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简介
1、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郑振铎对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3、(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4、从‘一八’后,便蛰居在一个小楼上,杜绝人事往来。虽受着不少次虚惊,幸而未作‘楚囚’,未受刑迫。”
5、《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6、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7、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
8、离开康熙营子,寻汽车路去找蒙人住的蒙古包。走了好久,方才看见几个包。大约总是两个包成为一家。有山西老头儿骑骡到各包索帐,态度极迂缓从容。我们去访问一家。这家有二包,男人已经出外,仅有老母及妻在家,尚有一个汉人的孩子,是雇来看牛的。这家不过是中下之家,但有牛三十余匹,羊百余只,包内也甚整洁。锅内有牛奶一大锅,食物架上堆满了奶皮、奶豆腐。火炉旁有一小火,长明不息。由译人传语。知其老母为七十五岁,妻为二十五六岁,男人为三十余岁。已结婚二三年,尚未有子女。被雇之幼童约十龄,每日工资一角。老妇人背已驼,但精神尚健壮。其媳颇静好,语声甚低,手中正在做活计;闻为其婆所穿之衣。说话时,含羞低头,且仅简单的回答着。大约都是说"不知道"之类。有问,往往由其婆代答。我们要为他们摄影,但坚持不肯出包,等到我们出包上车时,他们又立在包前看。
9、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10、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11、郑振铎倡导对外国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又以自己的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方法论等方面为同时代的人们初步地成功地构建了某种学术范式。且以那本《俄国文学史略》为例,从由郑振铎编纂的前十三章的内容看,可谓在中国首次完整系统地勾勒了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或者说是对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风貌作了鸟瞰式的把握。(郑振铎简介)。
12、在暑假期间,郑振铎奔波在温州的大街小巷,参加温州学界的各种会议,发表演说,介绍北京学生运动的情况。在此期间,创办了一个周刊,并发表作品揭露当时社会上的卖国行为,后来期刊被封,但是郑振铎却没有气馁,重起炉灶再干。
13、第一次养猫(2) 细节描写 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
14、前昨二日由百灵庙寄上一信。此二信皆系由邮差骑马递送;每两天一班;每班须走三天才到绥远。故此二信也许较这封信还要迟几天呢!
15、《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
16、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现藏文物186万余件,除得自于清宫旧藏,另有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这些捐献品极大地丰富了故宫的馆藏。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围绕捐献主题举办了很多重要纪念展览,以表达对诸位先贤和捐赠大家的感念之情。
17、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18、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19、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它就像针一样,时时刺痛着我的心。
20、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在中国,很早就有人开始驯养鸬鹚,并用它们捕鱼。鸬鹚不仅是捕鱼的能手,古代还常常把它作为美满婚姻的象征。结伴的鸬鹚,从营巢孵卵到哺育幼雏,它们共同进行,和睦相处,相互体贴。
21、然而生活对其的艰苦磨练远不止此,为了进京求学,郑振铎寄宿在亲戚家里的“狐仙楼”里,小楼不能很好地遮挡严寒。又一次,郑振铎过于聚精会神地看书,火焰烧着桌旁堆放的物品,带他闻到一股焦糊味儿,才惊醒过来,把火扑灭。
22、隔了几天,二妹从虹口舅舅家里回来,她道,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了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同来。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这只黄色小猫吸引去了。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得好几次。每次总要寻找了一回,方才寻到。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中饭,总看见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把它抱了下来。一放手,又极快地爬上去了。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了。
23、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24、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我们都很替它忧郁。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从编译所回来,三妹很难过的说道:“哥哥,小猫死了!”
25、此文采用了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对故乡的春天和燕子的美好回忆,又有对真实所见的海景和海燕的形象描绘,更有个人离国去都的离愁的抒发,三者凭着作者热烈真实的情感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艺术胜境,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
26、《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作者郑振铎。全书分为古代、中世、近代三卷,自古代文学鸟瞰至近代阮大铖与李玉,共六十四章,第章分若干小节。所收材料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同时期其他书所未论及的,如变文、戏文、诸宫调、散曲、民歌以及宝卷、弹词、鼓词等。
27、北京东城米市大街上,靠近金鱼胡同的东口,曾经有过一幢陈旧的红砖小楼。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担任新政权高级干部的郑振铎每次经过那里时,总要让司机停下来,然后走下车,在小楼前徘徊一阵然后才慢慢的登车离去……
28、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笔名有西谛、郭源新、落雪等。
29、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30、这使得全书不仅富有较浓的文学史色彩,还兼具世界文学辞书的性质,一册在手,使得当时的中国读者,可以对世界文学史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31、另外,本书还首次附入插图。在书的论述中,着重于第一个文学运动或某一种文体以及能代表那一时代的重要作家。
32、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33、“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轻率地作出了判断。
34、全书分四大卷共四十五章,对于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均作生平简介,而对于各种名著,既有故事梗概的简述,也对之作出简要的评论。这使得全书不仅富有较浓的文学史色彩,还兼具世界文学辞书的性质,一册在手,使得当时的中国读者,可以对世界文学史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35、“我”家养的三只猫,无论怎样,结局都是不幸的,对于它们的悲剧命运,你有什么感想?
