办的海货店,门旁对联一边是“隆业有基珍罗山海”,一边是“昌期即遇利取鱼盐”,门楣有“隆昌号”横匾。对联藏头,嵌着字号。
41、 今世官廨中有待僮,谓之门子,其名不古不今。《周礼》:“正室谓之门子。”注云:“此代父当门者,非后世所谓门子也。”《韩非子·亡征篇》:“群臣为学,门子好辨。”注云:“门子,门下之人。”此稍与传憧相近。《唐书·李德裕传》:“吐蕃潜将妇人嫁与此州门子。”《道出清话》:“都下有卖药翁,自言少时曾为尚书门子。”则竟属今所谓门子矣。
42、 古老的汉字是个蕴含丰富的信息库。用于名物的汉字,有关门者户者很多,从总体结构到具体构件,称谓种种,细致入微,反映了古人对于建筑物之门的重视。这里不再逐一检索。
43、 城之中央有一极大官殿,中悬大钟一口,夜间若鸣钟三下,则禁止人行。呜钟以后,除产妇或病人之需要外,无人敢通行道中。纵许行者,亦须携灯火而出。每城门命千人执兵把守。
44、 正月金牛保平安
45、 子午向,南北轴线。选择南北向时,有意稍稍偏向于东,叫做“抢阳”。不言而喻,这是为了使阳光尽早地照进门窗。遣词用“抢”,表达了人类面对大自然的主动精神。
46、 《黄帝宅经》说,宅有五虚五实,五虚令人贫耗,五实令人富贵。五虚中,“宅门大内小”算一虚,“宅大门小”为一实。对于结构的审美来说,院门大而院子小、房间少,便失去了和谐之美,给人以虚有其表之感;相反,宅院大、院门小的格局,或许会给人以充实之感,如果院门尚未小到局促失美的程度的话。
47、 坊门。闾里之制沿袭至东汉末年,曹操规划建设邺城,开始实行城坊之制。邺城中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路北为宫城、禁苑及贵族居住区。大道以南,纵横交叉的道路状如棋盘,被道路分隔成方形的居民区,称为坊。坊有围墙,开坊门以爱出入。唐代长安,除宫城外,城区分割为108个里坊。坊以土墙封闭。较大的坊,四面各开一门,坊内辟十字街,通达四门。小一些的坊则修一条横街,通联东、西两个坊门。
48、 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年作门神。
49、 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大筑郭邑”,然而仍被南朝人讪笑。《南齐书·魏虏传》讲到两条,说“妃妾皆住土屋”,再是说到宫城大门——“门不施屋”,后来“宫门稍覆以屋,犹不知为重楼”——没有高大的城门楼。历史是发展着的。到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易风俗,吸收汉文化,举措之一是大兴上木。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项,是建门楼。《洛阳伽蓝记》:“高祖在城内作光极殿,因名金镛城门光极门,又作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如云也。”高祖即孝文帝。北魏统治者改革图强,又肯兼收并蓄,郭邑宫城大改观。巍然壮丽的金镛门楼,不仅表示在建筑文化方面的不甘示弱,也显示着北魏王朝的威仪。
50、 民间贴福字的风俗,与清朝皇帝新年赐福字的惯例有关。清代昭囗《啸亭杂录》写到那福字:
51、 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初,在汴京修宫城,诸门及宫殿在一条线上,唯大庆殿与端门少有偏差,“宫成,太祖坐福宁寝殿,令辟门前后,召近臣入观,谕曰:我心端直正如此,有少偏曲处,汝曹必见之矣!”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有载。《邵氏闻见录侧记,“既成,帝坐万岁殿,洞开诸门,端直如引绳”,那位太祖皇帝感叹:“此如吾心,小有邪曲人皆见矣。”
52、 隔扇门,又称格扇门、格子门、(木鬲)扇门,姚承祖《营造法原》称为长窗。延安民间称木制花格为“软”,隔扇为“软门”‘软窗”;流传于洛川的一首婚嫁“喜歌”,夸新郎家的建筑,及至隔扇门:“向下看,大四椽,软门软窗实好看。”
53、 且来说民居。乡村人家,向阳的房屋,门右置磨,门左置碓,叫做“左青龙右白虎”,被认为是吉象。
