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怀古伤今造句
1、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肠”的不停出现,是古人表达对温饱的关心、对宣泄愁情的需要,再加上古诗中意向传承的传统,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2018年全国卷一)。
4、你不要在这里怀古伤今了,还是干点实际工作的好。
5、“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6、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7、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8、C.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自己行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因果照应,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9、作为诗词“盛产地”的无锡,古往今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绘当地的诗词,许多文人墨客都到过无锡并借景抒情。无锡最美诗词入围10进5名单的投票结果如下:
10、试想,在春天到来的休闲时刻,和朋友一起写诗,喝酒,寻访石关古迹,是不是很惬意呀?可是曾经做过战场、留有马跪迹的嵩山,即便山中开满鲜花也是沉寂一片,是不是有怀古伤今的无奈呢?(用怀古伤今造句)。
11、原注石关去县城南十里,元时磊石拒敌于此,故名。崧山(嵩山)。在县北山之半有马跪迹,俗传昔时避兵之所,今已无觅。
1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水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13、近年来火爆的健身运动不断出现,都是健身者熙来攘往、健身馆日日爆满的场景。这样的情况或能说明,对强健体魄、对改善体形体态,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和重视,正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从这个角度看,“健身热”可谓当前国人健康诉求的自然流露。
14、C.五两联则从诗人自身来写,表达了诗人虽然飘浮不定,但要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
15、“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很多投票的网友看来,凤凰台、白鹭洲都是非常熟悉非常能代表南京的景点,李白笔下的诗情画意更是美不胜收。
16、本文阐述了语文考试大纲对读懂古典诗词的基本要求和命题思路,从“标题切入”“作者切入”“意象切入”“诗眼切入”“词序切入”“手法切入”“注解切入”“题材切入”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读懂古诗词的八种切入方法,并列举案例进行了佐证和说明。
17、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自西州。明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8、一川烟云,梅子黄时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9、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才不得展的愤懑。②颔联诗人用问句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英豪的期盼之情。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20、C.“吟诗”两句写作者与友人相聚时一起赋诗,天天盼望春天,可桃花刚开却要分别,无限惋惜溢于言表。
21、但是你仔细琢磨,要想表示深刻却又只能压抑在心中的悲伤,用断手断脚之类的都太过直白血腥,而身体深处的疼痛就像心中的疼痛一样,隐忍但剧烈。比如,
22、从那时起,“肠子”不仅承载着温饱这单一的感情了,它还有几分道不明的愁绪。慢慢发展,就有了“愁肠”“断肠”的概念了。比如,肝肠寸断、柔肠百转。
23、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说,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还有赋比兴、对比反衬、象征、夸张、想象和联想,表现技巧有抑扬(先抑后扬)、过渡和照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24、诗是语言的艺术,诗的语言特点是“寓万于一”,也就是说诗用语精炼而内涵丰富,我们多关注诗歌中的关键字眼、诗眼、关键词,也能迅速感知诗歌的情感。
25、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运用了借代,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6、“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苏州自古便是诗词曲赋的胜地,历代寄居文人和本土文人都为苏州写下了千古名篇。苏州最美诗词入围10进5名单的投票结果如下:
27、浮云:既指诗人西北望长安所见之实景,漂浮的云彩,也比喻皇帝身边搬弄是非、蒙蔽皇帝的奸臣佞徒。
28、分析问题原因及意义的句式,适用于分论点分析中。句式为:以XX为中心,和XX一样XX设置,而不是依赖XX为主,XX近年来的进步,像一阵清风,在XX界激起了阵阵涟漪。那么,这样的模式能不能产生鲇鱼效应,撬动原有格局,让XX不用必去XX,甚至XX,换来XX?例:以学生为中心,和公立学校一样大而全的学科设置,倡导快乐教育,而不是依赖广告营销为主,社会办学近年来的进步,像一阵清风,在教育界激起了阵阵涟漪。那么,这样的模式能不能产生鲇鱼效应,撬动原有格局,让孩子上学不 用必去公立学校,甚至有时看人脸色、费尽心机,换来个别学校的一个入学机会而已?
