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篡晋
1、这一仗双方都损失不小,无力再发动决战,一边继续向沪渎前进,另一边回到海盐缓口气。
2、姚平心中恐惧,撤走,拓跋珪发起追击。八月初北魏军在柴壁城(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汾河东岸柴庄)追上后秦军。姚平环城据守,被北魏大军团团围住。
3、正月初鲁宗之在柞溪(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北二十里)击败桓振的部将温楷,进军屯驻在纪南(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桓振留桓谦、冯该镇守江陵,亲率精锐与鲁宗之展开决战,将其击败。(刘裕篡晋)。
4、回到东晋这一边,五月末,孙恩叛军攻克沪渎,杀吴国内史袁崧,随后于六月初一突然转向,率战舰千艘,兵卒十多万,走海路杀向丹徒!
5、比如,曹操赤壁之败、符坚淝水之败,再比如,刘裕之失关中。
6、后秦皇帝姚兴知道刘裕的军队勇猛,不想与刘裕为敌,马上痛快地归还了位于淮北的南乡等十二郡。
7、桓玄继续逃窜,挟持着司马德宗跑回了自己起家的地方——江陵。
8、436年春,宋文帝久病不愈时,檀道济入京,刘义康趁机屡进谗言,诬陷檀道济:“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如此“僭越的行为”恰到好处地挠到了宋文帝的痒处,牵动了他隐忍多年的凛凛杀机,终于决心除掉檀道济。
9、在南北中国的历史格局下,童岭老师提出了对于赫连勃勃大夏政权的重新认知,分析了赫连勃勃对于刘裕的两层军事判断,以及“诋毁刘裕篡晋”的生成历史。而在南北之间,他从赫连勃勃与刘裕的“约为兄弟”讨论中古史上的汉匈模式。作为公元五世纪初南北两位霸主,刘裕与赫连勃勃带来了中国的变局,两者所率领的部队,在公元418年长安攻防战之前,虽然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但一直存在间接的交集。例如刘裕北伐后秦得以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赫连勃勃对后秦岭北、安定等重镇的不停袭击,造成了“晋攻豫州,夏攻安定”的局面。刘裕与赫连勃勃超越了东晋十六国一般的国书交往与“国际”关系。刘裕继承的是汉帝国直接的血统(汉楚元王之后),而赫连勃勃继承的是冒顿单于直接的血统,内田吟风称之为“匈奴的正系赫连氏”。童岭老师认为,刘裕看待赫连勃勃,就如同汉高祖刘邦看待冒顿单于一样。义熙末年,刘裕虽然名义上为晋的最高军事长官,但实质上是汉楚元王的后代。他与赫连勃勃“约为兄弟”之举,是公元前“汉、匈模式”的再现。如果允许推论,公元418年,赫连勃勃登基称帝,对刘裕不久之后也接受晋恭帝的禅让而称帝行为,应该有着潜在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大夏的末代皇帝赫连定,他也有着试图与宋文帝联合夹攻北魏,平分天下之举,某种程度上,亦是延续了这两位胡、汉皇帝的父辈们的“兄弟”之约。
10、后来,刘裕篡晋,建立刘宋。疆域没有再扩张,反而是刘义隆还丢了黄河北岸的土地。但整个南朝,宋的疆域是最大的,军力也是最强的,可与鼎盛时期的北魏争锋,这都是刘裕北伐奠定的基础。
11、永嘉七年(313)四月,晋怀帝司马炽被刘渊毒死的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邺才正式登基,是为晋愍帝,改元建兴。
12、恰在此时,武昌太守庾楷偷偷地派人前来,主动表态向司马元显投靠,称如果朝廷大军前去,他一定充当内应。
13、殷仲文力谏:“老大,求您省省吧!别把人心都搞没了!”