54、 有种说法,门对富、窗对门不吉利,在自家门前窗上挂面小镜子,可以破掉那不吉利。
55、 平民百姓家安门,以“本”和“财”最好,不宜取“官”。《鲁般营造正式》中“官字歌”说,“富贵人家有相压,庶人之屋实难量”。讲的就是这层意思。取数合于“义”字的大门,只可装在寺观学舍,因为这些场所才是公众“义聚之所”,与“义”相宜。
56、 另有《庆丰年五鬼闹钟馗》,似为明初宫廷教坊剧,收入《孤本元明杂剧》,作者阙名。此剧第四折,钟馗被封为“天下都判官领袖”,福、禄、寿神,土地、灶、井、厨、门、户神,三阳真君,青黄赤白黑五方小鬼,有一番同台热闹的场面。门神的台词:“俺门神户尉,职掌左右门庭,年年喜遇正旦,岁岁庆贺新正。今日太平之年,俺见三阳真君去来。”此剧主角是钟馗。
57、 《桃花女》剧中,婚礼成了公、媳斗法的过程。其中几个主要回合,围绕新媳妇进门设置矛盾冲突。桃花女化险解厄的招数,是门前铺席、门槛置鞍、进门撒草和谷及五色铜钱,等等。这些,并非剧作家的独出心裁,而应是采自元代社会生活,反映了当时的民间婚俗。当然,此类婚俗来之久远,元代人也是出袭古俗,并非首创,渊源并不在他们那个时代。且看宋代高承《事物纪原》:
58、 只为远避那个“囗”,立夏当天,除屁股勿挨门槛之外,即使气温还不高,也要穿上夏装,取一种象征意义;除夕夜倚在门前的“炭将军”或曰“撑门炭”,也被赋予“以免囗夏”的功用,用它煮水烹茶——茶叶是向邻居讨要的,人们说可以为整个夏季消解暑气。
59、 与养蚕相关的岁时风俗,清乾隆四年《湖州府志》载,清明节晚间“育蚕之家设祭以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弯弓之状,盖祛蚕祟也”。清同治年间《安吉县志》载:“清明后数日蚕始生,育蚕之家禁往来”。
60、(8)朱狄:《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第79页。
61、 明代的几位皇帝重视登闻鼓,明朝开国的当年,就在皇宫午门外设置登闻鼓,“一御史日监之,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后来,改置登间鼓于长安右门外,离午门稍远。但对鸣冤者来说,似乎反倒容易击得到鼓——这只是就空间处所而言;实际上,若要敲响登闻鼓,还须过了监鼓官员那一关,并非有冤便能敲鼓闻达于皇帝的。《明史·刑法志》记载了有关的几件事:
62、 又以十二地支来标方位。海州湾渔民庭院和房屋的朝向,均不取正南北或正东西。渔民们传说,“正子午”和“正卯西”的朝向,只有皇宫、庙宇方可以采取,民宅硬要坐落“正向”,不吉。这实际上说的是门的朝向。
63、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代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代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上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如何耳?’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64、 归纳起来,其名实为两类:屈戌和了鸟。
65、 这真叫“煞”有介事。所谓“煞”,本系子虚乌有。故弄玄虚的人硬是“算”出“定”出煞回之期、煞高几何,届时门前倚放贴着楮钱的竿子,还在门庭内撤灰,借以观察无形的煞迹。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陋俗已被扫除。
66、 参看汉代班固《白虎通义》,其《诛伐》篇说:“冬至所以休兵不举事,闭关商旅不行何?此日阳气微弱,王者承大理物,故率天下静,不复行役,扶助微气,成万物也。”阳气,太阳之气。承天理物,就是积极主动地去顺应大自然。《初学记》引《五经通义》:“冬至阳气萌生,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宜静不宜动,城门要关,行役要上,君王呆在城里不出巡。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在寒气已极的时候,扶助刚刚萌生、尚显微弱的太阳之气。
