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豪情壮志的诗句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3、《行香子》一词中写景色彩简单鲜明又写出农家本色的句子是: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豪情壮志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形容人豪情壮志的诗句)。
6、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8、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9、⒉写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11、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虽然“僵卧孤村”,境遇凄凉,思想苦闷,知音难觅,请缨无路,尚且“不自哀”,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吗?当然,那就是心中巨烈燃烧的“爱国之火”,那就是诗人“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那就是作者“拥雕戈西戎”的英雄气概,那就是陆游“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豪情,读之思之,让人激情扼腕,肃然起敬。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并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词源倒倾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杜甫《醉歌行》
1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1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6、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18、都说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客栈老板如此本末倒置,可见是有多看不起马周。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2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潜《读山海经》
23、一般情况下,平淡的景色会产生柔弱的感觉,广阔雄伟的景色更容易激发豪情壮志。
24、欧阳修 的《醉翁亭记》与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两句写出“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
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6、《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28、表现作者向“乡之先达”谦恭、虚心地求学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9、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
3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已亥杂记)
3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会见徐公后,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客人谬赞自己的原因是: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2、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33、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3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35、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3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38、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39、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
40、(近景描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41、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窦庠《醉中赠符载》
42、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洪亮吉《悯旱》
4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5、原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46、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4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4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9、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1、《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
52、《醉翁亭记》中写宾客们纵情享受开怀畅饮的句子是: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5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54、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它横任它横,月光照大江。
5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56、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57、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陆游《自嘲》
58、原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5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0、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1、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3、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6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7、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6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6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70、答:表达了对抗元事业失败的慨叹和宁死不屈的决心。
7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2、《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7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4、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7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7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78、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79、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0、⒈ 首联划线部分的的作用?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紧张局面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