14、义熙十二年(416年),后秦皇帝姚兴死亡,姚泓继位,内部叛乱迭起,政权不稳。刘裕认为这是灭掉后秦的机会,率领大军攻克后秦洛阳、长安。姚泓投降,被杀于建康。
15、刘裕长大以后,身高七尺六寸,勇武威猛,志向远大。他十分孝顺姨母,为了养家糊口,种地,砍柴,打鱼,卖草鞋,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还喜欢赌博,说他是一介无赖也没错。因为贫穷,刘裕在村里备受歧视。
16、是年八月,北魏柔玄镇人杜洛周于上谷(今河北怀来)聚众起义,改年号真王。义军攻陷附近郡县。当时,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人高欢、尉景等都响应杜洛周。杜洛周率义军围攻燕州(治今河北涿鹿)刺史崔秉。九月,魏帝元诩遣幽州(治今北京)刺史常景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元谭同领官军征讨起义军。当时,官军自卢龙塞(今河北迁安北喜峰口至冷口间)至军都关(今河北居庸关北),沿途置兵,占领险要,阻止义军南攻。二年正月,北魏驻扎安州(治今河北隆化)的官军约2万人叛魏,响应杜洛周,加入起义军。杜洛周领义军与之会合。魏将军常景派兵于军都关拦截,被义军打败。四月,杜洛周率领义军自上谷南下,进攻蓟城(今北京大兴),遭官军阻击,退回。十一月,杜洛周领义军围攻范阳(今河北涿州)。十二月,范阳城内居民暴动,擒魏将军常景和幽州刺史王延年。随即,杜洛周等义军入城。武泰元年(528年)二月,杜洛周被另支义军首领葛荣所杀,部众归入葛荣麾下。
17、 而刘裕的潜台词是,我这么大的功劳,这么高的地位,朝廷已经封无可封,那么朝廷想要留住我这个大功臣,只有让晋帝禅位给我,让我来当皇帝,只有这唯一一条路可走,才能留住我,继续为朝廷效力。
18、船行至江陵城西的枚回洲(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长江中),毛佑之、费恬突然下令,向桓玄开弓放箭,刹那之间,矢如雨下,桓玄面如土色,幸好身边近臣丁仙期、万盖等人扑上来用身子挡住,拼了自己丢了性命,也要护着主人。
19、这个被慕容德如此看重的慕容超,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20、报告人:李硕(清华大学历史系)、童岭(南京大学文学院)、李晓红(中山大学中文系)
21、拓跋珪现在后悔也晚了,只好进一步优待读书人,希望能够消除赐死崔逞的不利影响。
22、沙钵略是个粗线条的人物,一听阿波可汗派遣使臣去了长安,就趁阿波可汗不备,率军袭击了阿波可汗的营地,收编了阿波可汗的部众,杀死了阿波可汗的母亲。
23、后秦军撤退之后,乞伏乾归准备回归故土。秃发利鹿孤派他的弟弟秃发吐雷率领骑兵三千人进驻扪天岭进行拦截,乞伏乾归被迫留下太子乞伏炽磐等人充当人质。八月,乞伏乾归向南逃奔到枹罕,向后秦投降。
24、北魏太武帝灭佛,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始,至其驾崩,废佛时间共六年。北魏太武帝在位期间锐志武功,统一长江以北。他初崇佛教,后因受道士寇谦之等的影响,转奉道教,并亲受符箓,于440年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认为佛教系“西戎虚诞”,“为世费害”。太平真君五年,诏禁王公以下至庶人私养沙门,九月杀政变未遂的僧领玄高、慧崇等。七年,太武帝西征到达长安,见佛寺内藏有兵器,又查出酿酒、财宝,发现僧侣与室女私通,即立禁佛。。司徒崔浩上疏请诛天下沙门,毁诸寺院经像。三月,帝下诏诛长安沙门,并命留守平城的太子晃下令废除全国佛教。太子尊崇佛教,缓发诏书,使远近皆有所豫闻。因此四方沙门多亡匿逃脱,金银佛像及经书被秘密收藏,仅有一部分僧人被戮,而魏境内寺宇建筑却多被毁。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继位,诏复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复。
25、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长孙晟遍交突厥高层,而且与深为沙钵略可汗所忌恨亲弟弟突利可汗暗中结成了“生死之交”。