67、 东周列国一对名人,孙膑和庞涓,同从一师学兵法,后共事魏王,庞涓嫉妒孙瞑才能过己,诬告陷害,使得孙膑惨遭膑刑。“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便有了写在竹简上的《孙膑兵法》。孙膑逃至齐国,为军师。马陵道冤家相会,孙膑复了仇。这段史事,经《孙庞演义》添枝加叶,敷演出孙膑和庞涓斗法的故事。比试高低之时,孙膑摇身变做门闩。门闩系锁门闭户的关键,也就成了孙膑与门神之间的纽带。汉中地区的门神画,孙膑骑牛,一手举令旗,一手抱拐杖,形残而神威在。而与孙膑配对的,则是骑马舞刀的庞涓。
68、 大约此前百年,明成化年间进士陆容,在其所著《菽园杂记》中就曾说到这个有关门名的问题:
69、 清光绪年间《顺天府志》所载求雨习俗,与明崇侦年间《帝京景物略》相同:
70、 北方毗沙门天王声威大振,同唐代的一段传说相关——安西城被围困,驰表请援兵。无奈千里路遥,唐明皇诏高僧不空设法解救。不空口诵密语,请北方天王援救。传说,毗沙门天王金身在城北门楼上出现,并有神鼠咬断敌军弓弩弦,围城兵惊溃。毗沙门为北方天王,所以传说故事敷衍出城北门的情节。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说,“今寺院门首必设四金刚,即佛家所谓四大天王也”。钱泳溯其所由,讲到不空和尚诵密语,神兵见于殿庭;而前方云雾中见神兵鼓噪,有金色鼠皆咬断敌军弓弦,城坳忽放光明。
71、 门上画虎,也并未因为画鸡的后起而绝迹。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
72、 崇祯八年正月,“寇急”,县令发《分信守城》,分兵把守县城北门、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门。吴世济领亲兵一百名,往来五城门提督策应。城门的开闭,安排为“五门除南二门、西门照常垛闭外,其东北二门止开半门,以便讥察非常”。瓦片砖块,挑运上城,“以备抛打之用”。到了正月十六日“流寇伤败远去”,二月初三日连发两纸《开城申饬》。先示“北门已开,凡城内外居民人等,一切搬柴运米各项行走,通取北门出入,不许仍在各门缒程上下,违者以军法从事,并治守门人役”;又示,凡进北门者,要经东门吊桥转过北门,盘洁明白,方许赴北门奔走。四天后,再发告示:
73、 新娘要到洞房里坐床,桃花女察觉“这床正坐在白虎头上。他那里响动鼓乐,惊起白虎,那里取我的性命来”。这次化解的办法,是要小姑子来陪她坐。
74、 视狮为异兽,汉代人已开始敲石凿岩雕刻它的形象。山东嘉祥县武氏词一对圆雕石狮,张口怒目,作嘶吼状。其中一狮,前右足下按一蜷曲小兽。这对石狮的年代,武氏祠《石阙铭》有明确记载:“建和元年,太岁在丁亥,三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孙宗作师,直四万”。这是说,石狮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由石匠孙宗雕刻,价值四万。
75、 俯瞰紫禁城,中轴线上“门”及其它宫殿建筑的排列并不等距,疏密不同的间隔,可以产生出韵律感。从天安门至午门,一道狭长的空间,中间以端门相隔。端门的位置近天安门而远午门,并不取中。两段距离之比,大约为4比9左右。其比值0.6接近于黄金分割律的0.6
76、 此俗并非仅存于史籍里。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1964年修《宾县县志》,也记录了这一风俗。照搬县志里的话,“邑为辽旧,故犹存此俗”。
77、 民居门枪上方嵌挂匾额,其匾往往为堂号。堂号是用来表示姓氏、发扬祖风的匾额,通常选用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或典故,镌刻在匾上。例如,“忠厚传家”、“三槐毓秀”、“香山遗派”、“百忍遗风”、“槐荫启秀”等,并且“约定俗成”,各姓人家不会混用的。