29、宋朝的改革家王安石公然翻案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既然汉朝对昭君不好,匈奴对昭君好,凭什么非要眷恋汉朝呢?人生最难得的是心心相知。
30、如“杜鹃”这个意象,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中是营造一种凄凉冷寂的氛围,在“望帝春心托杜鹃”中抒发的是一种悲愁,在“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中,则是用来表达思乡思亲之情。
31、石关当年驻军遗迹已无从考证,现在还存有老街,兰溪通往金华交通要道的老街,曾经繁华一时的老街。老街遗留的章氏神道石坊依然完好无损。
32、有些诗人还特别爱跟胡子过不去,“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说诗人作诗时为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古代很多文人都是留须的,捻须也是一些人思考问题时的习惯动作)。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 而现在这一佳句通常被引用来赞扬诗人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3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4、光绪《兰溪县志》记载:“元至正末,红巾贼扰境,徐迪倡义兵守城,出战受伤而卒,北乡蒋可大协众结寨嵩山,以卫乡里。”说的是,元末社会动荡时期,洪塘里人蒋可大与七个儿子一起,率领乡勇到嵩山结寨抗战,一时威名远扬,敌不敢犯。朱元璋南征抵达兰溪时,蒋可大受到召见并归顺朱元璋,后因击寇有功,被朱元璋封为浦江翼右副元帅。
35、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学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大思政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悄然兴起。
36、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37、这首诗借古喻今,伤时忧国。比之崔颢的“乡关”之思,显然更博大、深沉。在艺术技巧上,首联与崔颢诗的首联、颔联表意相当,而此诗的颔联、颈联与崔之颈联相比,虽同为名句,但一难于抵两,此诗的浑成赡美,是崔诗所不及。
38、有人认为此诗“逼近杜甫”,纪昀也谓这首诗“真有杜意,乃气味似,非面貌似也”。请你结合全诗,说说陈与义的这首诗与杜甫诗有哪些相似之处。
39、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且民以食为天,“能吃,吃得饱,吃得好”是一种幸福的象征。吃的好了浑身舒爽,吃不好了则闹肚子,所以古人对“肠”与“肚”很是在意的。
4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1、①在思想感情方面,本诗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杜甫诗的“忧国忧民”相似。②在语言风格方面,本诗用语苍凉沉郁,与杜甫诗的气韵非常相似。③在遣词炼字方面,本诗多使用沉实的字眼,与杜甫诗的用词风格相似。如“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
42、古往今来,让知识分子最痛苦的莫过于怀才不遇。男人爱自己的才华就像女人爱自己的孩子,无论什么样,在自己眼里总是无以伦比的。
43、石关村,现属灵洞乡,也是乡政府所在地,据说石关地名的来历就是元时磊石拒敌之故,这个说法在上述诗歌原注中有记载,也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其他资料。
44、分析原因的句式,我们重温X主题,不是因为XX,而是因为XX。例: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古老习俗,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它们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45、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处相思,两处闲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7、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运用了用典,反问,诗人借廉颇晚年不被重用的典故来表达对人才埋没的痛心,深化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48、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蝉、柳等意象)。
49、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句式,任何问题的滋生,总有其特定的土壤。XX滋生的土壤,是原因1和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倘若出现XX问题,则自然成为危害的病灶。例:任何违法犯罪现象的滋生,总有其特定的土壤。票贩子滋生的土壤,是优质铁路运力资源相对稀缺,在这种背景下倘若管理制度上再出现漏洞,则自然成为衍生违法犯罪的病灶。
50、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51、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52、清代,石关也是驻军要地,光绪《兰溪县志武官卷四》记载:兰溪其中陆路营汛有南门外、马鞍徐、张坑、石关、板桥、下金、女埠、楼塘、后郑共九个,负责巡逻驻防。
5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总会想起杜牧的这首诗。诗中提到的“杏花村”在哪里呢?经过多方考证,杏花村位于南京城西南集庆门附近,凤凰台南。
54、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概括时一般用二个词四个字,例如:
55、现在,石关南面是浙江省内最大的内陆绿色电厂,西面是繁华热闹赵家埠新村。时过境迁,石关已从古代军事要地变成经济繁荣小城镇。
56、王安石《乌江亭》无情地揭露了这一事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更令人伤感的是明末清初张煌言的《过乌江》:“纵向江东收烬去,应无子弟到中原。”
57、冰雪、松、菊、梅、竹,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58、(注)①作者曾登过海山楼,写过《登海山楼》一诗。②陈与义:南宋爱国诗人,后期诗风雄浑沉郁。③单父台,指宓子贱琴台。孔丘的学生宓子贱,曾作单父宰,鸣琴而治,政绩斐然,后人思之,因名其弹琴之高台日琴台。杜甫《昔游》诗说“昔者与高李,晚登……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描写唐玄宗时的盛世景象。
59、另一位诗人王睿有不同的看法:“莫怨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意思是说,昭君不应埋怨命运,如果不愿嫁匈奴的话,这辈子只不过是宫中岌岌无名的舞女罢了。
60、“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票数暂居第这并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实际上,早在“诗忆江苏”开启之时,多位名家就表达了对这首诗的喜爱。
61、鉴赏诗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中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62、在内容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63、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64、虽然诗中的主题是一个“怨”字,但他相信昭君无论怨恨多深,也一定是思念故国。对应杜甫那种对国家、对君王一往情深,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态度,就能理解诗中所传达的无论你爱不爱我,我对你永远痴心不改的深情了。
65、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表现手法上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66、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6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68、造句:我们学校最进举办了一次忆苦思甜的活动。
69、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注释的提示,再结合后面的试题题干上的暗示信息“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立马就能读懂诗人苏轼的情感:一方面希望弟弟能不辱使命,为国争光,一方面又担心弟弟的安全,心有牵挂。
70、陶朱之富招摇过市者古已有之,之所以“于今为盛”,一大因素是搭上了功利躁动的社会快车。如今打开朋友圈,不仅朋友间香车宝马、爱马仕新款实拍图令人眼花缭乱,来自孩子们平板电脑的炫耀攀比也让人叫苦不迭。另一方面,若社会骄奢淫逸之风持续“盛行”,好戴高帽者炫耀的情形就会愈演愈烈。
71、③“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唐•刘禹锡)“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
72、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73、诗歌题后简短的注解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注释有的是对诗歌写作的说明或提示,它往往隐含着写作的动因、背景或作者情感志向等重要信息。诗出有因,其因主要在作者写诗的背景上,我们阅读鉴赏诗歌当然也应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帮助我们扫除障碍,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74、动宾短语,由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
75、写男女爱情或离别相思之苦。包括:爱情诗、思妇诗、弃妇诗、宫怨诗。
7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7、(注)①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②《三国志·鲁肃传》写周瑜至巴丘病重,上书孙权举荐鲁肃以自代。
78、历历在目(lì lì zài mù)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79、今天去怀古伤今了一番,怎么一小前的树都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