36、弱小——命运不能自立。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它们的悲剧命运是具有必然性的。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37、本集作品皆写郑振铎蛰居于上海时之所见所闻,故称《蛰居散记》。本书《自序》:“我从‘八-一三’事变后,便过了好几次的流离迁徙的生活。
38、第一次养猫(2) 第二次养猫(3—14) 第三次养猫(15—34)
39、会史是民进人共同的财富!时隔9年这个会议再次召开
40、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41、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42、从一开始一家人对它的印象都不好,它的存在也只是“若有若无”,对它的刻板印象初步形成。再加上“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外表就更不讨喜了,家人讨厌它,刻板印象得到进一步强化。
43、全书分四大卷共四十五章,对于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均作生平简介,而对于各种名著,既有故事梗概的简述,也对之作出简要的评论。
44、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45、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46、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47、珍本展轰动山城上海形势一天天紧张起来,为安全计,郑振铎把“国家级”的珍本八十多种,托徐森玉带到香港,再转运重庆。国立中央图书馆接到这批书后,曾开了一次展览会,轰动了整个山城。其余三千二百多部(三万余册)珍贵古籍也陆续从邮局寄到香港,准备运往美国庋藏。不料珍珠港事件爆发,香港沦陷,这批书被日寇劫去,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交涉追回,计107箱。在郑振铎为首的同志文献会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以中央图书馆的百万元扩建费收购了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其中珍贵的“善本”有四千种左右,已经抵得上当时北平图书馆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善本书的总数了。现今台湾的中央图书馆的善本书库,几乎全是由同志文献会抢救收购的。郑振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民族为国家抢救、收购散佚的珍贵古文献,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来,黄炎培、章伯钧、傅斯年和左舜生等六人去延安,在一次座谈会上,黄炎培向周恩来提出,南方文物多,应当如何保护处理。毛泽东在一旁说,文物的事情问郑振铎好了。郑振铎不是共产d员,但从中也可看出他当时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倪怡中)
48、郑振铎一生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另有《郑振铎文集》。
49、民进中央首次表彰会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快来看看都有谁?
50、《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印度寓言》。
51、由于两次养猫两次亡失,给作者及其一家带来了许多烦恼和不快,所以很久不养猫。但不久,一只可怜的小猫又一次闯进了全家的生活由于小猫不像先前那两只活泼、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欢它。小猫长大后,一件意外的事又发生了,一只野猫偷吃了家里的芙蓉鸟,作者却误认为是家猫偷吃了,于是不问青红皂白,用木棒追打了这只可怜的猫,以致后来猫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作者对这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的亡失更为难过得多。因为是作者自己判断的过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不能辩诉的小生灵。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对自己的暴怒、虐待进行了自我谴责。此时作者的主观感情又为之一宕,由宕来的“暂时平静”而变为“悔恨”。这就是说,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观感情总共变化了六次:由“欢愉”——“酸辛”——“欢愉”——“怅然”、“愤然”——“暂时平静”——“悔恨”,互相映衬,一次比一次强烈、深挚。这些感情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借猫的故事表达出来。可爱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会的写照。
52、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3、《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上个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但在思想上却非常彷徨,他无法看清水深火热之中的国家出路在何方。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54、郑振铎是一名卓越的文坛组织活动家。他做了很多踏踏实实、默默无闻的工作,促进了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55、 这篇课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故事。请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写了3只猫,重点写第3只猫。
56、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57、商务馆的郑心南也是郑振铎的福建同乡,郑振铎便请他去高梦旦那里探探底细。高梦旦听了郑心南的话,立即就高兴地同意了,还说,只怕自己的女儿配不上他。其实高梦旦早就看中了郑振铎的人品和才华。高梦旦很快把女儿叫来,问问她的想法,并嘱咐她多与郑振铎接触,谈谈书,谈谈文学。
58、与其说是作家主动选择家庭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还不如说是当时反动军阀段祺瑞执政时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笼罩了整个社会的结果。
59、第三只猫后来变壮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它“胖胖”的外表,因“懒惰”更惹人厌恶,刻板印象再度强化。本来出于让它不被“冬寒与饥饿所杀”的心理而收留它,好生养它,这就使“我”一家人在道德上居于优势地位。
60、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61、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