78、 山西的村落无论大小,很少没有一个门楼的。村落的四周,并不一定都有围墙,但是在大道入村处,必须建一座这种纪念性建筑物,提醒旅客,告诉他又到一处村镇了。河北境内虽也有这种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
79、 从立春数起,二十四节气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到了谷雨。
80、 《台北市志》记婚姻风俗:“新妇忌踏阈,以免触犯‘户碇(阈)神’。或以阈是其公公,故忌之。”在台湾一些地方,新娘娶进门之前,门槛已放上铜钱,称为缘钱。铜钱由女方准备,请媒人将一枚置于男家客厅门槛上,放时要说“人未到,缘先到”,另一枚连同一瓶水,一起倾入男家的水缸中或井里,并说“大家有缘”。缘先到,缘钱放在门槛上即为到,也是借门槛为象征。
81、 唐宋以来,第宅大门口常立镌字“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小石碑,或将石嵌砌墙体,用来镇鬼厌灾。民间以石敢当为辟除不祥的神,如明代《姓源珠玑》所说,“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民居”。
82、 罘囗也是照壁的古名。如《三国志·魏·明帝纪》裴注引《魏略》:“筑阊阖诸门阙外罘囗。”然而,至唐时,其已与檐下防鸟雀的网混用一名。段成式自入仕途,与所交往的数十位官员谈此话题,都称檐下防雀网为罘囗。为此,他在《酉阳杂俎》中罗列材料,说影壁:
83、 这里就先说夏至风俗。东汉《风俗通义》的一段佚文,见录于《太平御览》和《岁时广记》:
84、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产妇临盆之际,人们借助“门”之开——不仅仅建筑物门户,还包括柜子、箱子等有门的器物,将能开的门都打开,表示大门已经敞开,迎接新生命的降临。这是出于一种联想。民间以为,由此造成开启的氛围,能为孕妇开骨缝而助力。
85、 出入由哪个门,成为一种规格、一种待遇。徐珂《清稗类钞》第五册:
86、 南宋人周密《癸辛杂识》一书,“桃符获罪”条:
87、 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戌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戌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龙虎日,用之吉。至除夕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首,莫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
88、 这俗称“榔头”的朱红色门棍,据说具有纳言的意义,而实际上,更表示一种威慑。先于《听雨丛谈》,清嘉庆年间《国朝宫史续编》载“紫禁城门禁令”:“每门设红杖以护军二人更番轮执,坐门下,亲王以下经行,皆不起立。有不报名擅入者,挞之”。这种被称为“榔头”的红色棍杖,各门均有设置,是备以打人的——如有胆敢冒犯宫禁者,挞之。“榔头”下席地而坐的阍人大模大样的,遇亲王大臣出入仍旧坐着不动,只在一些礼仪场合,要经礼仪官唱“穆克申起立”,这才屁股高地站起身来。“谨严之制如此”,就在于他们是皇家的守门人,可以说,他们与二根红棍一同,是构成那个“禁”字里边的笔画。
89、 京师宫城称为紫禁城。“紫”,取诸紫微星之“紫”。《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东蕃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坐也,天子之常居也”。望星空的人们,依据人间世事命名星辰天区,想象紫微垣是天上帝王所居的地方。
90、 诚然,门闩不可废,门锁还要用;但是,如歌剧《白毛女》所唱:“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门神带来心理的慰藉,烘托新年喜气,美化门户,一幅门神画从内容到形式,奉献给人们的还少吗?