26、拓跋珪下令增加修筑一重又一重的围墙,对内防备姚平突围,对外抵挡姚兴援军。北魏博士李先说:“兵法云:高者为敌所栖,深者为敌所囚(驻军在高的地方,就要被敌人围困;驻军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就要被敌人囚禁)。现在秦军同时犯了这两项错误,我们应该赶在姚兴没有抵达之前,派出一支突击部队,出其不意抢占天渡,那样的话,柴壁城内秦军人心浮动,不战自乱!”广武将军安同又说:“汾水东面有一个地方叫蒙坑,东西绵延三百多里,没有道路与它相通。姚兴如果来援救姚平,一定会从汾水的西岸直接逼临柴壁,倘若这样,敌军便会互相呼应连接,那么即使我们设下的重重围障再坚固,也不能把他们制服。依我看,倒不如在汾水之上搭起浮桥,把大部队渡到汾水西岸,在那里筑起围墙,用来抗拒姚兴,这样以来,姚兴及时赶到,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27、二月东晋朝廷派齐王司马柔之持驺虞幡到荆州、江州两地及军中展示,告谕他们赶快停止军事行动。结果司马柔之被桓玄军前锋给杀了。
28、虽然司马元显明令禁止不准他来“救援”建康,但他还是趁着东晋朝廷忙着对付孙恩自顾不暇的时候,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他派手下大将皇甫敷、冯该据守湓口,强行把沮水、漳水流域的二千户蛮族百姓迁徙到长江以南去居住,为其设置了武宁郡;又增设绥安郡用来招揽各地流民。朝廷下诏书征召广州刺史刁逵、豫章太守郭昶之进京,桓玄他们全部强行留下。
29、一般来说,这种暗中密谋的事情,如果能被记录到史书中,往往出于两种原因。
30、一切正如当年的王莽篡西汉、董卓霸京师、曹魏篡东汉、司马晋篡曹魏,满朝上下,无一人能与权臣相抗衡。
31、拓跋珪派水性好的部下将跳水自杀的人全都抓上来,不管死活,最后没有一个得到幸免的,连姚平的尸体都给捞上来了,此外还有四十多人被捕。留下来的二万多部众也都束手被擒。
32、索琳和拥立司马邺的阎鼎争权夺利不休,建兴四年(316)八月,刘曜再次围攻长安,总管长安及以西军事的右丞相司马保派部将胡磁率兵援助,在灵台击败刘曜,因为他与索琳阎鼎有矛盾,之后就屯兵渭北,不愿再进。
33、就这么打了几次之后,孙恩知道不可能把海盐这座城池攻克,于是改向沪渎(今上海青浦)进军,刘裕随即也放弃海盐,追击孙恩。
34、昔日刘裕曾欠下士族刁逵三万钱,无力偿还,被刁逵抓着。王谧则去见刁逵,并替刘裕偿还欠款,刘裕才得释放;而当时刘裕既无名声亦贫贱,不被其他具名望人士看重,唯有王谧去与他结交。王谧后在桓玄篡位时奉天子玉玺及册文给桓玄,并颇受礼侍。
35、五月,沮渠蒙逊率大军抵达张掖,田昂的侄儿田承受砍开城门,段业的左右侍卫们也都跑散了。沮渠蒙逊顺利进城,段业乞求活命,沮渠蒙逊没有答应,还是把他杀了。
36、桓谦和卞范之也是桓玄的心腹,基本跟桓玄决定没有差别。
37、这位爷也是五斗米教的信徒,发现孙恩来攻,既不组织抵抗,也不开城投降,他躺平了。
38、他对刘牢之说:“桓玄绝不会亏待你!帮桓玄就有荣华富贵。至于司马元显,你想想文种、白起、韩信吧!”
39、刘裕率军进入建康,屯石头城,立留台官,一边调兵遣将追击桓玄,一边整顿朝廷政务。在宣阳门外焚毁桓温神主,重立晋新主于太庙,以示自己是东晋的救世主,并诛杀桓氏宗族。
40、凉州人不干了,他们派主簿胡威前往长安拜见姚兴,请求让王尚留任。
41、再后来,吕弘又发动叛乱,被吕纂迅速镇压下去。
42、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43、慕容德立慕容超为太子,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44、刘裕的志向不仅于此。东晋自偏安以来,一直面临北方的威胁,刘裕决定兴兵北上。
45、和亲使团回国之日,沙钵略可汗依依不舍,盛情挽留长孙晟。
46、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中国南方正式进入到南朝时代。晋朝门阀专政的时代,由此结束,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自此开始,此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47、那么,假设皇帝已经知道你要造反了,那你怎么选择?
48、在此危急时刻,是刘裕带领北府诸将,一千七百余残兵,在京口举兵。他高举义旗,传檄四方,号召天下举兵讨伐桓玄。最终,刘裕以弱胜强,击败桓玄,攻灭桓楚,收复建康,迎回晋安帝,东晋王朝因此而得以续命。
49、顺利洗白上岸之后,卢循向刘裕赠送了益智粽,这是一种用益智(一种姜科植物,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果实供药用,有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的功用)的果实混合糯米做成的粽子,是当年广州地区的特产。
50、桓玄只受了些轻伤,而那些扑上来挡箭的全被射死。益州都护冯迁冲上船,抽刀砍来。桓玄连滚带爬躲开,拔出头上价值连城的玉导,递向冯迁,同时色厉内荏地质问:“你是什么人?敢杀天子!”