91、 一抹浓厚而艳丽的原始思维色彩,曾涂在“伏”这岁时的刻度上,这就是城门滴血的一幕;磔狗。
92、 关于新娘进门的种种讲究,无非基于门的关乎出入、划界内外的意义,生发出想象。先是避开凶邪,赶走凶神恶煞,不让其混进门里;再是希望通过礼仪,表达迎新迎进幸福来。诸如捏门锁等,又具有谨门户、遵妇道的意味。
93、 尹喜是个非凡的守关人。《列仙传》说:“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尹喜)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
94、傩戏演出中有正戏和插戏之分。正戏即从桃源三洞中搬请出来的24出神戏,是傩堂戏的主要部分,又分为半堂戏和全堂戏,半堂戏12剧目,全堂戏24剧目。但事实上,这24个剧目各地的剧目名称并不一样;有的地方是把一个大戏分成几个剧目,凑足24之数,如《秦童挑担》、《三娘送行》和《甘生赴考》便属一个大戏中的三折小戏。正戏出场人物较少,或一二人,或三五人,故事情节大多比较简单,艺术上亦比较粗糙,只初具了戏剧的某些要素,还不能算是成熟的戏剧。其中不少剧目是直接为请神还愿服务的,戏中有祭祀活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傩祭向傩戏过渡的痕迹。这类剧目如《开路将军》、《灵官菩萨》、《勾愿判官》、《引兵土地》等。正戏中也有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并富有现实意义的剧目,如《柳毅传书》、《关爷斩蔡阳》、《甘生赴考》等。这些剧目内容本身可能没有了宗教色彩(即与驱鬼逐疫的仪式目的无关),但仍然不能离开傩祭仪式的情景,它们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进行演出。
95、 有些地方门上不贴金牛,贴的是剪纸的人、十轮葫芦等图案,也附有相应的说法。山西解州一带还兴贴葫芦,地方志上说:正月二十三“以葫芦、车轮等形贴门,曰老君炼丹日,贴则四时平安”。
96、 为此风俗寻求典籍解释,可取《汉书·贾谊传》。贾谊上书陈政事,谈到古时大臣“污秽淫乱、男女亡别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帷是慢,薄是帘,二者作为障隔内外之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97、 这是许多史籍都曾谈及的开了先河的事。正月的上元节期间,里坊之门通宵不闭,四面城门通宵敞开,与平日的宵禁形成对比强烈的反差。于是,在那没有公共夜生活的岁月,有了彩灯照耀、百姓同乐的夜晚。夜夜被门禁捆绑的生活,因此有了起伏,有了欢乐的小高潮,这便是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的节日。
98、 明清故宫中轴线上一座座巍峨大门,除天安门外,论知名度要数午门为最了。午门建筑平面呈凹形(图59)。刘敦帧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指出,故宫两则凸出,用廊庑连接,是门阙形式的最后的残余。从成都汉画像砖上的双阙(见图14),经河南禹县宋代石幢表现的凸出于城门的双阙(图60),到故宫午门的造型,可见宫门阙的发展脉络。午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此前朱元璋在南京建阙门,叫午门。北京故宫午门含有门阙结构,这可视为直接来源。
99、 以吞口为守门之神,不是仅仅着眼于“兵来将挡”,门神守卫,大鬼小鬼进不来;而是口大尽吞邪恶,吞掉它。这略不同于一般的武士门神,倒像神话门神神荼和郁垒,捉鬼捆绑了去喂虎,像传说门神钟馗,捉鬼挖眼,再吃掉它。
100、 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
101、 说过非常时期,再来说日常出入城门的规矩。明代陆容《寂园杂记》谈及出丧过城门和空棺进城门:
102、 神荼、郁垒的早期造型,汉代画像石留下图案(图33)。看上去,相貌怪异,表情凶狠,虽似乎更接近于度朔山神话的风格,但其手中已执斧钺。南北朝时,石门线刻的门神身着销甲。以后,神荼郁垒成为古代木版年画的题材,至宋代已演变为镇殿将军模样。福建漳州的传统门神画,神荼郁垒常以大红纸印制,还让这两个门神骑上了马。山东潍县传统年画神荼和郁垒(图34),满身盔甲,相对而立,虽然威风,却也和善。
103、 二十三日贴纸人,着眼于避疳。清代《蒲城县新志》记:“剪纸人置门上,又令童子食炒豆,云避疳驱虫。”疳,中医也称疳积,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寄生虫引起的小儿贫血症。旧时,这是常见病。
104、 屹立于宫前的双阙,以其巍巍,显示帝王气派。它还是国君颁布政令的地方。《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变法图强,筑冀阙是举措之一。唐代司马贞释:“冀,记也。出列教令,当记于此门阙。”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咸阳找到商鞅变法时所筑冀阙基址。其两阙相距400米。发掘西阙所获资料,使今人得以勾勒当年的壮观——秦冀阙为上下三层的建筑物,底层有七室之阔,正所谓“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
105、 《玉烛宝典》引裴玄《新言》说,五月五用色缯成麦状,“以悬于门,彰收麦也”。门饰取意于农业生产,这在有关端午的传统风俗里是独树一帜的。其年代当是较早的。
106、 季春,春季第三个月。磔,古代祭礼的一种形式,分裂祭牲以祭神称为磔。禳,去邪除恶却变异之祭。
107、 清代《茶香室丛抄》引宋人储泳《祛疑说》,“赤口,小煞耳。人或忤之,率多斗讼”,并说:“赤口值寅已西戌,则不可用,余皆无害,盖四位所属,皆能以口伤物,其煞乃行,他位值之,不必尽避。”按此迷信的说法,赤口既是一种主口舌争讼的恶煞,人们自然避之唯恐不及,特别是逢寅、巳、西、戌之日,因为寅属虎、巳属蛇、酉属鸡、戌属狗,“四位所属,皆能以口伤物,其煞乃行”。每句里的这四大,因为地支生肖的关系,与“赤口”发生了联系。不言而喻,“赤口”本无稽,复加以寅虎已蛇之类,只不过再添上些想当然而已。
108、同时,傩坛法师通过仪式的展演,充分地调动愿主及其家人的某种神秘体验。傩坛法师向神界发送文书,迎请神灵到达傩堂,向神灵奉献牺牲,在神灵的协助下驱赶邪魔鬼怪,最后将神灵送回神界。尤其是儿童过关,法师要亲自背上过关儿童爬上刀梯,带领他踩过代表十二道阎关的碗底。让过关儿童及其家人亲身感受到生命形态的转换过程。
109、 匾额的字体,真草隶篆,丰富多彩。匾额的色彩也丰。在甘肃武威的文庙,大殿门前和回廊上挂满了清代牌匾,蔚成景观。这些匾分别为蓝地、紫地、黄地、绿地、黑地,匾上铭字分别涂金色、银色、蓝色、绿色,每匾上四大字,如“经天纬地”、“斡旋文运”、“天下文明”、“为斯文宰”、“孝友文章”、“文以载道”、“化峻天枢”、“人文化成”、“贵相太常”、“德盛化神”、“书城不夜”等等,以壮观的形式渲染着义庙的气氛。
110、 水族同胞制做吞口,涂彩似戏曲脸谱,深蓝色的眼珠、眼圈,杏黄色的鼻子,粉红色嘴唇,雪白的牙齿横咬着一支剑。将吞口挂在房门正中,说是这样能保佑人畜健康不生病。水族民间传说,吞口是玉皇大帝的第八个儿子。故事说:玉帝第八子降生,是个畸形怪物。王母娘娘见了不高兴,玉帝便将他用竹篮装了,遗弃在天河边。竹篮里的小家伙自有神灵,冻也不怕,饿也不怕,美美地睡了一大觉,醒了,打了个哈欠,就将天河吞下了半截。这惊动了五帝。玉帝封他为吞口神,发挥他的特长,让他到人间吞食邪恶鬼怪、瘟疫孽障。