51、 冷静下来的刘裕开始解决关中失守后的乱局和朝局,稳定人心,先是处理沈田子擅杀王镇恶事件,刘裕给事件定性,王镇恶是忠臣,沈田子是精神病发作,误杀了王镇恶,安抚两家,不追究沈家的责任,保持一团和气。
52、在他看来——不就是打不过临阵犯怂嘛!又不丢人……
53、众人推举刘裕领扬州,刘裕心不在此,固辞不受,反而推荐王谧为侍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则投桃报李,推举刘裕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邪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
54、这萧道成是南北朝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南齐的开国之君。萧道成原本是南朝宋将领,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之后宋皇室成员争权,自相残杀,朝廷实权渐集于箫道成。后来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立刘准(宋顺帝)。被封齐王,兼总军国。人臣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可是他还不满足,后来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灭宋建齐。改元建元,后来民间有谶歌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刘宋”。
55、刘牢之一出马,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孙恩很快便再度被撵回了海岛。
56、刘裕部已经疲惫不堪,而丹徒守军更是毫无斗志,就差没有直接跑路了!
57、为了牵制都兰可汗,长孙晟让隋文帝以宗女安义公主许配给突利可汗,扶一个,打一个。
58、很容易理解,曹操和司马昭的士族都有整个国家的兴衰断不开联系,称帝与否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在称帝之后依旧保持自己统治和官方地位。而在真正曹丕和司马炎称帝之前的这两位,其实并不能保证自己称帝之后自己身份地位的稳固。
59、在中原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司马家族在江南地区的势力重新建立起东晋王朝,东晋和南宋颇为相似,都是在游牧民族的打击下无奈偏安一隅。
60、司马元显到底是太年轻了,任用了很多阿谀奉承的小人。
61、关陇起义是北魏末年关陇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持续6年多的各族人民反抗北魏王朝统治的大起义。
62、本来就畏惧刘裕,现在一看满覆舟山上,都是刘裕大军的旌旗,那就更没有斗志了!
63、更更要命的是——慕容熙为了赶紧打完收工,还抛弃了大部分辎重!
64、刘道规劝何无忌:“兵法屈申有时,不可苟进。诸桓世居西楚,群下皆为竭力;振勇冠三军,难与争锋。且可息兵养锐,徐以计策縻之,不忧不克。”意思是说,该让士兵歇歇了,桓振不太好打,再这么冒进怕是要吃亏!
65、公元420年,刘裕在都城建康搭就受禅台,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宋,恭帝司马德文降为零陵王。司马德文本以为将王位拱手相让,刘裕就会放他一马,但是他错了,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登上帝位的刘裕为了巩固统治,定会杀司马德文,而且他身为帝王,想让司马德文死,司马德文就不可能活。
66、没办法,众大臣只好改弦更张,上奏请慕容熙进位。
67、定,实在是当今的寒素,不同世俗的清明贤士。”
68、姚兴抵达蒲坂后,畏惧北魏兵力强大,拖延很久才继续向前推进。结果被魏军逼入蒙坑。八月二十八日,拓跋珪率领步、骑兵三万人在蒙坑之南迎击姚兴军,杀死一千多人。姚兴战败,被迫撤退四十多里,姚平也不敢冲出柴壁接战。拓跋珪又分派部队四处据守险要关卡,使后秦援军无法接近柴壁城。
69、随着时间的流逝,刘裕最终还是坐上了帝王的宝座,而他上位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土地还给百姓,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哪个朝代,土地这种资源永远都是掌握在贵族豪门的手中,老百姓真正拥有的其实特别的少,于是刘裕便用了强硬的手段,硬生生从那些贵族手中将土地夺了回来。
70、毕竟,小岛上物资匮乏,就靠从大陆上劫掠来的那些东西可养活不了那么多人马。
71、桓振大怒,瞪着司马德宗:“我们桓家何曾辜负国家,你们竟要灭我们的门!”
72、叛军远远地向这些老弱打听刘裕到哪里去了,他们就回答:“昨天夜里已经吓跑了。”叛军信以为真,争先进城。
73、老实说,唐太宗的岳父长孙晟的名气,远远比不上他的女儿长孙皇后,甚至比不上他的儿子长孙无忌。
74、一个大臣,向一个亲王下令逼皇帝抄写退位诏书!
75、东晋朝廷担心孙恩卷土重来,便任命谢琰为会稽太守、都督五郡军事,统率他的徐州旧部文武官员在东海沿线统驻防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