111、 古时杭州的昭庆寺,从吴越钱武肃王,至宋至明,几建几毁,屡遭火灾之殃。堪舆家说是地处“火龙”所致。明嘉庆年间再建,“遂用堪舆家之说,辟除民舍,令使寺门见水,以厌火灾”。结果怎么样呢?明清时代人张岱《西湖梦寻》记,隆庆三年烧了一回,崇祯十三年又起火,烟焰障天,湖水为赤。“寺门见水”这门的厌胜,并没能制伏“火龙”。这似乎可以说明,火灾的原因不在于地脉如何,而在于对香火的管理有漏洞。因此,“寺门见水”的厌胜之术,只能反映防火的愿望,却非有效的防火的措施。
112、 门上楣,门框上端的横木,具有支撑门户的作用,又是挂门匾、署门额的地方。门楣硕大,则门户壮观。因此,仅就门楣的建筑结构作用来说,门楣的塌倒也是不顺心、不遂意、不走运、不吉利的。
113、 《宋史·奸臣传》记:绍兴十五年,“十月,帝亲书‘一德格天’扁其阁”。秦桧的劣迹,主和不主战,投降不抵抗,以至构冤狱,害忠良,“莫须有”,这一切难说不是秉承南宋皇帝之意,赐匾“一德格天”即是明证。秦侩不得人心,据清代《坚瓠甲集》,秦桧死后,开浚运河时,取泥堆积其府第墙外及门,有人在其门扇上题诗:“格天阁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已深。”可见“一德格人”的御匾并没能为秦桧洗刷骂名。
114、(5)贵州省德江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傩韵——贵州德江傩堂戏》,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60页。
115、 北京潭拓寺弥勒殿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亦庄亦谐,令人回味,也就广为流传。
116、 甘肃天水旧俗,破五送穷,早上将垃圾装在竹编簸箕里,弯腰端着,为了防止被风吹掉,由房内倒退着走到大门口。如果出大门之前有东西从簸箕里掉出来,就要回到原处,装好了,重新退向大门。到大门后,转过身,一口气跑到倒垃圾的地方,连同簸箕一并扔掉。
117、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宋时,对于写有联语的桃符,已经开始有了别种叫法。宋代《名臣言行录》载:宋仁宗一日见御春帖子,读而爱之。问左右,说是欧阳修措词。于是,悉取宫中请贴阅之,见篇篇有立意,宋仁宗说:“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宫里门多,春联也多。宋人叫它什么?叫它“御春帖子”。不言而喻,在“桃符”与“春联”之间,“御春帖子”是一种过渡。
118、 初一日,相传为关壮缀侯破蚩尤之日。人多于门旁插皂角叶,粘印牛于门楣,或以色布作三角式,用线串之,间以枯蒜梗令小儿佩带,殆皆避瘟之意欤。
119、 鱼形锁,可以说是中国古锁里最具特色的样式。宋代丁用晦《芝田录》卷二:
120、 门第门阀,在封建时代里,一种不可小视的社会存在。门第之第的来源,是大门开在通衢的特权,前已述;那么,门阀呢?阀,即阀阅。
121、 1930年《盖平县志》记辽宁风俗:“门悬黄布猴,手执彩麻小帚,取扫除灾孽意。”此低应是极富文化渊源,同五行生克之说相关联的。地支午属马,申属猴。反映五行生克关系,有猴辟马瘟之说,据此,《西游记》里孙猴子也就做了“弼马温”。重午之日,在门前悬黄布猴,取意正在于借申猴所代表的水气,来限制重午的火旺之相。
122、 清末著名的四川绵竹年画,以其取材的地方特色、为这串名单增阵容。据王树村《绵竹年画见闻记》,那里门神除秦琼、尉迟敬德外,尚有唐朝名将郭子仪,有八十二岁作状元(民间讹传)的梁淑,有三国故事中偷渡阴平攻下绵竹的邓艾,以及《征西》里的秦英和尉迟松。
123、 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发现刻绘“门吏拥彗图”。图中有双阙,两阙之间立门囗,囗两旁,各有一拥彗恭立的门吏。此即所谓拥彗迎门,古代迎候贵宾的一种礼仪。
124、 封建时代里,出人头地的途径之是读书入仕。走科举之途,求得金榜题名,此时也就替祖宗门庭增了光,或者说叫做光大门楣。那一番光景,请看宋代吴自牧《梦粱录》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